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告诉我们苏州金龙、厦门金龙、厦门金旅的详细关系?
65438年6月4日,金龙汽车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子公司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金龙联合)将其持有的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金龙)有限公司10%股权转让给苏州金龙另一股东苏州创元(集团)有限公司。转让后,金龙联合。虽然金龙联合持有的苏州金龙股权有所减少,但股权转让理顺了苏州金龙的股权关系,使金龙联合重新获得了对其的控制权。
股权之争由来已久。
1998、金龙联合与苏州创元集团前身苏州机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苏州金龙,注册资本280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70%,享有对公司的控制权。2001年6月,苏州金龙股东会决定增资扩股。新增资本由10名自然人以“职工持股会代表”的名义对苏州金龙41.67%,金龙联合股权由70%稀释至40.83%,苏州机械由30%稀释至17.5%。不过,苏州金龙的增资事宜并未得到金龙联合的证实。金龙联合董事会认为,未经公司董事会授权,出席股东大会的董事无权出席股东大会。苏州金龙股东会决议不符合公司章程,其作出的增资决议无效。双方股东为此打官司。此后,江苏省高院作出终审判决,认为增资决议有效。
苏州金龙在“金龙”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苏州金龙的流失对金龙联盟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觑。为此,金龙联合多方努力,希望夺回苏州金龙的控制权。2001、1年2月,金龙联合与上述10自然人中的7人签订《股权转让协议》,转让其持有的苏州金龙股权。2002年9月,金龙联合起诉至厦门市开元区法院,要求确认转让协议的效力。法院依法确认其享有苏州金龙员工募集的29.169%的股权。然而,虽然金龙联合再次拥有苏州金龙70%的股权,但始终无法完全获得苏州金龙的控制权,影响了其发展战略的实施。此后由于金龙汽车的控制权之争和金龙联合本身的股权问题,其无暇顾及苏州金龙的股权问题。
清理“三龙”带来发展机遇。
在理顺公司股权关系,对金龙拥有共同控制权后,金龙汽车名正言顺地将公司名称由“厦门汽车有限公司”变更为“厦门金龙汽车有限公司”。眼下,苏州金龙是金龙汽车管理层想要统一“三龙”,成就乘用车霸主地位的最后一道难题。
同时,在公司管理层的努力下,金龙联合与苏州金龙的关系有了很大的改善。双方从过去的近乎敌对变成了能够坐下来谈,苏州金龙开始迈出回归“金龙系”大家庭的步伐。在此基础上,为了苏州金龙的长期稳定发展,双方决定了此次公布的股权转让方案,即金龙联合向苏州创元集团转让10%股权后,重新获得苏州金龙的控制权。
近年来,由于无法取得苏州金龙的控股权,金龙联合一直无法合并报表。在重新获得公司控制权后,金龙联合有望将苏州金龙纳入合并报表,有助于巩固金龙汽车在客车行业的领先地位。资料显示,苏州金龙现具备年产1.5万辆客车及底盘的生产能力,客车产品超过50大类、300多个品种,覆盖客运、旅游、公交、团车等各类客车市场,中型客车占全国市场份额的30%。2004年主营业务收入20.42亿元,苏州金龙去年客车行业排名第三。
同时,苏州金龙股权问题解决后,因董事会缺席而延缓公司发展的不利局面将得到解决,有利于公司长期稳定发展,公司盈利能力有望得到提升。就金龙汽车而言,三大“金龙”正式收归旗下后,其成为客车霸主的梦想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