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互联网公司实行996工作制?

首先,不合理的内部管理机制和企业文化。很多企业管理薄弱,后端机构臃肿,却设定不合理的经营目标,制造过大的竞争压力,导致不加班也无法完成部门任务。有的企业甚至认为医院是作为项目的荣誉宣传加班多少天,多少天没回家,宝宝快生了。企业文化的畸形发展,使其成为不加班少干活的标志。

二是部分企业主拒绝提高成本招聘员工,不断以“工作饱和”考验人的能力上限。如果工作的人多,就只能加班完成工作目标。再加上严格的考核制度,每个人都不自觉地成为职场中的“PUA”。其实,适当弱化“工作饱和”,用态度和效率来考核人,其实是可以激发人的积极性的,因为每个人每天的兴奋和高效的工作时间都是有效的,不断挤压体能极限就是在体能下降的趋势上挤油水。

第三,一些企业缺乏对员工健康和家庭的关怀。很多创业公司创业成功后上市,大量创始人和股东成为亿万富翁。但是员工的福利和懒惰并没有改善。相反,他们不断控制成本,为了良好的业绩解雇员工。对员工长期加班、过度劳累可能带来的身体危机视而不见,缺乏对员工最基本的关心和尊重。

第四,企业主无视法律,劳动管理部门职能缺失。虽然国家规定了八小时工作制和加班费,但民营企业家出于逐利性质,往往突破法律管理,造成“该给员工的,员工该付的却少。”而劳动管理部门很少主动履行职责,未能及时纠正违法用工现象。即使在今天,“996”工作也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成了“幸事”!

第五,被误导的舆论。时至今日,仍有人在宣称“996”工作制是当今社会的最佳选择,八小时工作制已经过时。其实并不奇怪,因为资本控制舆论的能力还是很强的。好在媒体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底层没有资本的基层员工可以发声,让我们有机会反思为什么要打破“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