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起义的过程

2月1949、12日,国民党海军军舰“黄安”号在青岛起义成功。这是国民党海军的第一艘起义军舰,在解放军队伍中完好无损,为国民党海军官兵树立了一面光辉的旗帜。黄起义后,参加了解放沿海城市的战斗。他为解放一江山岛立下了汗马功劳。在抗击国民党“反攻大陆”的战斗中,与兄弟舰艇一起击伤击沉国民党“太平”号驱逐舰等舰艇,立下了新的功勋。新中国人民海军成立后,该舰命名为“沈阳舰”。

黄安舰原为日本制造,是1947年7月26日日本战后国民党当局赔偿的护航舰。排水量810吨,最大航速16.5节,船员126人(起义时64人,其中军官12人,士兵52人)。接收时只有导航和动力设备,没有火炮等武器装备。国民党海军将该舰编为“22号”,送往青岛海军造船厂修理安装武器;1947下半年开始组建和调配人员,定名为“黄安”号,隶属国民党海军第二军区。

该舰起义是青岛市委、胶东区委统战部、胶东军区联络部工作人员坚决贯彻党的方针路线,开展反制工作的结果。

1948年春,青岛市委领导得知王志进的弟弟王在青岛铁路中学从事地下工作,曾在国民党黄安舰当过副炮官,思想有所好转,可以作为斗争对象,即让王志进把王的情况报告回解放区。市委书记宋子诚、社会组组长易等领导研究决定,由王志进承担为太子打抱不平的任务。在王志金的帮助和教育下,王于同年7月被发展为地下工作者,由市委社会组具体掌握。市委立即派情报干部陈进入市区,建立青铁地下党支部。同时,直接领导王开展工作。陈,化名,以上海商人和王同学的名义住在父亲家(今杭州路93号)。起初,王的任务是掩护陈的安全,并获取敌方海军的情报。随着解放战争形势的迅速发展,陈和王根据市委的指示,把组织和策动黄安舰起义作为首要任务,全力以赴。

胶东区党委统战部地下工作者鞠庆珍,于1948年9月由炮舰汾阳调至黄安。鞠庆珍和大哥鞠庆喜在弟弟鞠庆普(化名屈永昌,胶东区委统战部派来的地下工作者)的帮助和联系下,于1946年参加革命,按照“区统”指示进入国民党海军。居庆镇先被任命为炮舰海城号的第一副轮机长,后升任副舰长。1948年8月,居庆喜因工作被国民党特务机关发现,被捕杀害。巨庆镇也因涉嫌被解除副队长职务。为了完成任务,居庆珍转入托管,同年9月,又转入汾阳舰,后又转入黄安舰任船官。

刘增增,胶东军区联络部地勤,1947中期由穆平县委联络部地勤发展而来。当年2月,穆平县联络部为了工作方便,将刘增增的关系调到胶东军区。军区联络部派干部张清一到青岛,与刘增增取得了联系。根据张清一的指示,刘增增于1948年春委托他人推荐,于是于5438+00年6月进入国民党海军泰安舰,后调入黄安舰任少尉炮官。

孙鲁山(又名孙启仁)于1947年3月由胶东军区东水师联络科研制并派往青岛。在同乡鞠庆珍的推荐下,黄被任命为炮队的班长。

1948前,10月前,中国* * *地下工作者陆续登上黄安舰。刚开始大家都不知道对方的情况,秘密工作,有的把对方当成斗争的对象。1949年初,三大战役结束,解放军南下。青岛的国民党军虽然依仗海军优势和美军的保护,扬言要坚守,但被解放军的强大攻势吓住了,不得不做好撤退逃跑的准备。年,青岛市委、胶东区委统战部、胶东军区联络部审时度势,加强对黄安舰起义组织工作的领导,指导当地工人做好起义前的各项准备工作。这时,四个地勤人员自动互相沟通,互相明确身份,凝聚成一个强大的战斗集体,每周聚会一两次,为起义做计划,携手为起义做准备。

菊清镇刚登上黄安舰时,通过舰长刘光超作为航海班长,将自己的知心好友杰森(又名张绪宣)从海城调到黄安舰。年底,趁着充实船上技术力量的需要,从青岛海军造船厂调来了几名思想进步的技术工人。其中,、迟德贤、张、王树恩被安排在电工、轮机员等关键部门。鞠庆真曾冒着极大的风险,试图与中校刘光超翻脸。刘光超在国民党海军中有一定的影响力,亲友中不乏权贵精英。菊清镇利用她与刘光超的亲密私人关系,设计了一场试探性的叛乱。有一次,鞠庆真假装很担心地对刘说:“听说* * *生产党要封锁小港口。那时候,与其逃避,不如忘记。”刘光超怒视着鞠庆真,板着脸说:“你哥哥已经昏了头几天了,你还敢说这种话,不想活了!”鞠庆珍意识到事情不妙,只好强装笑脸,巧妙搪塞。鉴于刘光超的反动态度,他决定放弃与他翻脸的计划,在起义发生时见机行事。

黄安舰上的起义骨干中,只有王和刘增增两人各有一支手枪,行动所必需的武器明显不足。1949+65438年10月下旬,黄安舰修理工程接近完成。一天深夜,国民党海军后勤部向黄安号停靠的码头运送了300吨军用物资。刘光超指派刘增佳负责理货和装货。其间,刘增家在货物中发现了一箱手枪,于是悄悄和孙鲁山一起将这箱手枪搬进了另一个小仓库,解决了起义中枪支不足的问题。

正当起义的准备工作日趋成熟时,王和刘增增的行动引起了刘光超的怀疑。在19年10月19日晚上,黄安舰的军官们一起吃了顿饭。席间,刘光超突然质问王:“你为什么经常发牢骚,宣传党的言论?”为什么经常带一个年轻人(指陈)到舰上来散布蒋委员长的败绩?”机智而冷静地回答王,“那个年轻人是我过去在上海军校的同学,现在他是上海的一个大商人。他担心渡河的军队会打扰他丰富的生活。我抱怨说我慌了。我跟随队长20多年,为党和国家鞠躬尽瘁。直到现在,我混了一个准尉,连老婆都觉得我一文不值。我对* * *制作方一点都不了解。如何宣传* * *制作方的意见?在场的几个军官也帮着王、说了几句好话,总算把这事解决了。"。宴后,刘光超对鞠庆真说:“王和刘增增不称职,必须调离。”鞠广大认为,调走他们,势必会削弱起义。起义骨干紧急秘密商业对策后,居庆珍以船上只是用人为由,劝说刘光超谨慎;王和刘也分别给刘光超送礼物,最终让刘光超暂时放弃了换人的念头。

2月9日,正在检修的黄安舰奉命离开造船厂码头,驶向小青岛西侧锚地抛锚和袖手旁观。同时起义骨干获悉,黄安舰将于2月13日之后南下。起义已经到了付诸行动的关键时刻。

靠泊锚地的当晚,鞠庆珍、王、刘增厚、孙鲁山、杰森秘密开会,仔细研究和筹划起义面临的重大问题和应付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的具体措施。

选择起义的时间。大多数人认为2月12,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的晚上是最好的。主要考虑两点:(1)元宵节当晚,刘光超上尉肯定会下船过节,有家属在青岛的军官也会下船;(2)节日是敌人放松的时候。但也有人担心一艘船单独行动战斗力弱,主张在南下途中采取行动。权衡之后,认为在南航要想成功离队并不容易。最后大家一致决定2月12号晚上行动。

确定起义后的去向。初步考虑将船只驶往烟台、威海、石岛、乳山等胶东沿海解放区港口。但经过仔细研究,南行比北行更隐蔽,更安全,不易引起敌人怀疑,所以决定驶往解放区港口连云港。

分析敌人是否可以追击。巨庆镇分析,敌舰舰长一般都是晚上回家,有的军官下船,有的士兵请假偷偷下船。有了作战任务,最早也要四五个小时才能把舰长和相关人员叫回来,然后准备出航。太平、泰康等国民党舰船最快航速16.5节,青岛距连云港90余海里。我们从前海起锚,跑了四五个小时。等他们把我们追出去两三个小时,我们早就到了解放区了。至于国民党空军,其司令部属于绥靖区,飞机起飞经过南京空军总部。海军无权调动和指挥空军飞机。这些关系要两三个小时才能走通;况且国民党空军没有攻击海上目标的经验,而且我们是夜间作战,目标在茫茫大海中不易发现,不用担心。鞠庆珍的话统一了认识,坚定了大家对行动成功的信心。

如何应对美国军舰的干扰?当时有20多艘美国军舰停泊在青岛前海。居清镇以自己的经历说:“我在炮舰海城的时候,不知道进出了多少次港口。美国军舰从不干涉,最多问一下情况。如果我们遇到这样的情况,给他一个信号,给他一个回答就行了。我们走内航道,美舰不可能替国民党追我们。退一步说,如果国民党要求美舰介入,不仅复杂,还涉及国际外交问题,所以不可能。”

研究船上一些人的问题。为保证黄船出港安全,决定宣布起义时,将副船长和通信员宁德辉关起来,关闭电报室,切断对外联系。我们应该密切注意几个可能破坏起义的人的动向。起义期间,都要控制在生活区,舱口要堵住,不能随便出来。

研究和掌握船用发动机问题。船的导航和炮部门已经被起义军控制,但轮机部门缺少轮机长的指挥。会议决定就在起义的当天,和王突袭了总工程师。

研究了与解放区的联系信号。刘增增受命与胶东军区张清一取得联系,将黄安到达解放区港口的联系信号传达到有关港口驻军。

还为家庭成员的安置作出了安排。为了避免敌人的迫害,决定以元宵晚会的名义把起义骨干的家属带上船,这样既可以随船增加起义力量,又可以安全撤离到解放区。

2月6日438+00,王、、刘增增离船,向各自领导陈、作了详细汇报。陈听了汇报后,立即向市委作了汇报,市委又通过胶东区广播电台向华东都市工业局作了汇报。张清一立即通过秘密电台向胶东军区进行了汇报,并由军区通知了沿海港口的驻军部队。居清镇2月11告诉胶东区:“一切准备就绪,明天开船去连云港。”

王下了船,又叫陈上船指挥起义。对此,市委早有指示,陌生人上船容易暴露,对工作不利。起义期间,他们应该由船自己掌握。陈向王传达了市委的这一决定,并告诫他在行动中要注意争取中间派、控制造反派的策略,鼓励他临危不惧,沉着冷静。

2月12日上午,在预定的起义地点,登上了王的妻子和的未婚妻潘素娟。当天下午,居庆珍尽快回家与家人会合时,正巧同乡田炳基(* * *作党员)和居的堂弟(“海城”炮舰工程师)在家里做客,便把起义准备的情况说了出来,让田、王上船帮忙。田、王答应了,陪着鞠庆真、杰森上了黄的船。刘增增的妻子在产褥期,上船不方便。易把这对母子转移到解放区的红石崖。

当天下午,刘光超船长乘坐摩托艇下船过节。刘增增作为值班人员正在甲板上巡逻。一些官兵忙着分发香烟、糖果和准备菜肴,船上弥漫着元宵节的祥和气氛。

下午三点半,王独自来到的小屋,而孙鲁山正在戒备。此刻,正和未婚妻潘素娟纯亲昵的聊着,王见进来,忙起身相迎。客套几句后,王郑重其事地说:“我们向解放区驶去!”刘艳春是船上“秘密反间谍小组”的领导人,也是刘光超的密友。听到“起义”这个词,他惊呆了。他看着沉默的未婚妻,喃喃道:“这,这事情来得太突然了。请让我考虑一下。”见犹豫不决,王换了一种口气说:“燕春兄,我们认为你是诚实爱国的。你是聪明人,国民党政权腐败无能,大势已去。跟着他们是没有前途的。一小步,成千古恨!我们都准备好了。革命同志要我跟你谈谈。希望你能和我们一起奔向光明!”潘素娟在登船前就已经明确了自己此时的任务。她见似乎动了心,就很认真地说:“如果你真的爱我,就应该听子的话,站在起义队伍里。”刘艳春想了一下,坚定地说:“我已经想好了,决定和国民党一刀两断,和你们合作!”王走上前去,紧紧地握着的手。他激动得连声说:“谢谢你,严春弟!”

至此,起义的准备工作全部就绪。

2月1949,12,农历二丑正月十五晚上,黄安舰起义骨干聚集在前舱召开紧急会议。出席会议的有鞠庆珍、、王、刘增厚、孙鲁山、贾森、、田炳基和。在鞠庆珍和王的主持下,会议认真研究并确定了起义骨干的分工。具体分工是:居清镇和杰森等人迅速占领并控制舰桥,指挥军舰安全离港,直奔解放区;王、刘增增负责扣留副舰长、通信员宁德辉等反动派,负责全舰对海对空的安全警戒和各部门间的通信联络;孙鲁山负责锚泊检查舰面,分发枪械;刘艳春负责控制轮机部,及时启动主机,保证舱内各种机器正常运转和全舱供电;王德龙、田炳基负责守卫大桥附近的主舱口,防止反动派破坏;袁利锋负责被拘留的叛乱分子。会议还确定了处理起义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的三项原则:(1)团结船上更多的官兵,一起到解放区去;(2)只要船上的反动派不抵抗,就不会开枪镇压;(3)军舰离开青岛港后,如果遭到敌机或舰艇的轰炸和追击,将坚决还击。万一被敌人追上,宁愿为革命事业牺牲,击沉军舰,也决不让敌人追上。

晚上8点半左右,会议结束。孙鲁山打开武器箱,取出18手枪,分发给起义骨干。王把他的白床单撕成条,分发给每一个起义者,作为行动中的识别臂章。然后,各就各位,分头行动。

王带着枪来到和刘增厚的副驾驶室,刘增厚立即缴了的手枪。副队长被这突如其来的动作吓得脸色发白,嘴唇颤抖着问道:“你,你在干什么?”王宣布:“我们造反了,我们要坐军舰去解放区!”刘振东的妻子被吓瘫了,只是抱着孩子,一句话也不敢说。

王认为夫妇平时人还不错,有一定的爱国心,于是友好起来,说:“请放心,只要你们不反抗,我们绝对保证你们全家的安全。如果刘副队长支持起义,我们欢迎。”刘振东迟疑道:“我,我不敢反对。”“刘副队长,时间不允许我们再等了。为了你最后的选择,也为了你和你老婆孩子的安全,请你到锚链舱呆一会儿!””王说着,使了一个眼色,刘增厚立即护送夫妇到锚链舱。同时在押的还有报务员宁德辉和报务员吴胜明。

鞠庆珍以检查是否拖锚为名,把值班的两名武装水兵叫到船头,向他们宣布:“今晚,我们将把船驶向解放区。这是年轻人唯一的出路。把枪给我,我们一起走。”两位水手立即表示参加起义,并接受了帮助起锚的任务。

起义的消息很快在船上传开,原来发展的积极分子纷纷前来要求参加起义。少尉的水兵陆思远说:“量力而行”,居清镇叫他配合杰森。军士长杨、轮机长张大发、轮机长、轮机长黄兴虎、陆战队上士马、陆战队上士王敏贤、张、王树恩、迟德贤、陆战队下士杨玉荣、通信兵朱宏、机枪手下士、陆战队下士、机枪手下士万荣、轮机电工程师周玉谋、安守智、机枪手。对一些不赞成起义的人,采取监护措施,关在士兵的小屋里,禁止他们上来。此时,黄的船已经完全被起义军控制了。

晚上8时50分,鞠庆珍登上舰桥,以黄安舰新任指挥员的身份沉着下达命令:“全舰官兵,各就各位,准备起航!”“备车”“起锚”“起航”随着这一系列命令,战舰微微一震,主机轰鸣着平稳启动,舰首劈开汹涌的波涛,驶向大海。

杰森熟练地操纵着方向盘,从停泊在锚地的20多艘美国军舰之间的空隙中缓缓移动。没想到船上几名官兵冲到甲板上反抗起义。他们选择这个时间和地点出来抵抗,无疑是要揭露黄安舰起义。王等人早有防备,对这些人进行说服教育,带领起义军将其制服,关入锚链舱。这时,一艘美国船向黄安发出了一个灯光信号,询问去哪里。船上的气氛变得紧张起来。居清镇果断命令通信兵朱宏回答:“这里风浪太大,避风。”信号灯有节奏地闪烁着,在漆黑的海面上格外醒目。居清镇用望远镜观察着美舰的动向。美舰没有再回应,“黄安”舰顺利通过这道屏障。

为防止被港口信号站发现,黄安舰驶过竹槎岛时,居庆珍下令实施灯光管制,甲板上的灯全部熄灭,一片漆黑。此时风浪越来越大,船体剧烈摇晃。凭借丰富的航海经验,居清镇冷静地驾驶着战舰全速前进。起义骨干王坚守岗位,满怀必胜的信心,乘风破浪,奋勇作战。

2月13日凌晨4时,黄安舰抵达苏北解放区连云港外东西连岛海面。联系驻港解放军后,7点停靠。起义官兵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纷纷涌向舰首甲板,为起义的成功欢呼。

新海连特区警备司令部政委粟裕等领导登上黄安舰,对起义官兵表示欢迎和慰问,同时电告胶东、华东军区。华东军区接到报告后,立即电告中央军委:“敌第二运输站所属青岛黄安号一艘敌舰,昨夜驶往连云港向我投降。..... "2月16日,中央军委向华东局发来贺电,祝贺黄安舰起义成功,并指示:“一、该舰全体船员必须保留,反对起义和被群众声讨者除外,目前不得换人....第二,必须充分保证食物、水和木炭的供应以及人员的生活。总的来说可以略高于我军。3.请船上船员了解该船的续航能力,能否一径到达葫芦岛,如何绕过青岛附近的敌海军巡逻区域。4.阿哈瓦军港和荣成港是否有防空设备,比如黄安号停泊在那里有多安全,也请大家去查一下。"

2月14日,新海联特委书记谷牧等领导接见全舰官兵,在连云港举行军民欢迎大会,庆祝黄安舰起义伟大胜利。根据中央军委指示,新海联特区警备区司令部向鞠庆珍、王、刘增厚、孙鲁山颁发了奖状,舰上全体官兵获颁一枚起义纪念奖章。

黄起义成功后,中国* * *山东省支部社会部于4月21日致电中国* * *华东局和中央,详细报告了黄起义的情况。电报指出:“在胶东鞠庆龄(简)和青年委员会梁* * *的共同努力下,于乌文四时三十分,由船长登岸,驶往连云港起义。”5月4日,新海连特区警备司令部提交了一份关于黄安军舰起义材料的报告。报道说:“在海军军官鞠庆珍、炮手(军官)刘增增、王、军士长孙鲁山的带领下,召集全舰官兵宣布起义...12下午3点离开青岛,13凌晨4点离开连云港……”这些珍贵的历史文献被详细记录下来。

黄安舰起义震惊了国民党当局。他们派飞机连续几天进行侦察和轰炸,企图炸毁它。然而,由于黄到达解放区后立即采取了隐蔽和保护措施,敌人的破坏阴谋没有得逞。国民党为了欺骗民众,稳定军心,在青岛《大民报》上谎称黄安舰到达渤海湾,被空军俘获击沉。

16年2月,周恩来亲笔写了中央军委致华东局的贺电,对起义的成功给予高度评价——“无论如何庆祝你们对敌船黄安的胜利”,“这是毛主席规定的1949年尝试组建可用海军的第一个响应者”,“请通知该船船员给予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