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莉是中国的举重天才,她已被其他国家归化。目前情况如何?
但现实中却有这样一个人,他刻意隐瞒和改变自己的过去,忘记了曾经养育过他的祖国,甚至不惜言辞激烈地与祖国一刀两断,仿佛自己从一开始就与祖国无关。举重冠军姚莉就是这样的人。也许她这么做有自己的原因和压力,但一个人怎么能如此轻易地抛弃自己的过去和养育她的祖国,真的让人心寒。
“我没在国内训练过。”
姚莉,又名Maia Maneza,在2012伦敦奥运会上代表哈萨克斯坦参加女子举重项目,以63kg的优异成绩获得冠军。这位被中国一位体育老师选中,在中国接受运动队初期训练的运动员,在夺得金牌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出生在吉尔吉斯斯坦。我没有在中国训练,但我在中国生活了10年。”此言一出,中国记者无言以对。一个人可以抛弃自己的出生地和曾经养育自己的祖国。有什么好谈的?
姚立激烈的言辞也引起了国人的热议。有人认为她是中国的败类,有白眼狼。有人质疑:“她说的话确实让人心寒,但以前有没有让她心寒过?”还有人说要尊重别人的选择,不要用狭隘的民族主义做道德绑架;更何况,直言不讳也是可以的。刚开始的时候,我不喜欢别人。现在他们为其他国家夺冠,我们无话可说。
但争论的焦点不是她为哪个国家夺冠,而是她否认了自己的过去,否认了至少上中国是她的祖国,否认了曾经发现和培养过她的体育老师所付出的心血,否认了当时还在中国和中国的父母的恩情。
土壤中的一颗新星
65438年至0985年,姚力出生在中国辽宁省阜新市的一个农村。小时候家里穷,在村里接受小学教育。年轻的姚丽是个懂事的孩子。因为父亲生病无法工作,姚丽从小就懂得为家庭分担一些压力,主动帮母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村子里的人都是农民。即使姚莉有举重的天赋,也不被伯乐赏识。作为一个孩子,姚力仍然只是一个最普通的孩子,老老实实的学习,默默无闻。
然后,在初中,这个“土里新星”遇到了人生中第一个贵人——当时的体育老师。老师看她长跑很优秀,觉得她是举重的好材料。于是老师亲自去了姚丽的家,说服姚丽的妈妈让姚丽加入运动队,并承诺会好好训练姚丽。她确实是一个优秀的举重运动员。妈妈尊重姚丽的选择,希望女儿将来有个好的未来,于是姚丽顺利进入运动队,开始了她的举重生涯。
人生难得有知己,遇到伯乐也难得。很幸运遇到一个伯乐,一个欣赏自己的人。毫无疑问,姚莉,一个来自农村的女孩,是一个“幸运儿”。
天赋异禀,一举成名。
姚丽来自农村,小的生活环境让她在别人面前很害羞,不敢和别人说话。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害羞的女孩,第一次举起了90公斤重的杠铃。不得不说,她在举重方面确实有过人的天赋。
后来辽宁队的一位教练对她青睐有加,下大力气培养她,希望她有朝一日为辽宁队、为中国争光。经过不到一年的精心指导,姚力已经能举起92.5公斤的杠铃。教练带她参加各种比赛,让她一举成名。后来由于过去成绩突出,得以进入国家体育总局“人才交流计划”,赴哈萨克斯坦交流学习。
拥有别人没有的天赋是一种福气。但是,后天的机遇和自我的成长,也是成就一个人辉煌不可或缺的因素。姚莉遇到了一个好教练,为她努力,训练她,让她在天赋加成上得到专业的指导,从而具备了成为一名合格举重运动员的一切条件。显然,姚力的后天成功离不开在辽宁队的这段训练。
换个国籍,从此为他国争光。
中国一天比一天强大,中国的体育界也是人才济济。虽然姚莉有过人的天赋,但是哪个能进入体坛的运动员没有天赋呢!姚力未能成为运动队中的举重主力。一次机缘巧合,姚莉被哈萨克斯坦的一个教练吸引了。在教练给予的强烈诱惑下,姚丽主动放弃了中国国籍,加入哈萨克斯坦国籍,成为哈萨克族人,并改名为Maia Maneza。
加入哈萨克斯坦队后,姚力开始真正成为核心人物。当你转身成为聚光灯下的那个人,一个人面对突如其来的荣誉和欢呼,很容易在这种情况下迷失自我。姚力就是这样。她逐渐忘记了自己的过去,忘记了自己曾经来自中国。
早在2010,姚莉代表哈萨克斯坦在广州亚运会上夺冠。赛后接受记者采访时,她在记者提问时避而不谈,一直等到有人把翻译给她。她用带有家乡东北口音的普通话将获奖感言翻译成俄语。
在那之后,当她在伦敦奥运会上赢得举重冠军时,她说了那句令人不寒而栗的话。换国籍是姚莉的个人选择,没什么好指责的。中国历史上很多名人学者加入外国国籍,只是个人做出的决定,并不影响家国情怀。但姚立的言辞和做法显然过于偏激。一个人否认自己的过去,就抛弃了自己的路线,没有过去。他现在是怎样形成自己的?
后来,国际田联查处了4名违反比赛规定、背离奥林匹克精神、禁止使用兴奋剂的运动员。姚莉就是其中之一。此后,她被禁止参加任何与朱利安有关的活动。可以说,她的运动生涯已经走到了尽头。结局很可悲,但她得不到中国人的理解。人总要为自己的错误付出代价。
如果一个人背叛了自己的过去,他就否认自己帮助过别人,养育过国家。那么即使拥有最高的荣誉和无数的荣誉,她的人生依然黯淡无光,因为她的人格从来不在辽阔的天空下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