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软管理
连云港港口柔性管理初探
连云港日报9月25日报道,近年来,连云港港呈现出“超常规发展”的势头:两年内实现了吞吐量从2000万吨到3000万吨的跨越;今年年初,该港口将全年集装箱运输目标从26万标准箱改为30万标准箱。现在,启新正瞄准“双五”计划目标(2005年实现吞吐量5000万吨,集装箱运输50万标箱)...随着大目标的不断“跳跃”,港口精细化的进度也在不断“刷新”。今年上半年,港务局三公司“刷新”了20多项生产记录。为什么港口能不断“刷新”自己的历史?这些不断“刷新”的背后是什么?……
“告诉工人一个真正的港口”
“没有港务局65,438+00,000多名员工的理解和奉献,再好的蓝图和计划也是一纸空文。但是如何让员工理解并为港口的发展做出贡献呢?我们选择告诉员工一个真正的港口。为了增强他们对港口共同命运的认识……”在谈到港口不断“刷新”背后的力量时,港务局某职能部门领导深有感触地谈到了“软管理”。
在港口,笔者了解到,四五年前,员工往往以“冷眼旁观”的态度看待港口发展;对于港口发展的一些新动向,他们往往用“局级领导漂洋过海,深圳珠海中层干部,一线工人面向大海”等顺口溜来表达自己的“理解”。近年来,港务局意识到,港口的超常规发展计划离不开员工的理解和支持。因此,配合港口硬件大发展的“软管理”在港口开展得有声有色。
揭开“软管理”的面纱
什么是“软管理”?港口的同志告诉我,柔性管理是相对于港口的刚性建设和发展而言的,它主要是通过人性化的方法使港口从上到下形成经常性的沟通。
指手画脚的管理很容易引起工人的反感。应该采取什么方法来引导和管理工人?如何让工人适应港口发展的大形势?
港务局不仅利用港报、港视、基层单位画廊、黑板报等多种形式向员工讲述港口超常规发展的必要性和目标,还编制了港口情况宣传册,发给中层干部、职工队伍、车间进行面对面宣传,不留死角。与港口发展实际同步,2000年以来,软管理经历了困难、改革、发展三个阶段。由于交流频繁,港口工作人员对港口发展的态度逐渐从“冷眼旁观领导怎么做”转变为“我们自己也要做点什么”。通过这些努力,他们不仅了解了港口情况,而且以最大的热情、最快的速度融入了港口建设的大局,成为港口超常规发展的支持者和奉献者,把港口超常规发展的压力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今年,港务局的许多公司已经将柔性管理延伸到工人的后方家庭。7月,港务局第三公司邀请30多名员工家属参观港口码头,让他们真正了解港口的工作和环境。参观结束后,30多名家属联名向港口职工及家属发出了热爱港口、安全生产的倡议书,成为港口“软管理”的参与者。
「软管理」带来了什么?
“软管理”能给港口带来什么?它是如何工作的?
谈形势、谈发展,引得工人们不断刷新生产记录。现在,连云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但国内其他大港口也在畸形发展,连云港只能选择加快发展。当工人们清楚地了解了香港的情况后,他们用持续的生产刷新来回答。如今,在机械设备老化和产量快速增加的间隙,港口公司实现了机械设备完好率92%以上和快速增加的“两件事”。今年上半年,港务局吞吐量超过2000万吨,相当于全年吞吐量1999。东联公司、三公司、四公司、轮渡公司、港口股份公司等单位结合大局和自身实际,找准重点,寻求生产新突破。其中,仅今年3月,三家公司的员工就创造了月吞吐量、昼夜吞吐量、出货量等9项生产记录。
说情怀导致不断奉献。“软管理”不再是常规管理中我说什么你听什么,而是有了人性化的情感沟通。今年以来,和风细雨的软管理赢得了员工的心甘情愿的奉献。在港务局第三公司,我们了解到公司领导“没有你们非凡的努力,就没有公司的今天”的大实话,感动了广大员工。随后,他们会以实际行动回报领导的“说情怀”。今年上半年,公司放弃固机队装卸司机休班2316,机械队装卸司机休班2347,相当于为公司增加了54名装卸司机。更何况,在今年上半年的三公司职工代表大会上,职工代表提出的八条建议,都是招商引资、改进技术、加强安全等关系到公司发展的重大问题,而不是过去为了个人利益“大声疾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