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中应用落地米的理念需要经过哪些步骤?
无论是京瓷半个世纪的成功,还是JAL 600天的转机,都只是表面现象。其背后的深刻本质是,在稻盛和夫的指导下,全公司不断认知、思考、实践“作为一个人什么是对的”这一命题。简单来说,就是敬天爱人,克己奉公,努力工作,诚实善良。无论外界如何干扰,这个值都不受其影响。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儒、释、儒、中国古代经典的精髓。稻盛和夫把它们捡起来,仔细打磨,成为当代管理的标准。如果将来我们回头看今天,东方管理真正的鼻祖是从大米开始的。
工作是锤炼心灵的道场。
一定要净化心灵,让思想纯洁。这不是为了别人,是为了自己的生活和事业。
“为什么商业需要哲学?人为什么活着?”这是企业管理中最基本的问题。企业家要在企业内部树立正确的“思维方式”和正确的哲学,并坚持不懈地将这种“思维方式”和哲学分享给员工。这样,企业就一定能发展并保持长期繁荣。同时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心智。我们的生活是由我们的心创造的。
生活和事业的等式
我从小就想出了一个关于生活和工作结果的方程式,那就是“生活和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观察很多人的生活,有的人快乐,有的人痛苦;企业管理也是如此。有些人做得很好,但有些人没有变好。这么大的差异从何而来?我从小就在思考这个问题,想出了上面这个等式。
一般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取决于个人能力,包括智商、身体素质等。这些与生俱来的能力决定了人生和事业的成败。事实并非如此。能力可能占了很大比重,但能持有的思维方式、哲学、思想其实起着更重要的作用。
我是日本地方大学毕业的,肯定不是什么人才。为了鼓励自己努力,我不相信单凭能力就能决定人生或事业的成败。不管能力出众与否,只要你尽力活得细致,活得热情,付出和别人一样多的努力,就一定会有好的收获。我今年79岁了。回顾近80年的人生道路,我对此深信不疑。
公式中的几个元素不是相加,而是相乘。仅仅是能力和热情的倍增,就会产生难以想象的差异。比如日本知名电器制造商松下集团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先生,他只上过小学。他的人生从在自行车行业当学徒开始,经历了各种磨难。但是,无论是生活还是管理,松下先生都给出了极好的答案。和普通人相比,他的成绩有几何级数的差距。正是因为热情和能力这两个要素不是相加而是相乘,才产生了难以想象的巨大差距。
至关重要的是,热情和能力的乘积必须乘以“思维方式”。所谓“思维方式”就是哲学,也可以称为人们心中所持有的人生观、判断标准、思想和价值观。不同的“思维方式”会导致生活和工作中截然不同的结果。也许有人会觉得,“有一点点负面的想法没关系。”但事实是,哪怕只有一点点负面的想法,结果都会变成负面的。因为几个因素相乘,即使“思维方式”只有负1,结果也会变成负的。而且越是热心能干,造成的负面结果就越多。另外,如果你领导了很多下属领导或管理者,那么负面的结果不仅会给自己带来,还会让身边的人陷入不幸。
思维方式决定人生,决定管理。
我没有突出的能力。正因为如此,我必须拥有超越常人的热情,我必须付出和任何人一样多的努力。同时掌握比常人更好的“思维方式”,即优秀的哲学、优秀的思想、高尚的人生观和正确的判断标准。为此,我研读中国古代经典如孔子、孟子、阳明的哲学,钻研佛陀所教导的宗教精髓,试图将这些先贤的哲学根植于我的内心。
我们需要在生活和事业中做出各种判断。这个时候,我们会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来判断。作为基准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是否正确,是否优秀,结果会大相径庭。
越是生活在现代社会的知识分子,越容易忽视自身“思想”和“思维方式”的重要性。然而,正是人类的“思想”创造了现代文明。人的“观念”和“思想”是那么重要,但我们在现代社会总是轻视它们,认为只有知识和技术才是重要的。这个问题是现代人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经营企业中。
企业管理也是如此。一个企业的业绩乃至寿命,都取决于它是否拥有优秀的“思维方式”。在京瓷和KDDI的运营中,以及在JAL的重建中,我都反复倡导被称为“哲学”的“思维方式”和管理哲学。我的哲学是约束自己行为的规范,是一种非常自我否定的信念。比如“贯彻完美主义”、“继续脚踏实地的努力”、“把自己逼到墙角”、“说话算数”、“抱着强烈而持久的欲望渗入潜意识”、“以为工作结束了就是开始”、“成功之前不放弃”等等,都需要严格自律的生活态度。
为什么我要在企业里强调这么严格的哲学?有一个问题是关于你想领导自己的企业有多高。换句话说,如果不求大发展,认为企业规模“差不多”,那么轻松的哲学就可以了。但是,如果目标是进入世界优秀企业,那么就必须有严格的带有自我否定色彩的企业理念。
当经营者号召员工要有这种严格自律的理念时,可能会招致员工的抵制。这时候,经营者要合理地说服大家:“我不想把我们公司打造成一个平庸的企业,而是一个值得我们骄傲的世界级企业。”所以,我会在企业中贯彻一种认真、克己的哲学,和大家一起践行这种哲学。“如果不做这样的解释,我相信员工很难接受这种理念。
以善恶来判断,而不是以得失来判断。
释迦牟尼教导我们,“欲”、“怒”、“痴”三种本能是人的一切烦恼中最难控制的,称为“三毒”。如果放任自己的思想,人们的心中就会充满这些“三毒”必须努力,哪怕有一点点善良和仁慈根植于内心。
人是“思想”的主人,是人格的创造者,是自身环境和命运的设计者。在心中种下美丽的花朵和种子,好好呵护,就能结出丰硕的果实。另一方面,如果我们忽视照顾它,它会导致杂草。所以,一定要清洁内心,净化思想。这不是为了别人,是为了自己的生活和事业。
人都有善良和邪恶的心。所谓善良,就是把自己的事情放在一边,祈求周围人利他的幸福和温暖。所谓恶心,就是只要你好就利己。所以,我们要尽量抑制这种对自己好的自私想法,让好的利他占据更多的内心。这是修行修养,是人格塑造。而且,这样做也可以帮助我们对事物做出正确的判断。
企业经营者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对各种事物做出判断。这个时候,如果你放任自己,人们不会以善恶来评判,而是以得失来评判。考虑得失是本能,也就是通过计算得失来判断赚不赚。不仅如此,还有情绪化,以是否被侮辱来判断,或者以无意义的虚荣心来判断。要用善良的心去判断,必须经过严格的训练,否则很难做到。
在我的青年时代,从自律的角度出发,我经常对干部和下属这样说:
“当出现问题,需要对某件事做出判断时,几乎所有瞬间想到的想法都来自本能。所以,你不能用刚冒出来的想法就马上判断事情。等一下!暂时搁置这个判断,然后用理性去思考,或者用善恶去衡量。不是看对自己有没有好处,也不是从感觉来判断,而是用理智,用善恶来判断。暂时放一个‘缓冲’,考虑后再做决定,这很重要。"
“除非你是真正的圣人和君子,一般人是不能马上凭直觉判断事情的。通常,人们会凭直觉判断。正因为如此,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不要急于下结论,而要抛开最初的判断,转而去理解问题的本质,然后用善恶的尺度去衡量,修正自己最初的想法。这样设置缓冲,应该可以做出准确的判断。”
不知道有多少次,我意识到脑海中第一次出现的判断是错误的,于是重新考虑,避免了失败。
作为一个人,什么是对的?
在我的哲学里有一句话,“作为一个人,什么是对的?正确的事情应该正确地执行。我经常把这样的问题抛给自己,为保持正确的判断基准而不懈努力。所以,我的理念不仅是企业经营的判断基准,也是我自己生活的准则。
在企业经营中,经常会出现不光彩的事件或丑闻。人多,其中难免会有思想错误的人,也有因为冲动而变坏的人。为了不让这些人走错路,企业需要有规范,这就是哲学。在企业建立这样的规范,成为人们的知识,可以防患于未然。
几年前在中国,乳业巨头三鹿集团因为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而破产,导致资不抵债。在这种情况下,原因是企业忽视了经营企业必须遵守的规范和规则。企业造假丑闻的发生,是因为企业没有明确建立自己的“哲学”,或者说这种“哲学”没有渗透到企业内部。
在大多数企业中,没有一个经营者会问员工“作为一个人什么是对的?”我在思考的所谓“哲学”就是这个问题的答案。同时,这也是小时候父母老师教导的最简单的做人原则,比如“要诚实,不要说谎,不要说谎”等等。“这种最起码的事情在企业里还需要讲吗?”有些人可能会感到惊讶。然而,正是因为没有遵守上述作为自然人的原则,才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公司丑闻。换句话说,我不把按哲学必须遵守的规范、规则和事项作为我日常生活的准则和商业判断的基准。在我看来,正是因为缺乏这种朴素哲学的人成为了大企业的领导者,才导致今天世界上很多大企业的丑闻频频发生。
幸运的是,因为我关注的是商业运作中必须遵守的规范、规则和事项,所以我只是从“作为一个人什么是对的?”这句话引申,用来说服员工。“作为一个人,用正确的方式把正确的事情进行到底”是一个极其简单的判断基准,但正是因为遵循了从中得出的结论,京瓷成立半个世纪以来一直走在正确的方向上。后来京瓷走向海外,这个准则成为全世界的普世哲学。我认为这种哲学也适用于JAL。
生活是磨炼灵魂的道场。
在和盛学院,我经常说,“如果你想经营好你的公司,提高你的思想是非常重要的。你的心智进步了,你有一颗美丽的心,公司也会相应变得优秀。如果你作为经营者有一颗善良的心,那么公司的员工也会效仿,他们的心也会得到净化。这样的好心人团结* * *,公司会取得不可思议的成功。”
说到底就是“提高心智,扩大管理”。要想拓展业务,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经营者自身的心智。然后在提升自己心智的同时,也努力提升身边员工的心智。结果不言而喻。我们不仅会成功,而且这种繁荣会保持很长时间。我认为“提高思想”不仅对商业运作很重要,对我们的整个生活也很重要。甚至“修心”本身也应该是“人生的目的”。
每个人年轻的时候都有美好的理想,如果可能,每个人都想出类拔萃。当我年轻的时候,我的理想是成为一名优秀的工程师,一名能够获得诺贝尔奖的优秀科学家。京瓷成立后,我想做一个优秀的经营者,让京瓷成为全球化趋势下的优秀公司和世界级企业。
但这真的是人生的目的吗?经过深思熟虑,我认为这些绝不是我生活的目的。我已经79岁了,死亡正在逼近我。按照我的理解,死亡只是意味着肉体的毁灭。我相信,我死的时候,死的只是肉体,不是灵魂,灵魂是永恒的。在这个宇宙中,有一股爱、关心和理解的“气”在涌动。这个“气”推动着世间万物的发展,我们生活在这个充满爱的宇宙中。当我快要死的时候,我的灵魂离开了身体,开始出发。我祈祷我的灵魂是美丽的,所以在旅行时被宇宙中流动的精致“气”所呵护。生命的目的是在死亡来临时和离开之前磨练灵魂,使之变得更加美丽。
你仔细想想就会明白,我们的生活并不是按照自己的意志发展的,往往与我们的意愿无关。它只是走在命运和因果交织的人生道路上。其间,有灾难,也有幸运。在灾难和幸运的考验中,要锤炼灵魂,塑造美好心灵。我想这是上天赋予我们的人生目的。
所谓锤炼灵魂或者锤炼灵魂,换句话说就是提升人格,丰富人性,塑造美好人性。那就是塑造一颗真诚、优雅、有爱心的心。我们与生俱来的灵魂,经过这个世界的波涛的洗涤和锤炼,变得更加美好。我觉得这就是人生的意义。在迎接死亡的时候,我们应该有一个比出生时稍微好一点的灵魂,一个有爱心的灵魂。否则活在这个世界上毫无价值。所谓人生,就是锤炼心灵和灵魂的“道场”。
为了磨炼灵魂,你首先需要的是努力。努力是磨炼灵魂最有效的方式。从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来看,我坚信这篇文章。
从27岁创立京瓷至今,我已经努力了52年。公司可能会破产,这种危机感逼着我。我绝不会让公司破产,让员工幸福,让公司繁荣。怀着这种想法,我不知疲倦地努力工作。我没有闲情去想多余的事情,没有时间去抱任何其他的想法和妄想,只是一心一意的努力工作。这是提升自己心智的最好方法。就像禅僧通过不断的修行达到开悟一样。
抛开一切杂念,专心工作。比如建造宏伟建筑的木匠,烧制精美陶器的陶艺家。当我们在电视、广播、报刊杂志上看到、听到关于他们的报道时,我们会赞叹他们所达到的崇高境界。这些人一生致力于他们的工作。他们没有受过深刻的教育,也没有广泛阅读。他们只是每天埋头工作,日复一日,没有抱怨,没有怨言。
在这些人的每一句话里,都透露着他们高尚的人生观和丰富的人性。他们深邃的话语,犹如开悟的高僧。通过他们的良言,我们知道,认真投入工作和生活,不仅仅是为了挣钱,更是为了磨炼人的灵魂和心灵。
当初找不到工作,只好加入一家破公司,埋头研究精密陶瓷。我不专注,继续像其他人一样努力工作。公司成立后,为了不让京瓷这种中小企业破产,我从早到晚努力工作,珍惜每一分钟。现在回想起来,正是这种努力的态度塑造了我自己的性格。现在我可以在大家面前谈论侃侃,这是我努力工作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