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全国土特产营销网络?
土地资源
1993年,全市耕地面积28.7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2.8%,其中水田3.3万公顷,旱地25.4万公顷。全区林业用地42.4万公顷(根据1985大连市农业资源区划调查统计),占土地总面积的331%,其中林地34.4万公顷,未开垦造林地3万公顷,宜林荒山3.3万公顷。可利用草地面积26.7万公顷(根据1985大连市农业资源区划调查统计)。土壤类型6种,地带性土壤为棕壤,约90.7万公顷,占土壤总面积的81.5%。草甸土、水稻土、风沙土、盐渍土和沼泽土合计占18.5%。滩涂资源6.6万公顷,占陆地总面积的5.2%,其中黄海沿岸4.2万公顷,渤海沿岸2.4万公顷。
矿产资源
大连已发现近30种500多处金属非金属矿产和地热矿泉水资源。其中非金属矿产中的石灰石、硅石、金刚石、石棉、菱镁矿、滑石等价值较大。钻石探明储量约占中国总储量的54%。瓦房店市已发现4个大型原生矿和1砂矿。石灰石矿集中在甘井子区和瓦房店市区,已探明储量约占全省的1/3。现已发现十几个大型矿床和100多个矿点。金属矿产资源储量少,矿体规模小,主要分布在庄河和普兰店。有70个铁矿点、40多个铜矿点、20多个铅锌矿点和少量贵金属点,如铂(镍)、金和钼。
生物资源
大连气候温和,自然生态环境优越,适宜动植物生长发育,生物资源丰富。陆生野生维管束植物***152科666属1747种,其中油料植物110种,药用植物120多种,土壤农药50多种,可提取淀粉或酿酒原料的植物50多种。全区盛产苹果,山楂、葡萄、黄桃产量也较大。近年来,草莓种植已经开展。沿海藻类150余种,分属于绿藻、褐藻和红藻,其中有经济价值的有50余种,已大面积开展了海带和裙带菜的人工养殖。沿海有机碳年均生产能力为1.4吨/公顷。全区约有无脊椎动物4850种,野生脊椎动物765种。其中有经济价值或常见的无脊椎动物132种,野生脊椎动物442种。沿海地区盛产鱼虾、鲍鱼、海参、扇贝、紫海胆、螺蛳等珍品,海湾内大面积放养贻贝和扇贝。在北方山区,野鸡等野生动物已被驯化。
特色产品
大连盛产苹果,山楂、葡萄、黄桃产量也大。近年来,草莓种植已经开展。沿海藻类150余种,分属于绿藻、褐藻和红藻,其中有经济价值的有50余种,已大面积开展了海带和裙带菜的人工养殖。沿海有机碳年均生产能力为1.4吨/公顷。
沿海地区盛产鱼虾、鲍鱼、海参、扇贝、紫海胆、螺蛳等珍品,海湾内大面积放养贻贝和扇贝。在北方山区,野鸡等野生动物已被驯化。全区约有无脊椎动物4850种,野生脊椎动物765种。其中有经济价值或常见的无脊椎动物132种,野生脊椎动物442种。
交通
大连交通通讯便利,陆、海、空四通八达,形成了运输能力较强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大连港是世界闻名的天然良港,水深宽阔,不冻不淤。拥有70多个泊位,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40个,与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港口有贸易运输往来。大连港是中国最大的粮油转运港,承担了东北地区70%以上的海运和90%以上的集装箱运输。30万吨原油码头和30万吨矿石码头投入使用,新增港口吞吐能力3300万吨。2007年,预计货物吞吐量将达到2.2亿吨,集装箱吞吐量将达到380万TEU。海上交通网络密集,不仅有至上海、天津、烟台、威海、韩国仁川的客运航线,还有至美国、日本、印度等国家和地区的40多条国际货运航线。烟大铁路轮渡工程大大缩短了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的货运距离。大连陆路交通十分便利。该铁路与华北和东北的铁路网相连;公路线路四通八达,被誉为“中华第一路”的沈大高速公路、大连至丹东的高等级公路“黄海大道”、大连至旅顺的旅顺南路成为大连活跃经济的交通要道。市区内公共交通便利,轨道交通、无轨电车、公交多条线路,拥有世界先进的交通指挥系统。大连机场——周水子国际机场可起降波音747等大型飞机,已开通数百条国际国内航线。是东北地区最大的货运航空运输基地。
经济简介
工业
大连工业基础雄厚,工业门类齐全,综合配套能力强,承接世界制造业转移能力强。目前已形成以石化、电子、机械、纺织服装、冶金建材、食品医药为主体的工业体系,许多工业企业是国内同行业的骨干企业:大连船舶重工有限公司(原大连造船厂)已有百年历史,是国内最大的综合性造船企业;大连新造船重工有限公司(原大连造船新厂)是中国最大的现代化船舶总装厂,拥有30万吨级的大型船坞,在国内外被誉为中国船舶工业的“旗舰”;大连还是中国最大的出口船舶基地,建造的最大出口船舶为30万吨。大连机车车辆厂是中国大功率内燃机制造商。目前我国使用的内燃机车50%以上来自该厂,部分产品出口国外。大连重工?大连起重机厂,起重有限公司的前身之一,是中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生产起重运输机械的专业工厂。此外,还有中石化、西太平洋石化、瓦轴、大港等名企。按照国家产业布局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规划的实施,大连正在构建以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为引领,以大型石化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和软件、先进装备制造、船舶制造为支撑的新型产业体系,新材料、服装、家具、饮料、农产品深加工等优势产业快速发展。
大连已经成为中国最开放的城市之一。截至2003年底,全市已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8000多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有22家进驻大连。近年来,大连对外贸易稳步增长,进出口业务蓬勃发展。2004年实现外贸自营出口1.01.5亿美元。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中国市政府批准的第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也是目前中国最大的经济技术开发区。自1984 10建设以来,已开发50平方公里,区内外商投资企业1500多家。大连保税区是中国市政府1992年5月批准设立的东北地区唯一保税区,开发区面积1.98平方公里。截至2004年底,该区共有各类企业3000多家。2000年4月,国务院批准设立大连出口加工区,是中国政府批准的15出口加工区之一。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于2005年3月经中国人民政府批准,开发面积8.2平方公里。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大连经济的支柱产业。作为中国首个“软件产业国际示范城市”,大连已被确定为国家软件出口基地和半导体照明产业化基地,正在向成为东北地区最大的软件开发基地和中国最好的软件产业基地之一的目标迈进。
金融
大连金融业发展迅速,已成为中国北方外资银行最集中的城市。目前,已有19家外资银行和金融机构在大连设立分行或办事处,大连市金融机构与世界上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结算网络。大连已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国际结算中心。大连商品交易所是中国三大期货交易所之一,也是亚洲最大、世界第二的大豆期货市场。2004年期货成交额超过5万亿元,占全国的58%。
展览业
大连会展业异军突起,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星海会展中心设施先进。自1996建成以来,已成功举办了中国大连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大连国际服装博览会以及汽车、家电、家具、五金、渔业、电子通讯产品等300余个展会,累计成交额超过100亿元。仅2004年就举办了56个大型展览会,成交额达285亿元,有60个国家和地区的6000多家企业参展。展览面积达8万平方米的大连世博广场将于近期投入使用。
农业
大连自然资源丰富,被誉为“苹果之乡”和“水产基地”。苹果、桃子、樱桃、葡萄等优质水果,鲍鱼、对虾、海参、扇贝、螃蟹等美味海鲜远销海外。扇贝、海胆、海参、裙带菜产量占中国总产量的90%以上。农业以粮食、水产、水果生产为主,形成了水产、水果、蔬菜、畜牧、花卉五大优势产业。大连还有丰富的石灰石等矿产资源,金刚石矿石质量优良,居全国首位。
商业和贸易
大连商业繁荣。城市商业网络发达,现代商业业态发展迅速。国营商业、私营商业和外资商业相互促进,购物中心、大型超市和连锁店相辅相成。全市有青泥洼、天津街、Xi安路三大商圈,商业网点15.5万个,国际级大型商业设施50多个。大连购物中心是中国十大购物中心之一,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国有零售商业企业集团。美国的沃尔玛、法国的家乐福、德国的麦德龙、马来西亚的百盛都落户大连。开始推行电子商务、信用消费等现代营销方式。大连正在向现代化国际商务之都迈进。
在大连购物,首先要以海鲜、水果、手工艺品、带有浓郁“大连味”的服装饰品为主。主要特产有:海参、海带、鲍鱼、对虾、扇贝、甜螺、红虾酥糖等海产品,红玉苹果、黄金桃、大连樱桃等水果,玻璃制品,刺绣、贝雕等工艺品。
大连有四大商业中心:青泥洼桥、天津街步行街、人民路和Xi安路。这里有邱琳、友谊、百盛等著名商场和购物中心,也有沃尔玛、家乐福等大型超市,热爱购物的游客可以得到满足。
喜欢买衣服的游客一定要在9月份来,你可能有机会买到国际服装节上展示的很多衣服。
港口建设
2003年,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提出“充分利用东北地区现有港口条件和优势,将大连建设成为东北地区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这是中央对大连城市功能的进一步定位,为大连提供了新一轮的发展空间和机遇。大连正以其独特的港口区位优势、优良的港口建设自然条件、雄厚的临港工业基础、全方位对外开放和完善的现代服务功能,推进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进程。
参考资料:
/view/2504.html#2莱州市位于山东半岛西北部,西临渤海莱州湾。地理坐标为东经119° 33′-120° 18′,北纬36° 59′-37° 28′。东临招远市,东南临莱西市,南接李安平,西南临昌邑市,西部和北部濒临渤海湾。总面积1878平方公里。2008年末,全市总人口90.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54.38+08.8万人。
市人民政府设在文昌路街道西北角居委会,邮编261400。代码:370683。区号:0535。拼音:莱州市。莱州有5个街道,11个镇:文昌路、永安路、三山岛街道、程刚路、文峰路、沙河、朱樵、郭家店镇、金城镇、平里店镇、一道镇、郭城镇、虎头崖镇、左村镇、夏秋镇、土山镇。
全市总面积1878平方公里。辖16个镇(办事处)、1018个行政村(居委会)。年末全市总人口85.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49万人。男女性别比为101: 100。出生率为4.89‰,死亡率为7.23‰,自然增长率为-2.34‰。少数民族17,290人。全市生产总值达到23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第一产业增加值23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达到80亿元,增长19.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0亿元,增长?16.5%?。三次产业比例为14.3∶48.9∶36.8。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5.86亿元,比上年增长40.6%。财政总收入8.7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654.38+0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42.1%。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543.8+02.77亿元,比年初增加6543.8+0.03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97.7亿元,比年初增加7.9亿元。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56.5亿元,比年初增加6654.38亿元。
近年来,莱州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国家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创业兴业,加快发展。全市经济社会呈现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的态势。全年生产总值达到233亿元,年均增长18%以上,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近31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超过6543.8+03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68亿元。人均GDP突破2万元,达到27211元。是山东省30个经济强县之一,全国综合经济实力百强县市。农业发展取得新突破。林业、畜牧业和渔业保持稳定发展势头。工业生产保持快速增长。该市始终坚持“工业立市”的战略方针,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产业结构加快调整,产业特色初具规模。全市第二产业比重达到51.2%。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79家,年工业总产值229.5亿元。莱州是中国黄金生产基地,黄金产能占全国黄金产量的13.4%,占山东黄金产量的52.7%。金仓矿业公司、天成生物黄金公司、焦家金矿成为上海黄金交易所会员并被指定为“可提供标准金锭的企业”后,精制品牌国际产品黄金产销蓬勃发展。莱州已成为中国北方的石材出口基地。由于丰富的石材资源和先进的加工设备,天安门广场、中华世纪坛、京沪深国际机场等重点工程都闪耀着莱州石材的光芒。2003年4月,莱州被中国石材协会正式命名为“中国杜诗”。总投资30亿元的中国(莱州)国际石材城,集生产、贸易于一体,使莱州成为亚洲石材集散地。莱州是国家晒盐出口基地和中国北方盐化工生产基地,年产原盐654.38+0万吨,纯碱6万吨,溴素8000吨,溴素医药中间体654.38+0万吨。目前,莱州的盐溴生产工艺在国内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交通运输全面发展;旅游业持续升温。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765438+亿元。对外经济贸易稳步增长。外贸进出口总额超过4.8亿美元。财政收入保持快速增长。全年财政总收入达到6543.8+0.54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654.38+0亿元。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加快。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285元,农村人均纯收入达到5546元。财务状况稳定。全市金融机构存款年末余额162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22亿元。
进入“十一五”,莱州经济着力构建“六大支撑体系”。打造“两带五区”,建设加工制造基地,做大做强机电、建材、黄金、盐及盐化工。到2010年,二产增加值达到282亿元;莱州港建设正在完成5个5万吨级泊位、2个3万吨级泊位和3个2万吨级泊位的建设。建成后,港口吞吐量将达到3000万吨。莱州的城市建设正按照“发展新城区、提升旧城区、建设港区、拓展中心镇”的思路发展,面积40平方公里,人口30万。
莱州市地理位置优越,是连接山东沿海开放前沿城市和内陆大后方的枢纽。古代官道在市区交织成网,处于连接京城与胶东半岛其他沿海古郡的主干道上。现在每个村庄都有公路,沿海有魏武高速公路、大莱龙铁路和莱州港。交通便利。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41家,工业增加值94.7亿元,比上年增长45.2%。出口交货值达到25.5亿元,同比增长41.7%。产品销售率达到98.42%,比上年提高0.4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82亿元,增长55.5%;实现利润36.2亿元,同比增长91.1%;利税达到50亿元,增长69%。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87.80%,比上年提高65.9个百分点。
希望对你有用!!!
参考资料:
人脑
被告:紫菱惠尔-试用期一级8-15 15:44
让我评论一下> & gt
提问者对答案的评价:感谢相关内容
初一地理调查报告。
地理调查报告
福建莆田家乡建设的社会调查
生物调查报告!主人求你了!
1000字地理调查报告
查看同题:地理调查报告家乡变化
其他答案*** 1
家乡环境问题调查
寒假期间,我对家乡的环境问题做了相关的调查,收获颇丰。第一,我对家乡的环境问题有很好的了解。其次,我对家乡所采取的预防措施的成就有了深刻的了解。具体调查结果如下:
我的家乡是云南丽江,一个美丽的滇西小镇。每年都有很多人去那里旅游,度假,成为想象中的支柱产业。如何控制环境污染成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为了禁止白色污染,当地政府在三年前提出了禁止使用白色塑料袋的方法。虽然这种方法在过去的三年里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但在今天,市民们已经习惯了不使用塑料袋和携带食物篮子来购买食物。家乡的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曾经满天忙碌的塑料袋在我可爱的家乡消失了。
据调查,80%的市民对“禁止白色食品”有意见,因为他们习惯使用塑料袋购买食品,禁止使用塑料袋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不便。卖肉的时候他们一定要记得用麻绳带回来,卖叶子包的豆腐特别不方便。只有8%的人非常支持禁白。他们主动把家里的塑料袋都拿出来了。而12%的人反对禁白。很多中小学生认为没有塑料袋太麻烦了。早餐要带盒饭。忘了就要做辣的。
在众多接受调查的人群中,他们现在已经完全接受了“禁止使用白色塑料袋”的事实,也非常支持“禁止使用白色塑料袋”,能够积极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如果你拿着塑料袋在古城里走几步,就会有人上前禁止你。当然,为了解决人们习惯使用塑料的问题,政府制作了精致易用的纸袋,这种牛皮纸袋不仅美观,而且方便,深受市民和游客的喜爱。这一措施不仅解决了白色污染问题,而且切断了白色污染的源头。所以,现在家乡的市场上已经没有塑料袋了。
调查显示,67%的人对家乡的环境问题感到满意,而只有13%的人对家乡的环境问题不满意。原因是现在建筑垃圾越来越多。这是另一个污染源。白色污染得到了有效的防止,这应该是我的家乡为环境治理做出的最好的决定,家乡人民也为此做出了努力。从此街上我们家门前再也没有彩色塑料袋的痕迹,心里有一种特别舒服的感觉。
在调查过程中,我认识了一个外国游客。他第一天来是因为不知道这里不允许用塑料袋,他外地的塑料袋都是纳西阿教的,给了他一个漂亮的纸袋。他说,在丽江,无论在农家乐里,还是在花花绿绿的石板路上,都不忍心留下一点垃圾。这句话感动了我,也让我骄傲。另外,我遇到了一个来到我家乡的年轻女孩。她说她对这个地方的环境很满意,尤其是禁止白色塑料袋是很多地方应该学习的。改用纸带实用又美观。虽然成本有点高,不能免费赠送,但一两件的价格还是质量不错的,无论是游客还是当地市民和居民都能接受。最后,她说,真心希望家乡的环境越来越好,家乡越来越好。
据城管部门的同志介绍,自从禁用白色塑料袋和白色一次性餐盒后,各个旅游景点的白色污染明显减少。曾经成堆的一次性饭盒等难降解垃圾不见了,只剩下一些生活垃圾和不能用的纸袋。因为纸袋既实用又美观。很多游客都愿意带回去,所以环境改善了太多。
在这次调查中,我感受到了家乡的各种变化,也感受到了家乡人民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也发现了很多危机。
网站上还有一些,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