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迫切需要一个失败的领导者的案例,最好来自中国,并有案例分析。

无锡尚德电力控股有限公司前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史。

无锡尚德由史于2001在无锡创立,从事光伏电池及组件的生产。2005年,施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成立了尚德“尚德电力公司”65,438+0,000%的股份,并在纽交所上市。

2006年,尚德电力的股价达到40多美元,史以23亿美元的财富成为中国首富。无锡尚德一直是尚德电力公司最大的生产基地,集中了尚德电力公司95%以上的产能,2012年光伏组件产能达到2.4 GW,是全球四大光伏企业之一。

业内人士指出,无锡尚德拥有良好的技术和品牌,导致其一步步破产重组。除了行业恶性价格战、外贸战升级、金融危机之外,也与其决策失误频繁有关。

2006年,面对多晶硅价格的暴涨,尚德电力与美国MEMC签订了为期10年的固定价格多晶硅长期订单。根据这份长期合同,尚德电力可以80美元/公斤的价格采购多晶硅,当时市场上多晶硅的零售价超过150美元/公斤。然而,2008年10之后,多晶硅价格暴跌,到2011年底仅达到35美元/公斤。尚德电力不得不终止长期合同,并向MEMC支付265,438+02万美元。

尚德电力也尝试开发非晶硅薄膜电池,并于2007年投资3亿美元建设生产线。然而,2008年的金融危机导致晶体硅和晶体硅电池价格大幅下跌,使得该项目缺乏竞争力,不得不停产。

“中国的光伏产业毕竟是新兴产业。在国际经验不足的情况下,大多数企业的决策都过于激进和大胆,尚德更是咄咄逼人,敢于冒险。”中国光伏产业联盟秘书长王伯华分析道。

江苏省光伏协会秘书长许表示,亚洲硅业、镇江丰源等支持无锡尚德的企业建设较早,是史给尚德的“子嗣”,但后期确实存在以高于市场的价格采购的现象。今年3月8日,尚德董事会投票决定免去施的董事长职务。

光伏企业的生存环境急转直下,让无锡尚德雪上加霜。统计显示,太阳能组件价格从2000年的2065438+1.4美元/瓦下降到目前的70美分/瓦,行业利润率接近于零。2005年底,尚德电力银行的贷款仅为5600万美元,到2012年底已经攀升至37亿美元。

史的固执和混乱的战略决策导致了目前的局面。“一系列无控制、无效的混乱投资,烧掉了尚德的积蓄,最终导致了现在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