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如何规避投资风险管理

导语:中小企业靠关系、机遇、自然资源、粗放管理赚钱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面对市场困境,企业首先要评估竞争环境和自身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风险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实力和声誉的限制,很难吸引到受过良好职业教育、经验丰富的专业管理人才。中小企业的管理模式是僵化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的高度统一必然会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负面效应。由于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不严,存在资金闲置或不足、应收账款周转缓慢、资金回收困难、存货控制薄弱等问题。对于中小型高科技企业来说,专利技术的保密程序存在一些漏洞,因此存在技术流失的风险。

?二、信用风险目前,中小企业信用缺失是普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小企业的形象。此外,中小企业的信息基本上是内化的、不透明的,银行、金融机构等投资者很难通过一般渠道获取。因此,这增加了银行或投资者的贷款和投资成本,也给中小企业的融资带来困难。

三、民间借贷的风险民间借贷融资最重要的问题是融资的合法性。民间融资一旦超出法律规定,就变成了纯粹的诈骗。民间投资的产权保护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民间投资缺乏安全感。这些都是不容忽视的融资风险。

面对可能出现的融资风险,企业既不能忽视,也不能因为风险而不敢有所作为。积极的态度应该是采取有效措施规避融资风险或尽量降低风险,减少损失。

(一)规范投资行为,理性分析投资环境

随着中国企业投资环境的日益复杂,投资决策的难度和面临的风险大大增加。中小企业在创业前,要认真研究国家政策法规和政策意图及其变化趋势,明确收益和投资额度,根据收集到的相关信息,大胆做出政策允许的投资决策,善于降低成本,从优惠政策中获取收益,学会运用法律法规保护企业权益,适应市场变化和消费者需求。此外,有效预测利率和汇率的波动、产品的价格走势和竞争格局的变化,以减少环境不确定性对投资项目的影响。

(二)树立风险意识,建立风险防范机制。

树立风险意识和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是应对风险的前提。因此,企业家在项目运作过程中,应逐步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和财务信息网络,对项目运作过程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管,及时预测和防范财务风险,制定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风险规避计划,将风险控制在最低限度,以保证投资项目的实现。比如,充分利用财务杠杆原理控制投资风险,使企业根据市场需求组织生产经营,及时调整产品结构,不断提高企业盈利能力,避免决策失误引发财务危机,将风险降到最低。

(3)合理确定企业融资规模,选择最佳融资时机,设定最佳融资期限,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在进行融资决策时,应根据企业对资金的需求、企业自身的实际条件、融资的难易程度和成本,合理确定企业的融资规模。如果中小企业能够抓住企业内外部变化提供的有利时机进行融资,将会使企业更容易获得更低成本的资金。企业应在合理区分融资目的和用途的基础上,采用稳定的融资方式。

制定最佳融资组合策略,分散融资风险。

1.合理利用民间金融。(1)给民间资本一个进入金融领域的‘合法身份’。地下?转?开放?,便于监督。

(2)正确引导民间资本通过参股或设立基金、中小银行、保险公司等方式向正规金融转化。

(3)从客观的角度,肯定民间金融中行之有效的操作流程和处理手段,禁止违法的、危害社会的、侵犯公民权利的手段和做法。

2.积极吸引风险投资。企业应重视联系风险投资家的渠道,并根据风险投资家的关注采取措施提高企业的吸引力。同时,创业者要寻找合适的风险投资机构。

推进中小企业改革

要引导中小企业成为产权清晰、运作规范、内部积累能力即内生融资能力强的市场经济主体。

(1)按照诚实信用、公平竞争的原则开展生产经营和融资活动。

(2)依法建帐,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完整。

(3)加强财务管理,完善财务制度。

中小企业也要走高科技发展之路,努力实现融资方式从自我积累和银行贷款向多元化融资转变,经济增长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产业导向从传统型向科技型转变,从根本上扭转产业结构不合理造成的融资困难。

充分发挥政府职能1。充分发挥政府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中的特殊作用,对企业融资给予有力的政策支持。国家鼓励各种经济成分的资本参与担保公司的投资,增加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数量,逐步形成由国家、区域、社区担保机构组成的多层次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2.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法律法规建设。应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以我国中小企业促进法为导向,整合现有担保法和公司法,尽快制定信用担保制度的法律规范,搭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的基本框架,明确信用担保活动的基本规则,更好地服务于中小企业。

3.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体系。可以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保险机构,向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提供信用保险业务,确保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经营的安全稳定,分散经营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