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中的杠杆到底是什么?

杠杆的本意是以小博大,所以在经济领域,杠杆是指小资金撬动大项目。而经济去杠杆,简单来说就是消灭这些小的大的资金,表现在降低企业负债率,减少金融产品嵌套,减少非法信贷。对于不同的经济主体,去杠杆化也有不同的含义:

居民

这里居民的杠杆主要是房贷买房和消费贷款。房贷熟悉,首付30万,房子654.38+0万,其中公积金贷款/商贷70万是杠杆资金;再比如消费贷,用你的信用点向平台借钱进行消费。以上两种方式,其实都是用我们的信用、公积金或者实物抵押贷款。

去杠杆不是说不让我们买房,不让我们按揭贷款,而是说杠杆的比例会降低。本来首付30万可以“撬动”贷款70万,现在不行了。提高首付比例,限购至40万或50万。原来的信用分是600多分,现在是700分,这样会减少能借到钱的人和坏账率。

工业企业

在经济繁荣时期,政府会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刺激经济。对于企业来说,这意味着货币流动性更加宽松,更容易贷到更多的钱,项目也更容易得到相关部门的审批。此时也是企业加杠杆扩张的时期。公司资产/估值654.38+0亿元。原来只能贷7000万,现在能贷2亿,财务杠杆翻倍。

去杠杆是在经济增长下行压力的背景下。如果任由信贷宽松和项目陆续上马,不仅会让企业资不抵债,还会对银行造成坏账。企业一旦破产,银行的钱就完了,银行的钱来自老百姓的存款,企业存款,理财资金等等。因此,这将引发连锁反应,最终可能导致系统性金融危机。所以这个时候国家对央企去杠杆,也会把金融危机扼杀在摇篮里,保证国有资产安全,维护金融市场稳定。

政府

目前的去杠杆主要是针对地方政府的债务去杠杆。目前,地方政府的融资渠道主要是地方政府一般债务和专项债务。

一般债务就像中央政府的国债,而专项债务则是土地储备、棚改、收费公路、PPP等那些项目面临的债券。这些债券的最终目的是融资。以棚改为例。地方政府的财政对于这几个亿的拆迁资金肯定会吃不消。这时候就需要发债融资,获得的钱会投入到棚改项目中。

现在地方政府要去杠杆,就是降低棚改货币化安置的比例。住建部数据显示,全国棚改货币化安置率从2014年的7.9%和9%上升到2015年和2016年的29.9%和48.5%,2017年达到60%。一旦货币化安置比例下降,购房需求和热情自然会大幅下降,支撑三四线房价的底部也就没有了,最终房价会回归理性。

金融机构

金融机构的杠杆主要在投资,操作基本是表外扩张、期限错配、产品嵌套、信用放松。扩表和上面说的房贷差不多。理财产品有一点自己的钱,剩下的都是借的,然后杠杆,渠道等。都是为了绕过监管发行产品而添加的;期限错配就是用短期资金投资长期项目,就像你用1年定期的钱存五年定期利息,用短期资金从一大堆理财产品中获取长期收益。比如银行在很早以前就经常发行几个月的滚动理财来投资n个项目,这就是典型的杠杆;产品嵌套很大程度上是基于术语不匹配。3个月的理财投资1年的项目,现在到期了,怎么办,再向某机构发行理财,筹集资金;组织A重新包装并从组织B筹集资金...;放松信贷就是放松对出借人的审核,就像之前在市场上买蓝筹一样。现在只要能赚钱,ST也可以考虑。

去杠杆就是要抓住这几种情况:限制金融机构理财投资范围,收紧市场流动性;打击理财产品资金错配;打击理财产品嵌套;收缩信贷。

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阿基米德的要求太低了,只要有个支点就行,而撬动地球最重要的其实就是那根杆子。杆子断了怎么办?我们还有一句经典的谚语:“撬起地球,砸在自己的脚上。”那应该很痛。

经济杠杆就是借贷。一切都需要抵押,我们经常盯着实物抵押。其实资金本身是可以抵押的。这就形成了一个杠杆。如果一个人有65,438+00元,他用这65,438+00元做抵押,借了65,438+00元,是杠杆的两倍。我们说他用10元杠杆20元。这时候如果贷款人有能力把20元增值,变成30元,这个杠杆就去掉很多了。当时30元里10元负债。所以,去杠杆有两条路。一个是还钱,10元的债务就掉了。另一种是提价,涨了就套现,然后那部分资金就可以还贷款了。这两点都有体现。我们发现楼市其实也在跟着涨价去杠杆,结合去库存,所以房主很高兴。

杠杆不仅存在于放贷中,也存在于货币中,比如存款准备金。银行借给甲方100元,但这笔钱实际上还在银行手里,甲方没有取出来放在口袋里。于是银行扣了存款准备金,比如10%后,90元继续借给乙方,你看,银行只还了100元,他借了190元。这就是杠杆。理论上,这种借贷会被无限放大。因此,降低准备金在金融手段上也被称为“辣粉”。因为它很强。

杠杆还体现在货币发行上。例如,美联储现在正在收缩手表,这实际上是在回收美元。央行没有净资产(理论上)。我们假设央行有1元的净资产,他发行了1万元,那么资产是1万,负债是1万倍。当然不能这么说。我们只是在说明,其实增加货币也意味着增加杠杆,去杠杆也意味着回收货币。

总结一下,用小钱撬动大钱,就是加杠杆。加多了就卖资产,还贷款,也就是去杠杆。

杠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钓鱼用的鱼竿,夏天乘凉用的风扇,工作用的撬棍,都是利用杠杆原理。伟大的物理学家阿基米德曾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形象地解释了杠杆原理。

杠杆是一种工具,可以让小事情变得大不一样。如今,杠杆在经济中被广泛使用。在经济学中,杠杆是以特定比例放大投资结果的工具。它已被广泛应用于楼市、股市、汇市、期货、企业融资等活动。杠杆是一种以小博大的投资,每个市场的杠杆率也不一样。杠杆率越大,需要的本金越少。盈亏倍数越大,相反越小。

在15的股灾期间,有一个杠杆风险的真实案例。股灾前,一个股民手里有80万本金,但他用了4次融资盘后,手里有400万资金,满仓买了一只股票。如果两天内上涨20%,他将获得400万20% = 80万的收益,也就是说,两个涨停后他的本金将翻倍;然而可悲的是,他碰上了导火索,两天内跌停两次。结果他两天亏了80万本金,爆仓,最后跳楼自杀,也是当时的新闻。

除了放大盈亏,杠杆在市场中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比如贵金属市场和外汇市场,如果不使用杠杆,平时波动很小,一手最小的交易也要几十万甚至几十万。如果使用50倍杠杆,可以用原来实际金额的五十分之一来撬动交易,降低了进入门槛,放大了收益占比,市场吸引力更大。

经济杠杆没有好坏之分。在楼市使用杠杆后,可以住上本金30万,654.38+0万元的房子。所以,理论上,杠杆可以移动地球;但在现实生活中,更多的是煽动家庭的悲欢离合。忘了在那里看到这样一句话来形容杠杆。杠杆就像女人。越漂亮越危险。所以在使用杠杆的时候,在看到它美好的一面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它的风险,谨慎选择适合自己的杠杆。

一般来说,经济学上的杠杆就是买你买不起的东西,这主要发生在投资领域。

也许有人会问,买不起的东西怎么买?

是向朋友借钱还是向银行借钱买。

可能有人会问,既然买不起,就得借钱,那为什么还要买?

因为有一个前提,就是你买的东西会升值,升值达到一定比例。

例如:

一副名家字画的价格为654.38+0万元,明年市场价将达到654.38+0.2万元,银行贷款利率为654.38+00%。而你只有50万。这个时候你要考虑买还是不买。书画投资回报率为(1.2万元-1万元)/1万元=20%,远高于银行贷款利率。这时候我从银行借了50万买字画,第二年以654.38+0.2万卖掉。还了银行贷款本息55万,自己资金扣了50万,净利润654.38+0.5万。

当然,名家字画只是个例。通常,投资是有风险的。有的人加杠杆赚得盆满钵满,有的人加杠杆血本无归。是否值得加杠杆,要看自己的实力,投资产品的价格走势等因素。

我刚刚写了一篇关于杠杆的文章。从经济学的定义来看,金融杠杆的本质是货币乘数撬动经济活动,表现为债务的形式。比如股市杠杆,就是个人投资者通过信用质押,从金融机构拆出一定比例的资金。虽然没有明确的债务,但这里的风险其实都体现在债务的名义上。一旦失去了什么,其实就是实实在在的债务。杠杆通过扩大资产负债获得超额收益,这就是杠杆。

关注经济解读和小欧股粉丝

杠杆原理来自阿基米德的用棍子戳地球的理论,即你可以用很小的力量移动一个很重的东西。在经济学上,其实就是借钱赚钱的意思。如果你完成了一个利润巨大的生意,没有启动资金作为支点,它是不会成立的。生活中有很多例子可以证明这一点。如果你想买房,但是房子需要几百万,你根本买不起,但是可以分期还款。从银行贷到款,实现了拥有一套房子的梦想。如果买房后的十年间房价翻了一倍,那么你把房子卖了,还了银行的钱,还有很大的盈余。这就是你利用了经济杠杆的原理,聚敛了一笔财富。其意义的深层原理是利用银行,把风险交给银行,把利润留给自己。

当很多人明白了这个道理,利用了这个经济学原理,银行的风险就增加了,不利于社会稳定。这其实就是各种p2p风暴的意思,用别人的钱给自己赚钱。这就是杠杆。当杠杆无限大时,风险自然指向银行。如果房地产价格暴跌,其金融风险不可估量。和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一样,也影响到其他国家。

蚂蚁近期上市搁浅,其核心原因离不开财务杠杆。如果大家都在用花,提前借花,蚂蚁金服的钱从哪里来?事实上,他们借的越多,赚的越多。他们用所有人的借条总额来融资贷款,然后再贷出去,利用杠杆经济原理,间接把本该存银行的钱变成了100倍甚至更多。这是不利于国家金融稳定的,所以被约谈是必然的,不然银监会就没用了。

楼市需要去杠杆,防止大量炒房者利用杠杆越炒越高,对普通需求不利。金融去杠杆可以防患于未然。杠杆太大就很难收回,泡沫太大。总有一天会破灭。

,

至于杠杆,不管是楼市还是经济,简单来说,654.38+万变成了654.38+0万,654.38+0万变成了654.38+0万。杠杆是什么?10倍,而且经济学上有很多杠杆,包括物价、税收、贷款等等。

让我用我个人理解的最通俗的语言简单解释一下经济杠杆。我举个例子你就反过来。

以贷款为例。

一个企业本身市值3000万,但可用资金只有300万。这个时候,他们手里有一个很好的研究项目。可惜没有钱去执行。这时,政府和银行都看到了其项目的可能性。

为了促进企业的可持续科研能力,我们借给企业3000万元,于是企业一下子活了起来,以后成功了。这就是杠杆。

很多企业,无论是经济上的,甚至是个人,都逐渐依靠这种方法取得成功。但是他们自己的杠杆太重了,再这样下去,总有一天会炸的。所以要去杠杆,让企业用自己的钱进行可持续经营。

就像买了房子不让你抵押,也是去杠杆。话虽如此,可能还是容易理解的。

关注一号文,会给你带来更多原创的优质内容。

商业的核心是杠杆。当然这个词是经济上的,也可以理解为借贷,加权,通用的意思。比如世界第一百万富翁保罗·盖蒂拿下第一口油井的时候,他请当地官员露脸,吓得大家都去抢他!

在古代,赚钱有两种方式。一种方法是囤积货物,放在手中出售。还有一招就是垄断货源、渠道或者市场。加杠杆就是买预期,这个楼盘的蔬菜水果只能用首付卖给我。那些年,阿里巴巴的投资人看好未来的收益,敢于大把花钱。现在他们发财了!

20年前,有一个“张家港精神”,在江苏张家港率先建成高负债的保税区和现代化港口,让沙钢崛起,撬动张家港人提前5到10年享受富裕生活。

虽然杠杆可以有四两千斤,但是也要讲时机,方向,力度。有个股市老手,刚开始融资那年先赚了几百万,然后亏了一千万,杠杆让他一蹶不振。

阿基米德杠杆原理: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整个地球。也就是说,只要杠杆足够长,离支点越远越省力。只要用一点力,就能撬起比自己重很多倍的物体。

从经济学上讲,用较少的资产,可以获得数倍的资产,并使这种资产产生收益。杠杆可以用在很多地方,比如期货交易。用少量的本金,就可以交易,让收益翻几倍。最明显的在房地产。比如一套房子1万元,你有1万元现金,只能交易一套房子。涨到120,就可以卖掉,赚20万。但如果用杠杆,用20万去银行首付,可以买5套。涨到654.38+0.2万的时候,可以一起卖,同样的成本654.38+0万,可以比只全款买一套多赚4倍。这就是经济学中的杠杆原理。

很多人不知道什么是杠杆。这里有一句非常直白和通俗的话:债务就是杠杆。

所谓杠杆,就是要小而广。从上图可以看出,杠杆可以无限放大。

阿基米德曾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将翘起整个地球”,可见杠杆的作用。

作为个人,

举个例子,我身上只有10000,我借了9万,10万投资一个企业,所以我只是加了10倍的杠杆;

对于企业来说,我的净资产只有1亿,但我的总资产是2亿,所以我的杠杆是2倍;

对于金融投资来说,如果我想买卖期货,我只交5%的保证金,那么杠杆就是10倍。

对于经济学来说,杠杆意味着信贷规模过大,整个经济负债过多。

因为,杠杆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可以加速发展,用得不好会导致崩溃。

最简单的比喻是:如果你有1,000元,投资期货,你可能在1天赚了5000元,收益率50%,但你也可能一天亏了5000元。这就是杠杆的作用。

所以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国家要限制杠杆,主要是为了控制风险,防范系统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