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车辆与交通学院成立,为智能汽车培养人才。未来智能汽车将如何引领主流?

“互联网+”大潮波涛汹涌,让很多以前人们无法想象的事情逐渐成为可能。在乐视、阿里巴巴、百度等互联网公司爆发加入造车运动后,传统车企高管跳槽到互联网车企,乐视超级汽车完成全球首发,蔚来汽车与江淮汽车签订代工协议。这一切似乎预示着中国版互联网汽车将成为现实。

热潮:互联网公司扎堆造车。

近日,乐视首家年产40万辆环保车自建工厂落地浙江德清,预计产能20万辆;由汽车之家原创始人李想创办的“车和家”智能汽车制造基地,位于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设计产能30万辆,涵盖冲压、焊接、涂装、总装四大工艺及相关配套设施。工厂将高度自动化,一期焊接工厂将使用65,438+030台机器人。与车和家专注于智能汽车研发不同,乐视作为乐视生态的一员,还将整合乐视体育、乐视音乐、影视等元素,打造全球生态汽车超级工厂和主题游乐旅游目的地。

众所周知,汽车一直是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百年来建立的产业壁垒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打破的。一些互联网公司选择类似手机行业的“代工”模式,同样面临流程控制、质量控制、供应链管理等诸多问题和挑战。

但上述壁垒正逐渐被打破。“传统车企真正的技术壁垒是发动机和变速箱。如果电动车成为主流,那么互联网公司未来对传统车企的挑战会很大。”瑞银中国证券研究总监、亚洲汽车行业研究总监侯表示,正如联发科在手机领域发布了一款芯片,手机厂商在技术领域的竞争被直接拉到了芯片上,汽车的电动化会降低整个汽车行业的进入门槛,对品牌的需要和壁垒正在被逐渐打破。

业内人士认为,在“互联网+”时代,任何行业都在积极拥抱互联网,汽车行业也不例外。在时代大潮的推动下,汽车向电动化、智能化、享受化的方向发展。而互联网造车正是迎合了这一趋势,牢牢把握了时代的进化方向。智能车友行联合创始人兼CEO沈表示,新能源降低了互联网公司进入汽车制造行业的门槛,将一辆汽车的结构简单划分为机械制造、三电系统、电子总线、操作系统几大部分,其中操作系统是进入传统汽车制造行业的互联网公司所看重的部分。

优点:让汽车更加人性化,智能化。

据了解,特斯拉是全球第一家进入人们生活的互联网汽车公司。当时人们形容它是一家从硅谷走出来的有互联网基因的车企。炫酷的外观,抢眼的中控大屏,传统汽车不常见的各种科技配置,订单式直销模式...这些“基于互联网”的特性让特斯拉被称为汽车行业的“鲶鱼”,但它并没有站在传统公司的对立面。

在莫德莱斯枪击案之后,特斯拉掌门人马斯克的所作所为与传统汽车公司掌门人所走的道路并无本质区别。他们四处挖空心思充实R&D团队,推出入门级车型,并建立大型和电池工厂,将核心零部件的供应掌握在自己手中。

纵观全国,互联网汽车的兴起离不开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据了解,国家大力推动“互联网+”和新能源汽车发展,出台了一系列补贴鼓励政策,尤其是在“十三五”规划中,将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作为重中之重。随着以信息化、数字化、大数据、云计算为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兴起,汽车将成为应用这些最新科技成果的最佳载体之一。互联网汽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分析人士表示,加强智能化和互联网化,通过各种传感器、大数据、算法和软件系统,为汽车配备大脑、眼睛、神经末梢等传感系统,让汽车更加人性化、智能化,是互联网造车公司正在努力尝试的,也是其相比传统造车公司的核心优势。互联网车企的产品一旦被消费者接受,具备一定规模,通过提供各种服务获取利润的商业模式,将最大限度发挥互联网企业的优势。一方面可以采用低成本定价的原则,延伸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生态价值链,通过长期服务寻求长期回报;另一方面,通过提供各种互联网服务,可以使边际收益最大化。在这样的理想状况下,全球顶尖的汽车R&D和制造资源将通过资金和成本优势进行整合,以期打造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高性能高品质汽车。

例如,阿里巴巴和SAIC推出了荣威RX5,这是中国第一款大规模生产的互联网汽车。荣威RX5搭载的阿里YunOS for Car系统,不仅具备常规的车联网功能,还能基于用户的大数据分析和对周边环境数据的分析,引导和推送消费行为。同时,通过支付宝等支付手段,荣威RX5有望实现特定场景下自动支付的功能。

发展:合作* * *共赢是关键。

分析人士认为,传统的汽车制造是一种B2C(从企业到消费者)的生产模式。车企根据自己对市场的了解和研究锁定自己的需求,根据自己对目标消费者的分层锁定自己的消费者,然后量产自己认为适合市场的车型。在这种模式下,消费者买的车没有属于自己个性的特点。然而,新进入的互联网造车公司改变了这种大规模流水线的生产模式,采用了C2B(从消费者到企业)定制模式。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反馈需求,企业根据需求生产汽车,让每一个用户的汽车都有一个品牌的专属。因此,他建议互联网车企准确定位一两个细分市场,推出两三个甚至四五个“少而精”的产品,深耕市场。

此前,传统汽车厂商更多侧重于造车和消费者购车这两个前端环节,对消费后端关注较少,而新型互联网公司则试图深挖消费后端。以车为起点和核心,建立完整的汽车消费生态。在这方面,合作共赢尤为关键。

有业内人士认为,互联网造车思路的主要目的是争夺下一个互联网入口。随着汽车数量的增加,汽车变得无处不在。未来汽车不仅可以代步,还可以交流,利用大数据等技术享受娱乐、导航、语音交互技术,而这些恰恰是互联网公司的强项,也是非常诱人的利润增长点。汽车这么复杂,零部件几百个,供应商很多,对社会资源分配影响很大。未来汽车最好的情况应该是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即传统的汽车厂商提供硬件,新兴的互联网公司可以把自己的地图、传感器、车载系统植入汽车。

事实上,类似的合作已经在尝试了。以乐视为例,不仅与智能电动车公司Faraday Future达成战略合作,还与广汽、众诚保险成立三方合资公司,试图将广汽的线下汽车全产业链与乐视的线上内容、渠道、流量,以及众诚在专业汽车保险服务和风险管理方面的三大优势相结合,打造修车、用车、租车、换车一站式平台,构建开放的汽车互联网生态圈。

分析师表示,在某种程度上,新的互联网造车公司比传统汽车公司更了解汽车。对他们来说,汽车远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而是像手机、电脑一样的“移动终端”,有着无限的商机和可能;同时,未来人们使用汽车的方式和观念也将发生变化。比如,车享的模式有望越来越主流,巨大的市场空间有待打开。在这个过程中,汽车的智能化和互联网化将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