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迪士尼乐园对中国的影响
“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和金融中心,不如建设迪士尼乐园来促进上海的旅游服务业。”上海浦东经贸局人士说。他的观点来自于他在美国奥兰多迪士尼乐园游玩时留下的深刻印象。“奥兰多每年接待3000万游客,全市1万多人口中的80%直接或间接为迪士尼服务。你觉得迪士尼会给上海带来什么?”在他看来,迪士尼的意义不言而喻。
浦东发展改革研究院秘书长杨周毅认为,除了游客的大力支持,迪士尼还能直接惠及上海迪士尼乐园,还能带动上海制造业、零售业、餐饮业、酒店业的发展,同时促进就业,对提升上海城市形象也有重要作用。
同样,迪士尼公司也不否认,他们感兴趣的不仅仅是上海和内地庞大的旅游人口和强大的消费能力,还希望进一步拓展其在长三角地区乃至更广阔的内地市场的周边产品,包括电视、电影和各种消费产品。据消息人士透露,上海很可能会开设一个迪士尼电视频道。
“内地居民在上海玩迪士尼不需要签证,境外中转旅客到浦东机场也可以免签48小时。”一位浦东主题公园的上班族告诉记者。上海迪士尼之所以不能在2010之前开业,完全是因为中央对香港的承诺。
对于上海迪士尼对香港迪士尼可能带来的竞争压力,韩正说:“我们希望与香港形成合作。CEPA框架下的沪港合作进展顺利,包括经济和人才。目前已有超过65,438+0,000名香港人在这个框架的条件下进入上海工作。”(中国经营报)
建设迪士尼斗争背后的浮躁发展
上海市政府新闻发言人焦阳日前对上海建设迪士尼主题公园作出了明确回答。她说:“上海有条件也有愿望建设迪士尼主题公园。目前上海已经提交了相关的申请报告,正在等待国务院的批复。”(3月16,东方。com)显然,这个耗资300多亿、占地6平方公里的庞大工程,只要国务院一纸批复,就将全面开工。
按理说,这么大的项目,不应该是地方政府向中央政府申请建设这么简单。当地政府应该首先征得上海居民的同意,尤其是该地区的居民。因为迪士尼主题公园不仅花了上海纳税人很多钱——这些钱本可以用来改善市民的福利;还会加重城市的交通拥堵,影响城市生活的舒适度;更重要的是,很多人世代背井离乡,他们的土地因为非公共利益(商业利益)被强行夺走。但是,上海的居民,包括当地的居民,可能并不知道上海比全国更早申办迪士尼主题公园,对不对?
如果说上海申建迪士尼还是“有条件”的,那么,让我们大跌眼镜的是,还有很多城市在争夺一个投资300多亿的庞大项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说,确实收到了上海的申请,但内地还有其他城市也提交了申请,但他拒绝透露是哪些城市。我真的很惊讶,迪士尼毕竟只是一个娱乐项目。内地城市如此钟爱,不惜投入巨资和大片土地。没有其他开发项目可以选择吗?还是市民很有钱,不仅需要政府提高福利,还迫切需要政府建设娱乐项目来消费自己的闲钱?照这个趋势,目前全球只有五个迪士尼公园,大陆恨不得建十个八个迪士尼公园。
有人说这是一个“娱乐至死”的时代,但如果政府也加入进来,或者推动“娱乐至死”,那就太可怕了。所谓“满足上海居民和全国人民的文体需求”,总要考虑内地居民的消费水平吧?有多少普通工薪阶层买得起去迪士尼的高价票?如果实际满足的是公款消费需求,富人消费需求,为什么还要拖“上海市民和全国人民”当垫背?而且可以满足公款消费需求和富人消费需求,以及世界上现有的迪士尼公园。为什么要把农民从祖祖辈辈吃饭的土地上赶走,以满足公款和富人的狂欢?
从内地数百个城市争取“国际大都市”,在缺水地区和高温地区建设滑雪场;事实上,一些地方政府真正看重的不是发展机遇,更不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所谓“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纯属借口。他们真正想要的是“人比我多”的荣耀——“喉咙”“喉咙”
中国社会普遍存在的“赚快钱”心理,不仅加剧了泡沫经济,也侵蚀了国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不幸的是,“赚快钱”的跨越式发展也被更多的地方政府所期待和选择,这在地方政府建设迪士尼的鲁莽和不可行的冲动中表现得非常明显。举办奥运会亏损严重——希腊人将为奥运会背负近10年的债务;申请迪士尼一定会赚大钱吗?也许迪士尼真的是一棵永远的摇钱树?地方政府真的应该记住,迪士尼来中国是为了赚钱,而不是给人民福利。(国际在线舒)据
旅游学者:不能盲目引进迪士尼。
2005年6月28日,165438+在广东旅游产业化国际论坛上,有广东学者直言:内地城市千万不要盲目引进迪士尼等大型主题公园,否则地方政府将承担巨大的市场风险。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院长鲍继刚教授在论坛上做了题为“广东旅游发展战略的回顾与探索”的主题演讲。鲍继刚教授指出,香港迪士尼乐园开业以来,游客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火爆。迪士尼能否真正引领本港旅游业的再发展,对整个地区的旅游竞争产生阶段性影响,还有待观察。我个人的看法是,国内的城市,无论是京沪粤,要想建设像迪士尼这样的大型国际主题公园,前提是不能冒太高的风险。
鲍继刚教授表示,香港迪士尼乐园的所有风险都由香港特区政府承担,迪士尼基本不承担市场风险或投资风险。“如果我们将一个大型国际旅游项目吸引到中国,所有的风险都将放在当地政府身上,并最终扩散到每个纳税人身上,我认为这种引入是没有意义的。”鲍继刚教授也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如果我们没有石油,就必须进口,因为这关系到国计民生;但是没有迪士尼,中国人民仍然生活得很快乐,因为我们仍然可以庆祝春节和中秋节。(羊城晚报)
一国两园迪士尼涉嫌滥用沪港竞争获利?
有分析称,迪士尼只注重加快业务拓展,没有考虑一国双园对地区发展的影响,有缺乏社会责任之嫌。
"迪士尼正与上海市政府协商在那里建造一个主题公园。"最近,美国迪士尼公司的首席执行官Edgar亲自证实了这一消息。
虽然迪士尼要在沪建园的消息已经流传了好几年,但一旦被迪士尼单方面证实,便引来无数关注。
迪士尼“要求太高”
消息被证实后,艾格和上海市政府对建造公园的进一步细节守口如瓶。
艾格说,在香港迪士尼乐园之后,“我们一直在与中国政府讨论主题公园。但是,上海建设天堂的事情没有新的进展可以报告。”
在2月8日举行的上海市政府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焦阳表示,对于现场媒体提出的“迪士尼入沪”问题,没有新的材料可以提供。
目前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即使迪士尼在沪建园,也要等到2010年以后。香港迪士尼乐园发言人指出,中国第二个迪士尼乐园不会在四年内开业。
坊间盛传,迪士尼将选择上海浦东川沙镇,比港迪士尼一期扩建后大三倍左右。
据知情人士透露,据《国际先驱论坛报报》报道,迪士尼在十年前就开始与上海方面接触并讨论建设该园区的事宜,而一直未能确定的主要原因是条件尚未谈妥。
2002年9月,《人民日报》海外版披露了迪士尼上海计划受阻的具体原因。报道称:“迪士尼公司要求主题公园方圆25公里范围内不得有高层建筑,迪士尼公司应经营公园周边的大部分餐厅、酒店和娱乐设施。上海市政府认为要求太高。”“上海市政府官员表示,谈判陷入僵局的主要原因是对方的要求太高。虽然上海市政府一再让步,但仍无法满足迪士尼的要求。”
此外,有业内人士指出,迪士尼等计划进入中国的主题公园基本选择一种模式,即主要现金由中国投资,中国还负责基础设施投资;外方投资者投入品牌和部分现金,向中方收取加盟费和管理费。在这种模式下,如果超大型主题公园盈利几十年,中外投资者都能实现双赢;如果生命周期短,外方通过建设期的收益和刚开业几年的加盟费、管理费、股份分红来收回投资,而中方承担几乎所有的风险。
上海优势
对于上海建设迪士尼是否会影响香港迪士尼,香港旅游业议会总干事董耀中认为,上海建设迪士尼对香港影响不大。因为两地主题公园的定位和运营模式可能不同,配套设施也不尽相同,所以不认为两者之间存在竞争。香港旅游还有其他独特的吸引力,不要太看重迪士尼对香港的影响。
香港中文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苏伟文认为,由于中国内地市场庞大,加上内地经济增长迅速,预计需求可支持两个迪士尼园区。美国也建了两个迪士尼公园来满足市场需求,“一国双园”可以作为借鉴。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香港迪士尼辐射整个珠三角,而上海设立迪士尼面对的是富裕的长三角,竞争不大。
一位业内人士从广东旅行社了解到,香港迪士尼乐园只在黄金周和周末“生意兴隆”,黄金周门票能卖出三分之一已经是不错的业绩。分析人士指出,上海的地理位置可以辐射南北,比香港大,不需要经过海关等手续。因此,迪士尼在上海建园将避免香港迪士尼乐园入园率低的问题。
迪士尼自私吗?
一位分析人士告诉《国际先驱论坛报》记者,从春节期间香港迪士尼乐园“拒客”事件来看,迪士尼明显低估了中国游客在假期的消费能力。一旦迪士尼在上海建成,这个问题将是迪士尼在中国顺利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
一些香港学者认为,中国应该对迪士尼与上海市政府商谈的公园建设持谨慎态度。香港理工大学中国商业中心主任陈文宏表示,香港迪士尼乐园已经开业半年了,第一阶段的扩建工作还没有完成。迪士尼曾谈判在上海建造另一个主题公园,显然是因为上海和香港都对建造迪斯尼乐园感兴趣。因此,香港特区政府投资200多亿港元兴建香港迪士尼乐园后,加快了在中国大陆兴建另一个主题公园的步伐。不过,香港迪士尼乐园的运营和票务安排尚不明确。迪士尼只专注于加速业务扩张,而不考虑两个主题公园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难免有缺乏社会责任之嫌。
陈文宏还建议,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防止外资“滥用”城市竞争来获利,有关部门可以通过调控土地或其他资源来进行市场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