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沙公园导游词

龙沙公园始建于1904,是黑龙江省最早的公园。因为用了城市西南的仓库基地,所以叫苍溪公园。习俗

龙沙公园(6张)

它叫西园。1917更名为龙沙公园。“龙沙”一般指长城以外的土地。唐代诗人李百佑以“将军分虎竹,勇士卧龙沙”一句命名龙沙公园。

龙沙公园有五个旅游区:文化旅游区,有图书馆楼、望江楼、关帝庙、守宫庙、澄江阁等建筑。劳动湖旅游区,湖中有岛,岛中有湖。曲桥拱桥蜿蜒穿过,亭台楼阁点缀其间。动物区有东北虎、非洲狮、豹、棕熊、驼鹿、丹顶鹤等上百种动物。娱乐区,有电动飞船、升降飞机和大型综合娱乐厅。赏花区有140多种花卉。文化旅游区的望江楼和寿宫尤为壮观。望江楼,位于公园劳动湖东岸假山上,建于1907。它是一座古典园林亭,以精致独特的造型成为龙沙公园的代表建筑,是整个公园的游客中心。登望江楼,倚栏西望。劳动湖边垂柳摇曳,湖水碧波荡漾。向东南望去,苍松、古榆树、枝叶繁茂、花园郁郁葱葱。楼下东侧,宽阔平坦的林荫路直通花池、落花池、立体坛内的花,五颜六色,五彩缤纷。寿山寺建于1926,为纪念民族英雄寿山将军而建,是龙沙公园内的一座园林。近几年新建的圣龙山上的天元阁更是壮观,是齐齐哈尔的最高点。站在天元阁上,可以远远地看到城市的风景。每年冬天,龙沙公园都会举办“龙沙冰景游”,增添一大景观。齐齐哈尔的冰雕享誉海内外,被誉为何成奇葩。为了吸引数以百万计的外国游客,龙沙公园已被列入中国名胜古迹词典。

经过多年的建设,这里有五个旅游区。一进正门,就是赏花区,树木葱郁,草坪茂盛,参天古榆树,鲜花盛开。走出花园,可以看到湖中央的亭台楼阁,随处可见栩栩如生的雕塑和各种建筑小品。爬升龙山,登天元阁,看望江楼、关帝庙、守宫庙、澄江阁、图书馆楼等古建筑。看着城墙焕然一新,跑车如蚁,人潮涌动,令人叹为观止。西望劳动湖,水来自嫩江,湖水碧绿清澈,波光粼粼。湖中有岛,岛内有虹形拱桥、深弯桥、浮玉带桥和亭台楼阁。绕湖划船风景如画。南端是动物观赏区,聚集了丹顶鹤、东北虎、金钱豹、棕熊等数百种珍禽,游人流连忘返。娱乐区是一个神奇的儿童乐园,配备了升降飞机和电动飞船等新活动。同时还有大型多功能厅供成人娱乐,给人们带来欢乐,成为鹤城周边著名的旅游景点和娱乐休息的好去处。

龙沙公园古籍图书馆:齐齐哈尔万泉阁——塞北藏宝第一楼。

黑龙江省省长、省政府主席万福林于民国19年(1930)4月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时,决定在齐齐哈尔龙沙公园新建图书馆大楼,并于当年10月建成开馆,定名为“黑龙江省图书馆”。教育厅厅长高加吉、省政府党组成员张清启、政府秘书长王、财政厅长庞作平等人详细处理了此事,并在馆址竣工后为新馆题词。

现在,这两座碑镶嵌在龙沙公园图书馆馆(万卷馆)二楼和三楼的楼梯墙上。它们长98厘米,宽32.5厘米,由黑色天然大理石制成。前者是520字正楷,后者是485字正楷。碑文详细介绍了当时修建图书馆的全过程。

黑龙江将军程德全是主张在北方边疆建立图书馆的第一人。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65438年+0906年5月),他以“江苏省地处边疆,文明起步较晚……”为名,上书朝廷,要求修建图书馆。还买了各种教育用的新书。因为很多原因,博物馆场地没有建好,购买的书籍存放在一间房子里。我市第一座图书馆建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经黑龙江省巡抚周叔谟上奏朝廷,库址建在省会齐齐哈尔西关外三里圩河畔。当时的图书馆大楼是在福翁吉(今齐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后面)的地基上修建的。建成后命名为“黑龙江省图书馆”。图书馆大楼建成时,大楼四周有栏杆,中间是一栋两层小楼,非常宏伟。图书馆有200多种(实际是440种)经典、历史、书籍和藏书,藏书10多万册。它们被放在玻璃架子上,大楼的左右两边有接待室和阅览室。家具很齐全。许多官员和文人经常在这里出入。民国9年(1920),因为经费短缺,图书馆关闭,将被隐藏。

第二座图书馆是黑龙江图书馆,是东北边防副司令万福林在主管黑龙江边防军务时,也就是民国十九年(1930)四月修建的。1928年(即17年),东北改旗易帜,万福临被南京国民政府任命为东北边防军副总司令。第二年被任命为东北边防军副司令员兼黑龙江省政府主席。

万福林在黑龙江期间,当时的图书馆临时借用了教育厅的馆舍,面积狭小,设备简陋。策展人于明君多次建议建造新建筑。万福林也觉得图书馆太小,不能满足当地人民的愿望,于是决定重修。1930年春,选定在龙沙公园望江楼南侧开辟4500平方米土地建设新图书馆。这个图书馆是由德国工程师马克思设计的。经过精心规划,采用先进的方法,用钢筋混凝土等精细建筑材料建造而成,建成了这座三层的宫殿图书馆。当年4月开工,10月竣工。1931年初举行了隆重的就职典礼。

建筑坐北朝南,屋顶铺着绿色琉璃瓦,前面是老虎的头像。屋顶中央是二龙戏牡丹装饰的三角形浅浮雕。

在山脊的两端,有亲吻动物吞食山脊的图案。房檐四角雕有大象头伸出、鼻子卷起,侧脊雕有栩栩如生的动物。四周是环形走廊

它由26根白色柱子组成。建筑的设计不仅美观合理,而且设计师在建造时就想到了书籍和阅读的用途,想到了气候和采光。墙体的宽度有利于冬季取暖,夏季隔热。建筑控制在一定的温度,这样保存下来的书就很少被虫子吃掉。

这个图书馆的藏书在全国图书馆中也有一定的影响。收藏有唐、宋、元、明、清刻本65,438+0,279,000册,部分为国内罕见珍品。古籍善本5000余种(含满文、蒙文等少数民族文字),92种古籍630种。曾多次接待日本、德国、丹麦满族专家学者的访问、交流和学术访问。黑龙江图书馆收藏的古籍数量、种类、年代在东北三省都不算多。从外观、实用价值、艺术价值、精品收藏来看,该建筑无愧于“塞北珍品第一楼”的称号。为了迎接新世纪的到来,5438年6月+2000年10月,省市拨出专项资金,对历经70多年风雨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图书馆大楼进行了修缮,悬挂了由黑龙江省文化厅原厅长贾宏图、政协副主席万国权题写的“万卷亭”。从此,这座塞北的宝楼有了新名字——万卷阁。

齐齐哈尔龙沙公园万泉阁古籍图书馆,因其建筑风格独特,保存完整,内部古籍丰富,具有北方特色,文物和学术价值较高,于2010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一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