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在亚洲发展中的问题

一场瘟疫正在跨国公司的中国子公司中蔓延。最近三个月,朗讯、花旗、高盛等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子公司被曝出为了获得业务而存在违法行为的新闻,当事人受到了辞退、停职等处罚。

在此之前,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一直以管理规范著称。但现在,包括被国际著名公司奉为管理典范的花旗银行在内的一些公司在中国市场上也违规了。在华跨国公司集体违规的典型现象,损害了跨国公司中国子公司在中国市场的整体形象。

为什么这么短的时间内曝光了这么多违规行为?而这些违规行为的主角,恰恰是为这些跨国公司在华业务做出巨大贡献的人。这些事件会对这些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未来产生什么影响?

这些事件另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是,这些事件是跨国公司通过自查暴露出来的。为什么这一时期跨国公司会把重点放在在华业务的库存上?而且他们都采用了更激烈的方式在公众面前暴露他们的家丑?本报记者采访了西恩咨询公司总经理姜汝祥。姜是北京大学经济社会学博士。他曾在摩托罗拉担任营销经理和战略规划经理。后来应邀到哥大商学院与舍恩教授共同主持“跨国公司核心竞争力”研究项目,回国创办北京思安管理咨询公司,是多家大型企业的高级顾问。

商业周刊: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一直以管理规范著称。为什么这么多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违规事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曝光?

姜汝祥:在中国市场做生意将面临双重困境,这是其他市场没有的。在美国和欧洲市场,游戏规则是非常明确的,遵守游戏规则你就能得到好的结果。一些亚洲和拉丁美洲市场的游戏规则并不明确,但这些市场由于规模较小,不会对公司的整体业务产生太大影响。中国是一个大规模市场,游戏规则不规则。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你不违规,很可能利益就被别人拿走了。所以我们面临的是选择业绩差还是赌一把让业绩变得很好。

中国市场小的时候,中国市场的主要任务是贡献利润,业绩最重要。回过头来看,五六年前很多在华跨国公司的老板都是销售大业务员。这些大销售人员更注重短期行为,很少考虑企业的长远发展。他们的特点是人脉广,对中国市场的销售游刃有余。此外,一些跨国公司会从香港和台湾邀请一些人来负责中国公司。他们的背景和大陆差不多,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打拼过。他们的加入大大提高了这些公司在中国的业绩。

以花旗集团为例。刚刚被花旗停职的任克英,2001 10加入花旗。在投行行业,她以人脉广、善于抢大单著称。她也是花旗环球金融亚洲主席梁最重要的助手。她曾在广深高速5亿美元IPO项目的谈判和实施中声名鹊起,被誉为“投行怪姑娘”。她在公司主要负责拿项目,知道如何判断一个项目的价值,如何操作。中国人寿是去年全球最大的IPO(首次公开发行)项目,融资高达34.6亿美元。花旗集团是其四家主承销商之一。在此之前,花旗银行的前身所罗门美邦(Salomon Smith Barney)已经有四年没有承包中国公司的大业务,任克英被视为这次翻盘的关键人物。朗讯也不例外。四名行贿的高层都是为公司在中国的业务做出巨大贡献的人。但为了取得漂亮的业绩报告,他们有时会想尽办法达到目的。

自从安然和安达信引发美国企业诚信危机以来,跨国公司非常注重自我控制。发现问题后,这些公司会考虑如何处理,使其不会产生太大影响。这是一个非常积极的行动,把自己放在一个非常主动的位置。

事实上,跨国公司在中国违规已经不是新闻了。早些年,宝洁公司的一位营销经理因腐败被捕,但由于当时在中国的市场影响力有限,此类事件无法被美国媒体曝光。

过去,中国市场在跨国公司全球体系中是一个非常小的市场,中国区总裁在整个公司职位体系中处于非常低的位置。但现在情况不同了。中国市场越来越重要,其表现将对公司整体经营状况产生影响。比如朗讯中国区总裁在全球集团中的地位较高,因此跨国公司对中国公司的监控和控制也相应加重。

商业周刊:那他们为什么主动“投降”?

姜汝祥:美国判断公司状况的标准和中国不一样。在中国判断公司状况的标准是业绩。美国公司更注重投资者的信心。只要投资者对公司有信心,即使暂时亏损,资金也会源源不断地进来,所以很多公司在亏损多年后并没有死掉。这些违规行为一旦被外界率先披露,就会成为企业丑闻,让投资者对其失去信心。在美国市场,保持投资者信心比避免短期业绩下滑更重要。所以这些跨国公司更注重欧美等主流市场的价值取向,在发现内部违规后采取更积极的做法。由此造成的损失是这些跨国公司可以承受的。

“投降”行为并没有损害这些企业的形象,相反,它可能会提升它们在投资者心目中的形象,更多的人愿意与这些企业做生意。这些公司未来会获得更多回报。7月16日,朗讯宣布从美国无线运营商威瑞森无线获得价值超过50亿美元的协议。

《商业周刊》:这些跨国公司的中国区在混乱之初就被放弃了,当然有他们自身的原因,但有人说中国本土化人才在跨国公司的发展往往受到“天花板”的制约,也就是说,因为是中国人,西方人不会相信中国人能做好管理,不能晋升到高层。如何看待这种说法?

姜汝祥:高层领导要有战略眼光,讲究诚信、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这些违规的中国人不会意识不到违规的后果,但中国社会很有战略眼光,为获得高层职位付出了很大努力。他们在美国的环境下,专业精神、责任心、职业道德都没有问题。但一旦到了中国,就很难抗拒这种诱惑。这证明他们的原则是相对的,与公司无关。西方人强调,即使你离开一个公司去另一个公司,你也应该保持你的职业道德非常好。这说明在中国特定的市场环境下,中国人和西方人在职业道德的信仰上是有差距的,而这种差距无疑增加了中国人在这些跨国公司中跃居高层的难度。

事实上,跨国公司在中国屡屡曝出高层违规的新闻,是以业绩为导向的中国本土企业文化与跨国公司全球企业文化之间的文化冲突。因为这些来自大销售的中国高层管理者更注重短期行为,有时并不完全了解跨国公司真正的全球文化和理念。对比这些中国CEO和全球CEO在媒体上的发言,我们往往会发现一些似是而非的地方,与全球文化不太相符。

文化是在苦难之后形成的。当大家都在过好日子的时候,文化可能不会表现出太大的作用,但是当苦难来临时,它就显示出了它的力量。曾经有一家跨国公司,一直倡导“企业文化就是大家庭文化”。公司业绩好的时候,公司里每个人都各奔东西,但是当公司后期发展坎坷的时候,公司里的员工突然团结起来,很多人并没有像预期的那样离开公司,因为他们认为公司过去对自己很好,这个时候不应该背叛公司,而应该留下来和公司共度难关。这就是文化的作用。

另一家跨国公司,曾经是IT行业的老大,有一段时间发展停滞,人们认为这家公司不再辉煌。然而,该公司从消费品行业聘请了一位没有高科技背景的CEO。CEO上任后对公司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但他改变的只是公司懒惰的一面,而是推广了公司企业文化的另一面——“以自我为中心”。他在各种场合的言论传递出“我们是一家优秀的公司”的信息,骨子里充满了“我是老板”的荣誉感,信息量极大。在经历了10年的停滞和改革之后,这家公司重回IT老大的宝座。

而这两家公司的中国,在各种场合,更多的把企业的发展归结于产品和业务的进步。他们无法理解一个公司复苏的真正力量来自于长期的企业文化,而不仅仅是一些产品和几个大单子。当中国的这些* * *人都缺乏这样的认识,又怎么能指望自己的员工有国际化的视野呢?

我曾经写过一篇关于P&G中国公司如何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的文章。我很快收到一封来自酒店经理的电子邮件。他奇怪地问:“为什么我接触的P&G销售人员不是这样的?”因为业务原因,P&G经常有很多销售人员出差,所以有一些酒店有长期合同。酒店经理在宝洁签约的酒店工作,在他眼里,这些P&G的销售人员素质很差,经常提出不合理的要求。

原因很简单。P&G没有把普通消费者和酒店服务人员放在同一个层面上,也就是说,这些P&G的销售人员对待顾客和供应商的态度完全不同。当他们以个人身份购买P&G产品时,他们没有意识到这些酒店员工是普通消费者。根据P&G全球公司的理念,所有客户和供应商都应该得到平等对待。但P&G在中国的销售人员并没有考虑保持这种服务理念。

《商业周刊》:你的意思是跨国公司的全球文化理念在中国发生了转变。其中国子公司的行为,往往掺杂了很多原本全球文化观念中没有的东西,偏离了原本的轨道。

姜汝祥:是的,文化理解上的偏差使得中国这个跨国公司不能胜任他的职位,并不是因为西方人对中国人有偏见,导致中国人无法晋升到最高管理层。一个很有说服力的例子是,第一批在华跨国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只是在公司之间跳来跳去,却没有晋升到更高的层次。

商业周刊:从近期跨国公司在华的一系列人事变动来看,您认为未来跨国公司在华管理层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姜汝祥:当中国市场变得越来越重要时,企业的中国本土文化将越来越有与全球文化讨价还价的能力,所以这种文化冲突迟早会到来。近日,这些“自查”行为所揭露的违规行为的主角,最终都是手机关机,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这些人的消失,或许意味着跨国公司可以默许在中国采取违法行为来实现业绩的时代正在慢慢走向终结。

中国正在从一个只为集团贡献利润的现金流市场成长为跨国公司的主流市场。跨国公司会将中国市场视为战略要地,因此希望将中国公司的本土文化吸收到全球企业文化体系中。当港台和中国大陆的企业水平不足以完成这一任务时,公司就会派西方人来完成这一转型。对于一个主流市场来说,跨国公司会把资源集中在这个地方,不惜成本到顶。人们会逐渐看到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研究院,中国区直接晋升全球CEO,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另一方面,中国正变得越来越国际化。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后,政府在经济领域的作用越来越小。因此,经济活动中对政府关系的依赖越来越小。为了适应对外开放的大格局,政府对自身的监管越来越严格,中民的本土化资源优势在弱化。

一个漫画事件是,朗讯披露在华行贿事件后,人们预期其在华业绩将受损。未经证实的消息称,那些涉嫌受贿的企业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继续与朗讯公司签约。在过去的两个月里,朗讯从中国的老客户那里拿回了三个大订单。朗讯的行为说明,在公司内部,行贿是不可行的,所以在中国受贿的人不可能像以前那样要求朗讯。

这一系列事件表明,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西方人来中国,接任港台人士的高级管理职位。中国大环境的变化会导致诚信、职业道德等新生事物的变化,这将在10-15年内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