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万吨洋垃圾想入境是怎么回事?
人造石墨是制造电极的重要材料,广泛应用于冶金、机械、化工等行业。让林宇辉不解的是,报关单上“人造石墨”的进价极低,申请进口的公司是河南的一家加工企业。为什么从温州进口“人造石墨”?联想到“人造石墨”与一些国家明令禁止的“洋垃圾”外形相似,林宇辉怀疑“人造石墨”会不会被拿来做文章?
今年3月下旬,这家河南公司的名字再次出现在通关系统中,依然申报进口“人造石墨材料”。为避免惊动收货人,温州海关决定不通知收货人,在确认物流信息后,直接对已到港的集装箱进行开箱检查。
在柳市镇七里港的金洋集装箱码头,42个集装箱被逐一打开。出现在海关人员面前的是一堆形状各异、颜色黝黑的块状物体。这些块状物体表面有明显不完整的凹槽,凹槽内壁残留红褐色锈斑,少数凹槽内残留铁块。未使用的人造石墨多为表面平整的块状,这批“人造石墨”残留有凹槽、锈斑和铁块,显然是用过的。
经过三个多小时的检查和清点,这批“人造石墨”共计1075吨。在扣押的同时,温州海关发现该公司有一批“人造石墨”拟于近日从深圳口岸进口。4月6日,在海关总署的统一指挥下,深圳海关查获1002.5吨“人造石墨”。
4月25日,深圳蛇口口岸再次成功截获“人造石墨”问题,共计1005.87吨。至此,该公司走私进口的第一批“洋垃圾”全部被海关查获。
经权威部门鉴定,海关在温州、深圳口岸查获的“人造石墨材料”,其实是国家明令禁止的“洋垃圾”——电解铝阳极碳块残渣。
鉴定结果出来后,温州海关立即立案侦查,重点调查这家公司的主要负责人赵父子和负责销售的窦某。都是河南人。在大量证据面前,赵父子和窦最终承认走私进口“洋垃圾”牟利。
赵得知境外有公司低价销售电解铝阳极碳块,价格不到煤炭进口价格的一半,便打算低价收购,作为燃料转卖给国内厂家,谋取利益。赵多次出国洽谈收购事宜,最终于去年与其中一家公司签订了总额3万吨的阳极炭块购销合同。
“赵收购的废钢极碎,运输等费用在800元左右人民币/吨,但销售价格为1.300元/吨,3万吨可赚1.5万元,可谓暴利。”温州海关缉私办案人员冯说。
为了让这些国家禁止进口的“洋垃圾”顺利通关,赵就是机关。他指使翻译王准备两份不同的合同:一份是与境外某公司签订的真实合同,另一份是伪造货物名称为“人造石墨材料”,避开“阳极”、“残极”、“许可证”等反映固体废物特性的字眼,专门用于通关。不仅如此,赵还将3万吨废钢分成30多批,分不同时间从国内不同港口进口,企图“瞒天过海”。
“赵在温州和深圳口岸申报的人造石墨材料,是他整个大单的第一批货。他们的目的是探路,试水。每批都很小,1000吨左右。”温州海关驻乐清办事处薛继勇介绍。目前,温州海关已抓获该案5名走私嫌疑人,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