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国内植物提取行业市场集中度不高。

植物提取物是以植物为原料,根据提取最终产品的使用需要,通过物理和化学提取分离工艺,定向获得并浓缩植物中的一种或多种有效成分,而不改变其有效结构的产品。

目前,植物提取物在我国被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保健品和化妆品中。

国内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中国的植物提取物产业起源于传统的中草药产业,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一些制药公司开始使用机械来制备植物提取物,但这只是药物生产的一个环节。

直到上世纪90年代,随着对外贸易的兴起,我国才真正进入植物提取行业的起步阶段,逐渐开始使用酶法提取、超声波提取、超临界提取、膜分离技术等更高效的提取方法。

随着全球对植物提取物需求的快速增长,中国植物提取物行业的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前瞻根据近年来植物提取物全球市场规模和中国市场占比,2019年中国植物提取物市场规模达到34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1.52%。

植物提取物工业的产品分类

植物提取物种类繁多,目前已工业化提取300多种。

根据提取物中的主要成分,可分为生物碱类、苷类、黄酮类、有机酸类、多糖类和挥发油类。

中国中药材GAP基地建设

中国的植物提取物大部分来自中草药。目前,中国生产的中草药有数千种,其中有几十种通常用于制作植物提取物。

国家医药产品管理局公布的新数据显示,全国共有147个GAP种植基地,分布在23个省市,其中四川和重庆的GAP基地数量最多。

中国植物提取物产业集中度低。

中国有2000多家与植物提取物相关的企业。目前似乎还没有明显的龙头企业,规模以上企业(年销售额2000万元以上)占比只有4.5%;其中85%的年销售额低于500万。

从地区来看,我国植物提取物产量较大的企业主要分布在京津、陕西、湖南、四川、云南、广西等省份。除了北京和天津凭借技术优势不具备自然资源优势外,其他地区都具有一定的资源优势。

这些企业一般可分为四个梯队。第一梯队包括莱茵生物、陈光生物等技术先进、规模大、知名度高的a股上市公司。第二梯队包括新三板上市的部分公司,如绿曼生物、林格贝等,具有一定知名度,规模持续扩大;第三梯队包括业内公认的企业,如绿色金科、王娇等,其余为相对较弱的第四梯队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