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迹鉴定结果报告中存在的问题。

彻底退出煤矿开采的广东省,正在北上“找煤”的路上。

6月22日,本报获悉,为确保每年超亿吨的煤炭需求,一种“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找煤模式正在形成。

广东省经贸委交通运输处李静思告诉本报记者,这种模式首先由政府提出,与国内重点产煤企业签订框架协议,然后由重点用煤企业与煤炭企业签订经济合同。同时,广东省也采取了积极寻求国际煤炭供应,进口煤炭为辅的策略。

据了解,为了确保这一模式的有效性,广东省还鼓励企业在铁路沿线和北部港口设立煤场收集煤炭,以确保稳定的煤炭供应。

政府建立了一条“找煤之路”

广东省煤炭供应主要依靠南北海路实现运输。6月18日,交通部水运司与广东省经贸委联合召开广东省南北海上航线煤炭运输座谈会。

“在这次会议上,我们重点协调落实了与神华集团签订的煤炭供应框架协议,确保神华集团在“十一五”期间每年向广东供应5000万吨煤炭。”李静思表示,广东省的目标是政府与煤炭企业就煤炭供应达成框架协议,至少在“十一五”达到全省煤炭需求的一半以上。

据了解,在落实神华集团五千万吨煤炭供应协议的基础上,广东省政府部门还将与中煤集团、内蒙古伊泰集团、山西同煤集团等企业签署框架协议。李静思透露,与这些企业的协议将在9月份的山西煤炭博览会上签署。

广东省经贸委电力能源处一位负责人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2006年广东煤炭供应是先松后紧,但总体平稳。预计2007年的供需形势将好于2006年,但仍会出现间歇性或局部性的供应短缺。”

该负责人表示,2007年广东新增燃煤机组较多,集中在沿海地区,电煤需求增加。预计2007年广东省煤炭消费量约124万吨,同比增长159%,其中电煤消费量约8300万吨,同比增长194%。

据了解,2007年全国新增煤炭产能2.2亿吨,新增煤炭需求654.38+0.5亿吨,但铁路对港运输能力仅增加0.8亿吨。产能与需求不匹配。

此外,由于优质电煤总体短缺,电煤价格与市场煤价相差较大,而油价、运价、煤价总体呈上涨趋势,2007年组织重点电煤任务艰巨。由于广东本身不产煤,未来对煤炭的整体需求会上升,煤炭供需缺口会越来越大。

正因为如此,在全国各地的煤炭供应尚未出现大规模紧张的时候,广东已经未雨绸缪。广东省经贸委电力能源处官员说,二00六年,广东省在政府有关部门对电煤采购和运输作出周密安排的情况下,积极组织抢运电煤,使全省电厂存煤保持在合理水平。

“我们希望政府与煤炭集团签订框架协议,煤炭企业与他们签订经济合同,保证广东的煤炭供应。”李静思说。

企业部署“找煤阶段”

“经贸委和神华集团签订的只是框架协议,用煤企业也需要和企业签订经济合同。”李静思介绍,在与神华集团签署框架协议的同时,广东粤电集团有限公司、广东蓝岳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广东珠江煤浆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广州捷能动力煤浆有限公司、神华能源有限公司分别就煤炭供应、煤化工项目签署了合作意向。

事实上,作为广东省发电企业的“带头大哥”,广东电力集团未雨绸缪,走在前列。

早在2004年,粤电集团就与神华集团签订了2000万吨煤炭购销协议。2005年以来,神华煤炭运销公司分别向广东省电力集团供应电煤500万吨、650万吨、800万吨,电煤价格在双方协商确定的基价基础上上下浮动不超过5%。

2005年5月,为保证下属火电厂燃料的海上运输,进一步加强燃料运输成本控制,粤电集团及控股子公司粤电电力(000539。SZ),共同出资2亿元设立“广东粤电船务有限公司”。

粤电集团总经理邓安表示,由于粤电集团有三张“王牌”(三家参与的船公司),可以将海运煤价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可以为集团节约上亿元的成本。

2006年4月,粤电集团与神华共同投资8000万元成立粤电山西能源公司。公司主要投资开发山西省及周边地区丰富的煤炭资源,拟投资山西省霍尔新河煤矿等项目,并以此为依托加大对山西省及周边地区煤炭资源的投资开发;今年4月6日,同煤集团、京能投集团、粤电集团共同开发建设的山西马道口煤矿及电厂项目合作框架协议正式签署。

另一个发电巨头,广州控股(行情论坛)(600098。SH),在煤电一体化的步伐上也不落后。

2005年6月,广州控股全资子公司广州珠江电力燃料有限公司与同煤集团正式联手,共同投资建设东周窑新矿。这个耗资20亿元的煤矿项目是广州控股投资的第一个大型煤矿项目。

此前一年,广州控股还成立了广州南沙发展煤炭码头有限公司,专门从事煤炭卸船中转业务。同时,与中国远洋下属的广州远洋运输公司共同投资成立了中远发展海运有限公司,主营煤炭运输等业务,并对煤炭资源开发项目进行研究和勘探。

“煤电一体化是趋势,有助于我们从上游控制成本。”广证控股证券事务代表李对本报表示。

另据了解,广东发电“三驾马车”之一的深能也投资了煤炭。2004年6月5438+10月与扎赉诺尔煤业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后,在惠州港荃湾半岛东部新建了两个5万吨级煤炭码头泊位。此外,深圳能源还将以购买股权的方式控股中铁(惠州)铁路有限公司,新成立的公司将启动建设长约8公里的惠大铁路进港线,以配合惠州港专用煤码头。

“广东省电力公司、广州控股公司、深圳能源公司等这些大型发电企业的需求占全部电煤的65%。我们鼓励他们以参股煤矿公司和航运公司的形式确保煤炭供应。”李静思说。

进口煤

虽然广东通过大型煤企保证了每年8000万吨的煤炭供应,但仍有数千万吨的缺口,这为国际煤炭进入广东市场带来了机遇。据了解,仅2006年,广东就从海外购买了2500多万吨煤炭。

今年4月,装载印尼煤炭的船舶“成功”号首次停靠广州港集团新港码头,拉开了广州华南煤炭交易中心引进海外煤炭的序幕。

“今年,近200万吨印尼工业用煤将在华南煤炭交易中心出售。目前,我们仍在与俄罗斯和其他国家的矿主谈判进口煤炭。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海外煤炭进入中国进行网上销售。”广州华南煤炭交易中心总经理楼中干说。

“海外煤在国内还是比较有竞争力的,比如越南无烟煤,印尼环保煤,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目前海外煤炭进入中国的主要问题是物流链太长。如果物流链成本能降下来,前景应该不错。”楼忠乾说。

记者从广州港集团了解到,去年外煤进港增长率高达60%,全年进港800万吨,主要来自越南、澳大利亚和印尼。其中,越南无烟煤占400多万吨,印尼占200多万吨,而澳大利亚接近200万吨。

本报了解到,在煤炭进口增加的同时,广东发电企业正寻求通过东南亚建立海外煤炭供应基地。广东省考察了印尼、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的煤矿和港口,主要目的是建立海外煤炭基地。广州报道本报记者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