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犹县人民政府2009年工作报告回顾2010
——项目建设取得突破。争取资金和物品成效显著。开发储备项目133个,争取无偿补助资金5.3亿元,增长35.9%,达到历史最好水平。重点项目快速推进。投资8800万元的县城生活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竣工,在全省率先签订特许经营转让协议。投资7000万元的第二小学一期主体工程全面完工。二中迁建、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滨江至江西澳高速公路等重点工程进展顺利。重点项目“百日会战”完成投资6543.8+0.8亿元,项目数量和投资规模空前。中央政府扩大内需的新投资项目顺利实施。四批52个新增中央投资项目完成投资4353万元,带动其他投资81.89万元,工作经验在全市推广。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2009年,我县公路建设项目开工最多,进度最快,效果最好,公路建设投资6543.8+0.23亿元。多年来,群众一直期待着尤市至水梅、平福至分水坳公路的建成,蓝田至紫阳公路新疆至紫阳段路面硬化,蓝田至新疆段路基改造。完成13条农村公路建设;县城至水梅公路投资5365438+30万元;厦蓉高速上犹段前期工作准备就绪。新建双溪、酉市35千伏变电站和钱莹至双溪35千伏输电线路;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在营地前开工建设;2008年,三批农网改造工程全面完成;双溪70米风能试验塔正式向国家气象局传输数据。新建移动基站62个,联通基站14个,直放站8个,投资6400万元。98%的村庄实现了信号覆盖,移动3G网络正式开通。
——工业经济逆势发展。克服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率先扭转全市工业经济下滑趋势。全年工业用电量2.7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9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5.86亿元,增长11.4%。公园的建设稳步推进。全年园区固定资产投资3.54亿元,增长14.2%;投入基本建设资金9996万元,完成了工业园区北部“三通一平”一、二期、县城至园区高压线改造、3G光缆铺设等工程,建成标准厂房6.9万平方米。启动新市民公寓和北区西扩工程,新增工业用地800亩;完成65438+80万亩南区规划。园区新增企业10家,总投资615万元。外向型经济取得实效。先后在广东、福建、浙江等地开展招商活动200余场,成功引进广建玻纤、牡丹电池、乐丰科技、立塑数控等18个10多万元的重大项目。重大投资项目开工率65,438+000%,汇和实业、穗联塑胶建成投产。2001年,实际利用外资3962万美元,引进内资6543.8+0.42亿元,分别增长5.94%和6.8%。主导产业不断发展。有色冶金、玻璃纤维、新材料等主导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6543.8+0.926亿元,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的93.5%,成为拉动工业经济逆势增长的重要力量。海盛钨钼、南营电源等重点企业增资扩产,陈光稀土上市完成IPO尽职调查。
——深化新农村建设。县级安排新农村建设资金2800万元,增长12%。完成水稻种植21.57万亩,粮食总产量8.9万吨。被列为农业资金纳入省级财政绩效评价奖励的合格县。新村镇建设迈上新台阶。77个工地村庄改造任务全面完成,共完成房屋4.48万平方米,厕所1.95万平方米,改善用水2972户。通祖大道路基改造完成61.3km,入口道路硬化57.5 km。积极开展卫镇改造,扩大卫镇面积21.200平方米。在全县14个卫镇和950个村社区实施“1+4”农村垃圾处理模式,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全市农村垃圾处理现场会在我县召开。农业继续增长。重点打造茶叶和油茶两大主导产业,建成石坑、麻田、陈涉、河西、油石掌等万亩“两茶”产业基地,新开发茶园65438+万亩,新植油茶3万亩,改造低产油茶林,被列为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试点县和全国茶叶技术体系建设合作县。沙段万亩果业基地基本形成;开发加工甜橙1800亩,提前一年完成市里下达的任务;新建有机脐橙基地5000亩,“客家红”有机脐橙获得国家有机产品认证证书。农业的基础地位不断巩固。强农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完成深山区库区移民930人,完成农机具购置补贴1.58万元、良种补贴273万元、家电下乡补贴1.02万元、大中型水库移民直补1.52万元。梅岭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竣工,灵潭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基本完成。梅岭灌区改造工程进展顺利,英利北、平福灌区投入运行。三期储粮工程竣工。综合治理水土流失5万亩。完成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4.5万亩。东山和水梅土地开发项目获省批准;社西土地开发项目通过省级验收,新增耕地491.66亩。
——城市的品位在不断提升。城市规划不断完善。启动第三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和四湖两岸环湖生态保护专项规划编制,编制了原太平洋制药厂、毛埂山、哨口社区等重要区域概念性详细规划。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提高5个百分点。城市建设得到大力推进。全年完成市政工程投资6543.8+0.39亿元,增长30%。新增建成区面积0.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实施了县城小街巷柏油路、硬化等项目,完成了东山公园、黑塔公园建设和文星路、水南大道人行道改造、文峰北路拉直、文峰南路改扩建;老年活动中心、法院审判大楼、行政服务中心、人才公寓、军民联合指挥中心等新区大楼开工建设,文化中心、建设大楼、档案大楼、广电网络大楼相继建成。“一江两岸”景观带建设步伐加快,完成沿河护堤、亲水步道、龙舟赛、亲水码头等设施建设。城市管理水平显著提高。结合“四城联创”,积极探索城市管理联合执法机制,加大清理整治违法建筑和地下房地产开发力度。大力整治市容市貌,整治规范占道经营、灯箱广告、流动摊点。进一步完善城市公交候车亭、公厕、垃圾中转站等配套设施。着力实施城市绿化亮化工程,新增公园绿地7.53万平方米,行道树3565棵,霓虹灯8523米,路灯1.556盏。荣获“赣州市首届文明城市”称号,省级园林城市创建通过现场验收。
——现代服务业日益繁荣。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投资2654.38+0万元修复水梅至斗水湖景区旅游公路,景明度假村建成开放;乡村旅游发展迅速,3家农家饭店、农家旅馆通过三星级初审;荣获“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称号;2009年在中国赣州举办了第三届生态旅游文化节,开展了第三届奇石博览会、第一届农运会等14项主体活动,吸引了省内外30多家旅行社参与。全年接待游客28110000人次,旅游总收入1500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40%和15%。赣州银行上犹支行挂牌营业,当年贷款1.1.5亿元。开发了一批高档休闲、娱乐、餐饮项目,全年新发展私营企业83家、个体工商户1868户,其中新发展商务酒店8家、品牌店6家。开展惠民安居工程月活动,发放购房补贴453万元;全年,* * *销售商品房1060套,实现销售收入2.36亿元,税收3500万元。
——体制机制进一步创新。十大体系建设不断深化。在我县召开全市十大系统建设工作调度会,在全市推广工作经验。深入开展进园区、进市场、进社区十项制度,为园区企业吸纳就业4000余人;开展中小企业贷款资格培育,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由13户增加到31户,其中新增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9户,发放贷款1.1.8亿元。全面启动新农村物流体系建设,培育了以东东超市为龙头的物流配送中心,建成14家乡镇级超市和56家村级连锁店。达夫物流公司被评为市规模以上汽车货运企业。选派优秀村干部、计生干部到乡镇挂职锻炼,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中小学教师、医疗卫生技术人员331人。所有的改革都是有序进行的。投融资体制改革步伐加快,成立江西省信用担保有限公司上犹县分公司,成立上犹县国有资产投资经营有限公司。规范财政收支管理,推进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整合了行政服务中心的职能,审批效率明显提高。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林权制度改革成果得到巩固。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为艰苦边远山区农村中小学教师发放特殊津贴,规范公务员补贴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后绩效工资。县医药公司和交通、商业系统国有企业改制稳步推进。殡葬改革取得突破,遗体火化率达到56%。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工程顺利实施。财政民生投入2.6亿元,增长23.8%。民生工程“八个重点”和81指标任务全面完成。大力推广“2+3”就业模式和“大中小”小额担保贷款模式,解决返乡农民工就业1.3万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7802万元。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共征缴3368万元,发放养老金5530万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1.570。231000人参加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1.5438+0%。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标准,享受城乡低保1.55万人,低保1.5866万元。建设108套廉租房。社西中心敬老院建成投入使用,安置老人90人;县中心敬老院主体工程完成,占地150亩,容纳300人。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投资563万元改造农村危房3.98万平方米。全省农村危房现场改造工作在我县召开,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朱迪亚和谐建设成效显著。大力开展“打黑除恶”“打击财产犯罪”等一系列社会治安整治活动。刑事发案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治安综合评价指数居全省第四、全市第一,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引导群众理性上访,落实大走访和信访联席会议制度。全年,* * *受理信访1046件,下降20.9%,实现了访县、越级访、不定期进京“零”登记。开展法治县创建活动,努力推进五五普法工作。扎实推进安全生产“三项行动”,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公共应急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能力提高。科教文卫全面发展。狠抓民营科技企业发展,有两家企业被认定为市级民营科技企业。教学质量提高了。通过第一次和第二次高考的人数分别增加了365,438+0%和20%。两名考生分别被清华和北大录取,开创了同年入清华和北大的先河。中考尖子生比例继续位居全市前列。建成了水梅、酉市、社溪等乡镇综合文化站。开展了“上犹客家牌匾习俗”国家级申报工作;《九狮拜象》被列入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50户以上通电自然村“村村通电视”工程全面完成,钱莹、水岩、水梅实现了“村村通”。扎实开展“光明?微笑”工程,开展白内障手术805例,唇腭裂手术40例,全面完成省、市下达的任务;做好手足口病和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确保我县无重大传染性疫情发生;投资16万元建设人民医院门诊大楼,改造双溪、司夏等6个乡镇卫生院,获得国务院扶贫办“雨露计划”。中泰华威行动资助医疗设备87台(件),价值2045万元,填补了我县11医疗设备的空白。出生率为13.89‰,自然增长率为7.82‰,政策生育率为89.07%。继续成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和省市级综合先进县。生态环保和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启动“四湖两岸”生态经济圈建设,依法关闭破产污染严重的赣抚平纸、新兴球团厂等企业,率先完成全市节能灯安装任务。老年人优待政策进一步完善,百岁老人长寿津贴由每月100元提高到300元,在全市率先对90岁至99岁老年人每月给予100元。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和“双拥”深入开展,在全省率先出台大学生参军复员安置条例,征兵工作受到省政府表彰。切实做好民族宗教工作,被评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同时,妇女儿童、老年人和残疾人权益得到保障,外事、人防、对台、气象、统计、档案、地方志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加大投资保增长,扩大内需促发展,实现了经济企稳回升,呈现快速增长势头。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各级人大代表、CPPCC委员、工商联、群众团体、解放军、武警消防官兵、公安干警和驻县离退休老同志,向全县人民和关心、支持、参与上犹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小,产业结构还不合理;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不快;重点工程和民生工程支出增长较快,给财政带来较大压力;少数政府部门执行意识和执行能力不足,机关效能建设有待加强,等等。我们将高度重视这些困难和问题,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