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利润的目的或归宿是什么?

净利润是企业最终的经营成果。净利润越多,企业的经营效益越好。净利润越少,企业的经营效率越差,这是衡量企业经营效率的主要指标。

利润分配的顺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企业当年实现的净利润一般应按以下内容、顺序和金额进行分配:

1.计算可供分配的利润

将本年净利润(或亏损)与年初未分配利润(或亏损)合并计算可分配利润。如果可供分配的利润为负(即亏损),则不能进行后续分配;如果可供分配的利润为正(即本年累计利润),则进行后续分配。

2.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

在年初无累计亏损的前提下,按照税后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法定盈余公积金达到注册资本的50%时,可以不再提取。提取的法定盈余公积金用于弥补以前年度亏损或者转增资本。但增资后留存的法定盈余公积金不得低于注册资本的25%。

3.提取任何盈余公积金

任何盈余公积金的标准由股东大会决定,如确有必要,经股东大会批准,也可用于分配。

4.向股东(投资者)支付股息(分配利润)

企业以前年度未分配的利润可以并入当年分配。利润分配前弥补以前年度亏损,或者用盈余公积金弥补。

净利润是指企业当期利润总额扣除所得税后的金额,即企业的税后利润。所得税是指企业按照所得税法规定的标准计算并向国家缴纳的税款。是企业利润总额的扣除。

指公司按规定缴纳所得税后的利润留存,也就是俗称的税后利润或净收入。净利润的多少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利润总额,二是所得税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