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将房企商业票纳入“表外负债”监控,强监管来了。

商业票这个庞大而隐蔽的资金池正在进入监管视野。

据财联社消息,央行已将“三条红线”试点房企的商票数据纳入其监测范围,要求相关房企每月上报商票数据。消息称,房企商票数据目前并未纳入“三条红线”的计算指标,未来极有可能纳入。如果将商票数据纳入“三条红线”中的有息负债指标计算,未来房企减债压力将进一步加大。

长期以来,商业票据因不纳入有息负债而被排除在“三条红线”之外,成为房企降低“三条红线”的法宝,规模也迅速攀升。数据显示,2020年末,50强房企应付票据规模为401.35亿元,同比增长33.8%。其中,华润、绿地、融创等房企的业务票余额最大。

纳入首批“三条红线”试点的12房企分别是碧桂园、恒大、绿地、融创、万科、中梁、华润、新城、华侨城、阳光城、保利、中海。

“如果不及时纳入监管范围,可能导致市场整体信用风险的提升和失控,进而可能引发宏观经济运行风险。这也是央行将‘三条红线’试点房企的商票数据纳入监测范围,并要求相关房企每月上报商票数据的主要原因。未来整个房企的商票数据也可能纳入‘三条红线’计算指标。”IPG首席经济学家白文喜告诉《中国房地产报》。

是商业票受到监管的信号。接下来,房企“表外负债”的强监管大幕将大概率开启。

危险商业票据

商业票据融资是指通过商业票据进行融资。商业票据是一种商业信用工具,是指债务人向债权人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期限内支付一定金额的支付担保,即由无担保、可转让的短期本票组成。

在资产负债表中,商业汇票计入应付账款和应付票据,规避了“三条红线”对有息负债的监管。因此,去年以来,资金压力和降杠杆压力较大的房企加大了商业票据的发行。

华西证券2019年的研究数据显示,60家样本房企的应付票据余额从2016年末的345亿元增加到201343亿元,三年增长了3倍。

2020年,房企商票承兑规模将呈井喷式增长。上海票据交易所数据显示,2020年,TOP19房企商业汇票承兑余额合计达3355.74亿元,较2019年增长36.59%,占全国商业汇票承兑总额的9.27%。

其中,华润、绿地、融创商业票余额最大,碧桂园、保利次之。中型房企中的华夏幸福、蓝光、R&F也是熟练运用。部分排名靠后的房企,如厦门建发,余额超过6543.8亿元。

有分析称,目前约80%的房企在材料采购、人工支出、工程款支付等方面使用商业票,贯穿整个房地产产业链,从前期的土地招标,到中后期的开发建设、房地产销售。其中,上游有材料供应商、建筑公司、设计公司,下游有装修公司、中介服务、物业服务机构。房企一旦拒付商业票,就会带来连带损失。

白文喜表示,“三条红线”新规大大压缩了房企债务融资的空间,迫使房企利用自身信用开立大量商业承兑汇票,在产业链上下游进行变相债务融资,将企业的资金链和经营风险转移给相关企业。部分企业的商业票存量已经超过2000亿元。如果不及时纳入监管范围,很有可能导致市场整体信用风险升级失控,引发宏观经济运行风险。

“开发商集中采购的优势很明显,造成了上下游拖欠货款和服务费的情况。这种拖欠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三角债、农民工工资、工地停工等社会稳定问题。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告诉《中国房地产报》记者。

风险开始暴露。

风险正在暴露。今年以来,阳光城、田野、中粮等房企因商业票兑付问题引发关注。

第一,阳光城。去年年底,市场有消息称该公司“分批拒付”。今年6月4日65438,阳光城主动公告:“此商业汇票涉及刑事案件。经公司管理层研究决定,基于社会责任,我们将于今日全额支付商业承兑汇票,之后将继续推进刑事案件的侦破工作。”

今年5月初,有媒体报道称,菲尔德地产子公司去年4-8月份发行的部分相关融资券拒付。对此,地产回应称,子公司于2020年4月至5月向山西福星盛出具了电子商务承兑汇票;因山西福星盛涉嫌欺诈,暂停相关支付。

5月10日,中粮地产子公司济南丁亮地产发布声明称,山东国茂作为商业汇票的收款人,通过伪造企业承兑保函、材料设备购销合同等虚假材料,将济南丁亮质押的商业承兑汇票擅自对外流通。针对“济南丁亮房地产公司6.78亿元商业承兑汇票将陆续到期,若想兑付将获得8折优惠”的传闻,中粮正面否认,已到期的商业承兑汇票已100%按期承兑,不存在贴现和逾期情况。

恒大6月7日在官网发布声明,回应未支付商业门票一事。其表示,鉴于个别项目公司存在少数商业票据未及时支付的情况,集团高度重视并安排支付事宜。目前,集团生产经营一切正常,成立25年来从未发生过逾期支付贷款利息或逾期归还本金的情况。

加强对表外负债的监管。

房企的隐患从评级下调就开始了。

根据标准普尔信用审查发布的报告,尽管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因监管要求“三条红线”以减少触碰红线的数量而降低了表内财务杠杆,但行业整体杠杆提升有限,多数房企更倾向于通过增加少数股东权益或将房地产开发项目移至表外来提升并表范围内的财务杠杆。

在压力测试中,标准普尔将占总股本30%以上的少数股东权益重新分类为短期债务。因此,近四分之一的开发商面临评级下调的压力。

事实上,在去年8月监管部门发布融资“三条红线”后,6月5438+10月又发布了三个监测表,分别是《试点房地产企业主要业务和财务指标统计监测表》(表1)、《试点房地产企业融资情况统计监测表》(表2)、《试点房地产企业表外相关负债监测表》(表3)。这些监测表格涵盖了“三条红线”监测指标,要求试点房企填报非并表住宅地产项目、股票实债融资、供应链资产证券化产品融资等表外有息负债数据,每月15前报送。

李表示,“三条红线”充满了对开发商杠杆的约束和高负债的压力下降。开发商提交的三表包括全口径融资债务的统计和报送,所有变相融资都要监管和核减。

但在实践中,由于其隐蔽性,很难从报表和经营数据中定量和定性判断“清股实债”,企业很容易逃避监管,粉饰财务报表。“目前表外负债的监管主要靠房企主动报送三张表。预计对开发商全口径负债的主动监管将成为重点。”对李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