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绿林的谬误

绿木谬误是塔勒布在《反脆弱》中提到的一个概念,讲的是一个成功的木材商人。他原本以为自己卖的青木颜色是用绿漆涂上去的,其实是原来新砍的木头本来的颜色。误会木色的形成并没有影响他事业的成功。从这个案例中得出一个违反直觉的结论,那就是一件事情的成功结果可能和你所想的原因关系不大。很大概率会有你不懂的更低级的逻辑。

想起最近的一件事。本人从事幼教培训课程销售,公司最近推出了一款新产品。产品由讲师(主播)直播介绍,再由销售人员销售。市场反馈的结果不是很理想。直播结束后,公司还要进行长期的产品知识培训。对此事的思考如下:领导可能犯了归因谬误的错误,(谈公司决策,不要被拖出来打板子,呵呵)一个产品推出后市场反馈不好的原因可能有很多,比如:1。真的解决了用户的一个痛点吗?2.单点体验是否比竞争对手“好十倍”?3.产品定价与直播形式是否匹配?还有很多其他原因。把原因归结于销售人员对产品知识的了解,可能是浪费时间。企业遇到问题,讲究的是“执行力”,这可能是管理者最投入的人体之一。

?想一想,对产品知识了解得足够多,是否一定能做成一笔好买卖。答案是否定的,个人观点:了解必要的产品知识就够了,过分要求对产品细节的全面深入了解,边际效应会降低。个人观察身边销量好的,更多的精力花在打造个人品牌和扩大流量上。不要过分延伸这个话题...

?再说另一个领域:投资。你对一个投资对象的了解是否足以实现投资的成功?

无数成功投资者推崇的“价值投资”理论中还有一个重要观点“安全边界”:即计算公司的内在价值,留出足够的安全边界来购买股票。即使在股票下跌的时候,也不会有很大的损失,而当股票上涨到内在价值以上的时候,可以获得较高的收益。原因很清楚,也很好理解。手术有什么问题?先计算公司内在价值,再换算股票现价,确实门槛不低。这可能是普通投资者无法走“价值投资”的重要原因。听了很多不可操作的理论,还是过不好日子。

在不知道一个目标,甚至盲目跟随的情况下,你能获得很好的利润吗?答案是肯定的。是不是违背了你的直觉?可用方法:输入,也叫抄作业。也就是你认可的哪个投机者,就抄袭他的投资目标和策略。巴菲特的投资生涯在50多年的时间里取得了25%的年化回报,这意味着他的投资策略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得到了验证。如果你买巴菲特的股票,你也可以取得和巴菲特一样的投资成果。

我在进入投资数字货币领域时也采用了这种投资策略。从“时间的朋友”,到“自由专栏到财富”,再到“定投人生”社区。对小赖老师的了解也在逐渐加深。认为小赖老师是一个追求真知、具有受托人责任的人。简单推断:如果一个人可靠,那么他设计的目标也会可靠。就这样,我开始了投资韭菜盒子的旅程。600多天前,我做了一笔不错的投资收益。对人、观点、投资策略的判断和选择,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个人理解局限的影响。每一朵花都走进自己的眼睛,每个人都选择自己想相信的。使用抄作业的策略可以让你快速入门,站在岸上也学不会开发投资能力。快速开始非常重要。这只是第一步,之后的深入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不提高认知,就成了幸运的傻子。最幸福的状态就是财富和认知一起提升!

生活中的“绿林谬误”无处不在,只有投身游戏才能认清。愿我和朋友们练就一双慧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