长租公寓的监管吸引了不少:租金支付期限超过3个月,需要强制监管。
9月11日,成都发布租房资金监管新规,要求住房租赁企业开设全市唯一资金监管账户。对于支付租金超过三个月的,应将租金、保证金及“租房贷”获得的资金存入监管账户。
业内人士认为,通过设立监管账户,可以对企业的资金使用进行监管,避免企业因“长收短付”形成资金池,非法挪用资金用于非经营用途,保护房东和租客的权益。成都资本监管新规可以理解为租房租金“支付宝”模式的建立,具有示范效应,有望成为未来长租公寓领域更具创新点。
租金收取周期超过3个月的应存入监管账户。
9月11日,成都住建局、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四川监管局、成都金融监管局、央行成都分行联合发布《关于住房租赁资金监管的通知》。
通知要求,住房租赁企业应在成都市的城市商业银行开立唯一的住房租赁资金监管账户(简称“监管账户”),并与承办银行签订住房租赁资金监管协议,明确监管内容、方式和流程。该账户不得提取现金或收取其他性质的资金。
同时,自本通知实施之日起发生新的租赁关系的,承租人向住房租赁企业支付租金超过3个月的,住房租赁企业应当将租金、保证金及使用“租金贷”取得的资金存入监管账户,其中“租金贷”取得的资金由住房租赁企业与承租人、发放贷款的金融机构协商划入监管账户。承租人在三个月内向住房租赁企业支付租金的,由承租人决定是否将租金存入监管账户进行管理。
对此,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指出,成都房租监管新政的核心内容是,如果房租支付周期超过三个月,房租监管需要强制,如果短于三个月,可以协商。监管的资金在大的概念上是租金,包括租金、保证金和“租贷”资金,监管比较到位。此外,租赁贷款的监管需要租赁企业、承租人和金融机构的协调或协商。
RealData高级分析师黄辉表示,通过设立监管账户,可以监管企业的资金使用,避免企业“长收短付”经营形成的资金池和非法挪用资金用于非经营用途,保护房东和租客的权益。此外,新的监管政策也迫使租赁公司提高资金链管理和精细化运营能力。一是规范资金使用制度,审核自身合规性;二是做好“以产定收”的成本管理,通过精细化运营保持稳定健康的现金流。
严跃进认为,在之前杭州试点的基础上,成都的监管新政更加成熟,也更容易操作。成都对住房租赁相关资金的监管,可以理解为建立租房租金的“支付宝”模式,即建立第三方资金监管模式,规范资金使用,对保障租客资金有积极作用,同时也制约了长租公寓的资金使用,防止长租公寓企业非法挪用租金,防止各种雷电风暴的发生。目前,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推进租房资金监管政策。成都这样的政策有示范效应,预计后续会成为长租公寓领域更有创新的点。
多地发布住房租赁风险提示和资金监管新规。
近日,上海、杭州、成都等地的长租公寓企业出现了“爆仓跑路”现象,再次引起了行业主管部门的高度关注。
9月1日,上海、广州两地主管部门均发布《住房租赁市场风险提示》,提醒房东、租客警惕“低租长收短付”等公司经营风险,防范“租房贷”风险,加强风险防范,避免经济损失。近期,成都、合肥、重庆等地也密集发布了《住房租赁市场风险预警》。
8月28日,成都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布风险提示,指出近期成都多家住房租赁企业因采取“AG低付”“长收短付”的经营模式,出现“爆仓”“跑路”现象。为加强风险防范,避免经济损失,成都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向全市住房租赁当事人提出了防范“租房贷”风险、及时办理住房租赁登记备案等几大租赁注意事项。包括审慎选择合作企业、核对房源信息和状况、审慎确认租金价格、审慎选择租金支付方式、防范“租贷”风险、采用规范的合同文本、及时办理房屋租赁登记备案、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等。
8月31日,成都市住建局也表示,为了解成都市住房租赁企业经营情况,成都市将开展住房租赁企业专项调查。包括住房租赁企业自查、成都市房地产经纪人协会全面排查会员企业、深入各区(市)县调研住房租赁企业等。其中,要求成都市房地产经纪协会汇总允许租客使用住房租赁贷款的企业,包括企业使用的APP、合作金融机构、租客使用住房租赁贷款的比例、住房租赁贷款占租金收入的比例、以“AG低付、长收、短付”经营的企业,调查“AG低付”经营的租金差额和“长收、短付”经营形成的资金池中的存款金额。
除了发布住房租赁风险提示,对住房租赁企业进行风险排查,Xi、杭州等地也出台了住房租赁资金监管新规。其中,Xi住房租赁资金新规要求,租金由10至1专项账户监管。杭州市住房租赁资金监管新规也正式实施。从8月31日起,住房租赁企业向出租人支付的租赁资金、向承租人收取的租金、保证金以及“租房贷”取得的资金,应当缴入租赁资金专用存款账户。9月30日前,“托管”的住房租赁企业要为2020年新委托房源缴纳到位相应房源的风险防控资金;委托房源存量房,应缴纳30%的风险防控基金,剩余风险防控基金的缴纳时间按规定顺延。
业内人士认为,近期长租公寓爆发的核心原因是其商业模式的局部脆弱性。上半年疫情的影响,加速了企业商业模式存在问题的暴露。强化风险提示,开展风险排查,出台基金监管新规,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