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征信行业的现状和前景如何?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16-2021年中国征信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中国的企业征信服务行业是在政府的推动下(当时是在对外经济贸易部的直接支持和领导下)起步的,但在目前的企业征信市场上,所有的征信公司都采取商业化的运作模式,不同类型的征信公司按照商业化的原则在市场上竞争。一些行政机关下属的征信机构在业务运作上基本采取了市场化的方式。中国企业征信业市场化运作模式基本形成。
从征信市场的规模、产品的丰富性、应用的广泛性、征信机构的生命力等指标来看,市场化模式无疑是最具优势的。市场化征信是市场化派的又一次胜利,其最具活力的原因不言而喻。与非营利性征信机构相比,市场化征信机构面临市场竞争的压力,最贴近市场,最能了解客户的需求,有充分的动力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扩大业务规模。采用市场化征信的英国和美国,诞生了国际征信巨头,分别是易佰利、艾克菲、全联、邓巴。
最早的企业征信局是在政府部门的领导下建立的,但有严重的局限性。在政府管制宽松的企业征信领域,民营机构根据商业规律参与市场竞争,为客户提供独立客观的征信,取得了快速发展。与此同时,邓白等外国征信巨头也参与了国内竞争。目前,在国内数百家企业征信机构中,几家快速发展的中外征信公司已经占据了全国企业调查市场份额的60-70%左右。
在个人征信领域,我国仍处于公共征信向市场征信的过渡阶段,两种模式在一定时期内将并存。央行征信中心建立了全国个人征信数据库,承担商业银行个人征信的责任,并将保持这种运行模式。2003年,我国开始试点个人联合征信,建立市场化的个人征信机构运作,包括上海征信、深圳鹏远等,初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