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创新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意义和途径是什么?
企业创新就是根据市场需求的发展趋势,充分利用并不断优化配置自身资源和社会资源,在企业管理的各个层面进行创造和创新。
企业创新的方法和途径;
第一,重视战略管理
战略规划是企业的灵魂,战略管理关系到企业的发展方向。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兴起所带来的外部环境的深刻而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中国入世后世界跨国公司面临的挑战,企业管理是生产型的、封闭的、被动的、粗放的。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在战略创新上下功夫。企业战略创新首先意味着企业战略的制定和实施要着眼于全球竞争。未来企业的竞争态势将是国内竞争国际化,国际竞争本土化,所以任何企业的战略都必须是全球化的;另一方面,企业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应建立在捕捉外部环境机遇的基础上,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也叫核心专长,就是拥有别人没有的优势资源。未来企业的竞争将主要集中在培育和形成核心竞争力上。培育和形成核心竞争力必须适应企业的外部环境因素,如顾客价值、竞争对手和替代品的变化。顾客价值是指产品或服务的有效性。面对变化了的顾客价值,应采取的措施是重新选择与核心竞争力相匹配的经营环境和经营领域,规避变化了的顾客价值;不断建立新的核心竞争力,预测、跟踪和满足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面对经济全球化和贸易壁垒降低带来的竞争对手数量和规模的增加,企业必须尽快确立核心竞争力的发展战略,以实现核心竞争力的可持续发展。面对替代晶体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威胁。企业必须通过不断创新竞争方式和运营方式,在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上取得突破,才能让自己永远走在前列。
第二,“企业生态”的构建
企业生态是指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和谐环境。美国著名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过: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就像自然界中各种生物物种的生存和发展一样,都是一种“生态关系”。面对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知识经济的兴起和中国加入WTO带来的商业环境、市场意识和对环境的敏感性的剧烈变化,应改变传统的将“自我”与企业必须具备的市场环境完全割裂开来的意识,树立“活”的意识,形成和谐的“企业生态”。构建“企业生态”,首要的是进行协同竞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面对日益激烈复杂的竞争环境,企业必须脱离传统的竞争模式,以合作代替对抗,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通过一定程度的合作和资源共享来寻求竞争优势,即实现“双赢”。协同竞争的关键是选择合作伙伴。选择合作伙伴的原则包括:创造利益的潜力;价值观趋同;创造良好的合作环境;实现合伙目标与企业自身目标的一致性。二是进行绿色管理。面对可持续发展和国际绿色贸易壁垒的挑战,顺应世界绿色浪潮的大趋势,企业必须改变只顾自身经济利益而忽视对社会和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的狭隘发展模式,实现绿色管理,建立绿色企业。这就要求企业不仅要承担促进经济发展的责任,还要承担促进社会发展和生态发展的责任。绿色管理的措施包括:学习和掌握国际环保法律法规,加强环境认证和管理;积极申请并获得环境标志认证;推行清洁生产,开发绿色产品;积极利用世贸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
第三,调整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是实现企业经营战略的保证。目前我国组织结构的特点是层级森严、职责固定、模式高度规范、沟通渠道正规、决策集中、管理环节多、管理成本高、企业效率低。由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的快速变化,企业的运作节奏大大加快,这就要求企业保持高度的柔性,而互联网和内部网的广泛应用使得传统的组织结构难以适应时代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调整和创新组织结构。组织结构调整的目标是扁平化,即通过打破传统的自上而下的垂直多层结构,减少管理层级,压缩职能机构,增加管理范围,建立严密的横向组织,加快信息传递和反馈的速度,从而提高管理效率。二是柔性,即通过建立临时组织来摆脱原有组织形式的束缚,实现柔性与多样性的统一,从而增强企业适应内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三是虚拟化,即通过通信网络技术,将实现企业目标所需的知识、信息和人才链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动态的内部资源利用复合体,突破组织中有形的界限,利用一定的外部资源来实现企业目标。组织结构调整的理想目标是建立学习型组织。面对知识经济时代,它不仅仅是获取知识和信息,更重要的是非常重视建立所有员工真诚拥有的目标、价值观和业务使命。
第四,建立人文文化
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或战略竞争时代,人力资本将逐渐取代金融资本,成为战略资源。知识经济的竞争最终将是人才的竞争。同时,入世将加剧国内人才的竞争,外资和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后对各类人才的不拘一格的争夺将成为中国企业生存的最大威胁。因此,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以物质为导向的企业文化,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立人文文化,首先要重视情感管理,即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通过塑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次,注重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即注重培养人,提高员工的知识和技能;重视激励人,运用物质手段和精神手段相结合,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注重用人,给员工提供发展的机会和创新的舞台,让他们的才能得到充分的施展。
动词 (verb的缩写)加强知识管理
在工业社会,核心资源是资本。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价值和作用将超过资本,成为核心资源,知识将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企业创新必须重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因此必须加强知识管理。加强知识管理,首先要把技术知识作为一种商品,经营知识,即通过知识在生产和流通领域的运用获取利润,通过市场上知识产权的交易实现知识价值的增值。其次,要善于利用全球信息网络,不断获取世界各地新的知识和信息,积累知识,优化知识的组合和创新,从而有效利用人类文明成果,促进企业发展。第三,要高度重视员工知识素质的提高和潜在能力的发掘。因为人是知识的载体,知识管理的本质在于开发人才。最后,要设立知识主管,其主要职责是引导员工分享知识,鼓励员工将信息与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相结合,创造新的知识。
第六,培养一支专业的企业家队伍
创新经济学的鼻祖熊彼特指出,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家。企业家是最具创新力和影响力的人。他们不墨守成规,遵循循环往复的轨道,却经常创造性地改变这个轨道。目前中国企业创新效率差,与企业家的缺失不无关系。因此,要推动企业创新,必须重视企业家队伍建设,培养和造就一支引领管理创新前沿和市场竞争趋势的“企业家阶层”。对此,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在责权利一致的原则下,完善经营者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科学公正的考核晋升制度,将经营者个人利益与企业经济效益挂钩。在干部人事制度上,要引入竞争机制,建立经营者人才市场,让企业家作为生产要素通过市场机制得到合理配置。国家还应采取措施建立创业人才交流市场、资格制度和继续教育培训机制,以促进中国企业经营者的职业化。
七、加快制度创新,以制度创新推动管理创新。
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是相辅相成、互为保证的。制度创新是解决企业资源市场配置的微观机制问题,也就是说,通过制度创新,企业可以成为有活力、自主、自负盈亏、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经济细胞。管理创新就是要解决如何尽可能结合企业内部资源进行生产的问题,即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内部组织框架,形成产品开发活力、行为激励体系和高效运行机制。制度创新可以为推动企业创新提供良好的基础,增加动力。因此,企业创新必须深化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