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所为什么不能上市?

这是一篇作者犹豫了很久才写的文章。但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来关心和支持中国律师事业的投资,笔者还是奉献了这篇文章,希望这篇文章能给中国的律师和中国的律师行业带来全新的发展思路和思路。首先,从麦当劳的成功看律所的管理。现在,如果你告诉人们,五到十年后,律师事务所就可以上市了,人们肯定会惊讶地看着你,摸着你的大脑,怀疑你是否有大脑问题、职业问题或神经问题。的确,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还没有一家律所上市,就连英国最大的律师事务所高,以及排名第二、三的高律师事务所和麦肯锡律师事务所都没有上市。相反,拥有152年历史,被中国司法部授予外国律师事务所在华执业许可证的第一家美国圣哥达兄弟律师事务所,最终因财务问题难以改善而全球解体,退出市场。高德纽约办事处的主要资产于2005年9月中旬被贝克·麦肯齐律师事务所收购。包括圣哥达最后一任主席在内的主要合伙人已经正式成为贝克·麦肯齐的合伙人,圣哥达全球其他几十个办事处的合伙人也要分道扬镳了。律所上市失败不仅是法律和制度问题,更是根本原因。全世界的律所都只注重专业和业务发展,而不注重资产管理和资本运作。其实这个谜题在其他行业已经有了成功的先例。比如麦当劳,总是把看似不专业、不标准的薯条汉堡业务,做成了世界上最标准、最专业的,然后在全球进行海量复制,让他的业务能够占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同时,从资产管理开始,他买下了世界上最繁华的房地产作为自己的主业,同时,他在经营房地产业务,而不是经营快餐业务。当然,驻军的主营业务和附属业务资产规模的快速扩张,使得上市进行资本运作顺理成章。麦当劳通过麦当劳大学在全世界培养标准化的经营管理人才,帮助你发展快餐业务。通过发展房地产业务,确保资本和资产的持续增值。这是麦当劳成功的核心价值和竞争力。麦当劳的成功经验和律所的管理有什么关系?以下是对我国律师事务所管理现状的分析。目前国内的律所,来自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以1000平米的办公空间为例,月租金、空调费、物业管理费按每平米100元计算,律所月租金为100万元,一年就是120万元。这对于佣金制、公司化管理的律所来说,运营成本超过一半。这些好处都是物业公司或者办公场所的业主赚的。即使有些律所的办公场所是合伙人购买的,向律所收取租金,这些资产也不是自己的资产。现在大部分律所都没有自己的房产和资产。扣除律师佣金或者工资和运营成本,资本积累几乎为零,即使有也少得可怜。因此,现有模式下的律所不具备扩大资本的能力,只能将全部精力放在律师业务上,而现有的利益分配制度无法为律所提供资本积累。租赁费是律所持续的、几乎无风险的利益,但这个利益多年来都是别人的菜,并没有形成律所自己的资产或资本积累。此外,律所的业务收费相当有限,导致律所没有资产或资本积累的能力,不进行资本扩张就谈不上上市融资。从逆向思维的角度,从反面看,可能会得出以下结论:律师事务所要想有很强的快速积累和扩张资产和资本的能力,必须从投资律师事务所必要的办公场所和投资房地产开始。为此,笔者曾写过一篇文章《中国律师行业急需战略投资》,却鲜有人回应。第二,律所的技能和业务培训解决了律所的资产、资本积累和扩张问题,所以律所的市场拓展和业务培训就成了方法问题,不再是瓶颈问题。律所以招聘律师为主,以律师带来的业务和费用带动律所发展的旧经营模式,已经严重阻碍了律所的规模扩张,堵塞了其扩张的脖子。在原有的发展模式下,律师都是投资自己的业务,自己的能力。律师当然要为自己争取最大化的业务和收费,留给律所的利润越少越好。在这种模式下,律所几乎不可能找到自身发展的出路。相反,如果律所有能力投入和培养律师,会怎么样?纵观一个年轻律师的成长期,大概需要五年左右的时间来摸索和发展第一阶段的经验和技能。如果律所投资这个律师的成长,也是以五年为一个阶段。实践证明,通过专门的培训,一个年轻的律师可以在一到两年内完成经验和技能的积累,前两年的投入换来最后三年的回报。如果前两年每个律师每年投入5万元,就是654.38+万元。未来三年可能给律所带来的业务和费用为30-50万元。按照46%的比例,律所可以获得12万到20万元的回报。如果律师继续为律所服务5年,未来5年可能带来的业务费用至少在300万元至500万元,律所按照37%的比例,可能获得90万元至654.38+0.5万元的回报。服务十年,每年律师费在百万元以上,每年给律所带来20多万元的收入。这么赚钱的投资没人愿意投,这是律师行业的怪现象。其实问题的关键在于观念和认识的错位,造成了一个行业发展的短视。很多同事担心自己培养出来的律师成熟了会飞。这种担心纯属多余。有这种担心的人,理由很简单:1。他们自己的动机不纯,不是帮助别人成就事情,而是剥削别人的劳动。2.培养律师的投入不足,金钱、热情、关怀的投入不足,靠虚伪来赢得人心,当然不会长久。3、方法不到位,律师是专业的法律工作者,一切都可以以合同为依据,通过合同或协议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尤其是高额的违约责任和提前终止的赔偿。4.最后一个原因是缺乏培养和成就他人的能力,或者培养对象不对,为此多交点学费很正常。事实上,如果律师在律所工作了五年,适应了律所的团队和文化氛围,利益有保障,一般不会轻易选择离开。经常来往的人急功近利,留着这样的人没问题。律所最终保留的不是利益,而是和谐的律师事务文化氛围,带给律师个人成长感和职业成就感。因此,律师事务所的管理者必须具有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高尚的情操、宽广的胸怀,以及敢为人先、做铺路石的勇气和能力。这也是对律所和领军人物的魅力要求。三、律所的市场拓展中国律师行业的市场太窄,不是被市场认可,而是被过于计较利益得失的律师认可。永远把自己当成西方高尚的律师,每一份努力都应该得到相应的回报,否则他们会拒绝为社会提供服务。中国人对过于功利的人一直持排斥和鄙视的态度,中国律师的公众形象每况愈下,也不无关系。当然,从律师个人的角度来说,用最少的努力获得最大的回报也是符合人性和人性常态的。但是,中国的国情不同。我们在沙漠里耕耘,没有现成的果子可以摘,也没有前人种下的大树可以乘凉。中国的律师行业要跨越式发展,从100%的奉献和1%的回报开始。没有这个思想准备,选择做律师会很痛苦。根据20/80定律,律师事务所80%的时间和精力用于为社会提供免费法律服务,20%的时间和精力创造了1.000%的律师事务所价值。无论是律所还是律师个人,只有在大量贡献社会的过程中,才会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同时为自己找到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业务来源,这才是律所的核心竞争力。但这样的管理模式只能由公司化或企业化的律师事务所来完成,只能由有能力扩大资产或资本的律师事务所来承担。现有的小作坊式律所或者农民市场化的经营模式无法承担这个使命和责任。当然,很多都是市场拓展、团队建设、业务流程、利益分配机制再造的过程。其他这些行业都给我们提供了成功的经验和模式,我们只需要运用,只要知道什么样的模式和机制适合律所。笔者多年来在国内外制造业、流通业、服务业的管理中学习、探索、思考、沉淀、积累。一方面是为培育非诉业务市场做准备,同时也是为律师事务所寻找合适的管理模式,为培养企业需要的管理律师做准备,为培养律师事务所职业经理人做准备。可以用十二个字来概括:调整思路,突破瓶颈,谋求发展。第四,寻求与会计师事务所、投资或管理咨询公司整合资源。借壳或壳上市的律师事务所与会计师事务所、投资或管理咨询公司性质相同,资源相同,服务方式相同,区别仅在于服务内容不同。而且从国际国内的发展来看,大量的律师业务,尤其是企业非诉业务,已经被其他中介机构占据,律师只是垄断了诉讼领域。如果能把律师业务、会计师业务、咨询业务整合成一个产品服务,会更有竞争力,有更大的市场空间。会计师事务所、投资或管理咨询公司也面临着都要上缴相当一部分利润的情况,适合也需要战略投资。从世界范围来看,由于律师事务所法律和制度的制约,律师事务所暂时不具备上市条件,我国会计师事务所也不具备上市条件。但投资咨询公司上市没有法律障碍,只要资产规模和经营业绩符合法宝要求,就可以上市。所以律所上市的方式只需要借咨询公司的壳就可以满足上市的要求。同时,咨询公司的外壳可以培育市场和业务。借咨询公司的壳,培养和造就我们需要的律师或职业经理人。简而言之,律所不可能进行战略投资和扩张,有可能借咨询公司的壳。现有的法律或制度上的障碍都不再是障碍,包括合伙与合作的区别,根本没有意义,只要能凝聚一群律师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