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红协议如何才能具有法律效力?
合同条款完备,在不违反公序良俗或其他法律法规的情况下,协议一般有效。
法律分析
首先,合同条款要完整。一份股份分红协议需要有合同双方的基本信息,包括基本投资方式、投资时间、协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股东的权利和义务、分红方式和股份、禁止行为、违约责任、违约金等条款。
其次,需要双方达成一致,是真实的意思表示,是自愿接受合同,自愿平等签订合同的约定。
再次,不得有损害国家、集体和其他第三人利益的条款,协议不得违反行政法规的禁止性规定。
最后,如果担心合同得不到对方认可,或者对方反悔,可以对合同进行公证。经过公证的合同具有证据的作用,对方不能以合同不存在为由进行答辩。
分红协议中最重要的是合同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即双方的同意和允许。“法无禁止即可为。”民法的目的处处显示着对自由和人权的保护。如何被认为拥有自由和人权,无非是公民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地说自己想说的话,做自己想做的事,行使自己应有的权利。这就是意思自治原则的内涵。
除了契约自由之外,婚姻自由和意志自由在人权领域体现了意思自治原则对公民权利的保护。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五条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和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公司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不容侵犯。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第四条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具有平等的法律地位。第五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根据自己的意愿设立、变更和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第六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第七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恪守信用。第八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公序良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