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心理学毕业论文范文
积极心理学理念在护理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
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大创新,不同于传统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和重点。将积极心理学引入护理心理学教学,创新教学方法,体现护理教学的积极方面,培养护生的人文精神和积极的心理品质。基于此,首先阐述积极心理学和护理心理学的概念和发展,然后探讨积极心理学在临床护理和护理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使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概念;护理心理学教学;app应用
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领域的一场革命,它揭示了不同于传统心理学的心理状态。是一种以心理学为主要研究手段研究人类道德和力量的积极心理学思潮[1?2]。护理心理学是以护理情境和个体相关功能为主要出发点,研究心理活动产生和发展规律的学科。将积极心理学的理念运用到护理心理学的教学中,可以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提高教学质量。
1积极心理学概念与护理心理学
1.1积极心理学概念
积极心理学的出现以2000年一篇题为《积极心理学导论》的论文为标志[3?[4],在传统心理学的基础上,开辟了一个新的实证研究方向,这是一场心理学革命。积极心理学更注重用科学的方法研究幸福,从积极的角度研究人的心理素质,关注人的心理健康,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在研究方法上,积极心理学既吸收了传统主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又融合了人本主义的实证分析和现象学方法,使积极心理学在早期就受到心理学家的广泛关注。另外,积极心理学更注重实证应用,但这并不意味着积极心理学排斥非实证的研究方法。总的来说,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实验法、调查法、实证法、实证分析法和访谈法。各种方法的结合为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和发展开辟了新的方向。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涵盖了许多方面,包括对积极的主观体验、积极的人格特质和积极的社会环境的研究。首先,积极心理学的重点是改善个体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态度,使个体在每个时期的态度都趋于积极的发展方向。针对过去,主要研究前世或前世的正面经验;针对当下,本文主要研究了当下生活的幸福指数和幸福指数的积极体验;针对未来,本文主要研究乐观主义的积极体验和对未来生活的希望。其次,积极人格特质需要以积极心理学为基础,根本原因是积极心理学的前提是个体的自我管理、定向和适应能力。这种人格特质是通过个人的实践能力和潜在能力的强化。当强化的能力演变成具体的工作方式时,就会形成积极的人格特质。最后,良好积极的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对个体的人生发展极其重要,可以帮助个体实现健康成长和自我目标。周围环境充满消极因素,会导致个体不健康的情绪成长和行为模式,影响个体心理的长远发展。积极心理学既继承了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心理学的核心价值观,又弥补了心理学中的不足和缺陷。积极心理学不仅提供信息,而且改变信息,覆盖更少的信息,揭示更多你的内心。传统心理学研究的是心理负面情绪,表现的是人类个体的缺点、症状和固有缺陷,而很少解释人类的潜力和优势。在传统心理学的影响下,人类似乎把自己限制在了一个合理的活动范围内的黑暗可鄙的领域。而积极心理学更注重对人性积极方面的研究,强调对人性的价值和优点的研究,兼顾社会个体和社会方面,在积极心理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1.2护理心理学
护理心理学是以护理情境和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为主要出发点,研究特定护理情境下社会个体心理活动发展变化规律的学科。护理心理学是护理工作的主要分支,不仅包括对病人心理活动规律的研究,还需要研究护理人员的心理活动规律。护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护理工作的进步和发展,护理工作的内容也逐渐从单纯的生活护理发展到重视专科护理和心理咨询的护理体系。
2积极心理学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2.1积极心理学在护士中的应用
临床护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一些护士在职业生涯中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甚至在心理上倾向于离职,使自己处于不利的职业境地。另一方面,护士对自己的职业形成正确的认识,从职业的满足感和幸福感出发,可以让护士更加珍惜职业,缓解职业倦怠感。有研究表明,引导护士更多地了解职业的好处,获得职业利益感,可以逐步增进护士与职业之间的情感,激发护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护士的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使护士的留职意向更加明确。积极心理学家还发现,乐观的态度也可以后天获得。通过学习和掌握乐观的心态,可以有效避免护士在繁重工作压力下的抑郁和悲观情绪,大大提高护士的健康水平和职业幸福感。可见,对护理人员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和暗示,对其心理状态和职业素质有显著影响。如果护士在工作中能重视职业心理健康和心理状态的评估,就能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善其心理健康问题。
2.2积极心理学在心理护理中的应用
随着人们对心理因素的日益重视和广泛关注,心理护理逐渐成为临床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传统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单纯修补问题很难满足个体对幸福的获得和追求。在积极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积极心理学指出,缓解痛苦和建立幸福是两个独立的个体,但当两者充分结合、相辅相成时,就被视为完整的心理学,即既能缓解痛苦,又能增强幸福。在临床心理护理评估中,护士不仅要收集患者的负面体验,还要收集积极的、快乐的体验进行评估。护士应该以真诚的态度和真实的方式评估和讨论病人的创伤和痛苦。积极心理学的应用可以从主观上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和情绪,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使其积极配合临床治疗,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护士要从患者积极心理品质缺失的部分,认识到患者的心理问题,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方法和心理护理方案。在临床上通过积极的心理干预,可以在减轻患者痛苦、增强心理健康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3积极心理学在护理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3.1培养护生的职业情感和职业素质
对于护生来说,护理老师的言谈举止和人格魅力会影响他们对护理工作的态度和职业理念,甚至在护理生日后的护理工作中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因此,护理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科学、积极的工作价值观,以稳定护生或临床实习护生的职业价值取向。对于护理专业来说,专业态度与资历有一定的内在联系,护生的专业态度会影响护理职业的稳定和发展。作为护理教师,运用情感教学法可以充分调动护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加他们对护理工作的热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觉性。随着护理模式的不断转变,护生队伍中不仅包括女护生[5?6],同时也扩充了大量的男护生。与女护生相比,男护生对护理专业的认知、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存在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护理教师应加强与男护生的交流与沟通,了解男护生的思想动态,用欣赏的态度对待男护生。同时,护理教师也可以向护生介绍自己的护理经验,让护生真切感受到自己作为一名优秀护理人员所具备的专业知识和心理素养。护理教师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让护生清楚一名优秀的护理人员不仅要准确掌握专业知识和护理常识,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只有把高超的医术和积极的心理素质充分结合起来,才能延长护理生涯。另外,护理老师也可以用社会上的正面事例作为教学案例。通过教学,护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心理护理的重要价值,增加职业认同感、自豪感和归属感,从而形成更加稳定、坚定、积极的职业心理和态度。
3.2体现护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对于护生来说,护生对护理心理学的知识更感兴趣,但护理心理学教学中的观点和理论相对抽象、枯燥、乏味,目前的教学模式仍处于片面灌输的状态,忽视了护理心理学理论与临床护理实践的结合。积极心理学在护理心理学中的应用更加注重护生积极情绪和心理的培养,更加注重在日常交往中保持乐观的态度和主观幸福感,避免护生对周围事件和环境的被动体验,大大改善护生的应激反应,加强护生的健康心理管理,更加注重体现护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重要作用。此外,在课程教学中,应融入危机干预的相关知识点,对护生进行生命安全教育,鼓励护生积极探索生命的意义。同时也指导护生如何应对护理工作中的突发事件,有效保护自身和患者的人身安全。
3.3重视社会服务和人文关怀
随着医学技术和医学理念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医学的人文关怀精神和社会服务功能。积极心理学在护理心理学中的应用目标之一是寻求对人的人文关怀和终极关怀,但目前护理教学中仍忽视人文关怀和终极关怀的教学,单纯重视医学技术的教育。在这种情况下,护生对护理工作的认知就变成了重视疾病的护理和治疗,忽视了对病人的护理和护患之间的沟通与交流[7?8]。在这种培养模式下,护生在临床工作中缺乏人文知识,增加了护患矛盾的发生率。针对这种情况,护理教师在教学中应更加重视护生的情感教育和人文关怀教育,全面贯彻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原则和人文关怀理念,将人文关怀运用到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计划、具体护理实施和评价中,体现积极心理学的重要价值。
4结论
综上所述,将积极心理学引入护理心理学教学,不仅实现了护理科学与心理学理论的相互对应,也符合护理人员的培养目标和人文关怀精神。总之,积极心理学在护理心理学中的应用对提高护生的专业技能、专业素质、心理素质和主观积极性具有重要价值,能促进护生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资料:
[1]刘崧,李英。积极心理学在现代护理和护理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报,2014,(11):46?47.
[2]高明。积极心理学在高职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4(3):111?112.
[3]刘振兴,潘树波。积极心理学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9 (18): 108?109.
[4]齐越,秦杰,方巍,等.积极心理干预对提高消化性溃疡患者主观幸福感的效果观察[J].现代临床护理,2013,11 (12): 32?35.
[5]吕薇,孟丽娟,王会杰。积极心理学指导下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课程体系的构建——以护理专业为例[J].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13,10 (1): 22?25,39.
[6]雷美英,李,,,等.积极心理学理论与方法在军事心理服务中的应用[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3,27 (4): 287?289.
[7]吴静,刘,莎莎,等.心理积极力量评估工具在护理领域的应用现状与展望[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 (4): 34?37.
[8]张芳,陈建平,何林丽。积极心理沟通模式教育对中专护理实习生社交回避和苦恼的影响[J].中国现代护理杂志,2014,20 (5): 592?594.
护理心理学论文II:循证护理精神健康论文
1数据和方法
1.1的临床数据
将50例20111至2065438+3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5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从33岁到75岁不等,平均年龄(52.42?15.84)岁;眼压6.68 ~ 8.28 kPa,平均(7.54?1.41)kPa;文化程度:小学4例,初中13例,高中6例,大专以上2例。对照组25例,其中男性65438±03,女性65438±02;年龄从33岁到75岁不等,平均年龄(52.38?15.25)岁;眼压6.68 ~ 8.28 kPa,平均(7.62?1.36)千帕;文化程度:小学3例,初中12例,高中6例,大专以上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眼压、受教育程度等临床资料上无显著性差异(P & gt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眼科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2.1循证问题
经护士长领导的EBN小组集体讨论,确定?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焦虑?抑郁症?然后呢。睡眠质量?作为这项研究中的循证问题。
1.2.2循证支持
将上述循证问题输入万芳数据资源、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等数据库,查阅近五年国内研究的相关文献资料,查阅PubMed、HighWirePress中的外文资料,寻找文献支持。
1.2.3循证评价
团队成员认真研究文献,并请我科硕士生、博士生帮助复习外文资料,指导团队成员对国外研究证据进行评价,总结国内外最佳研究数据,结合我科护理实践经验,客观评价证据的可靠性、真实性和科学性,优化最佳护理证据。
1.2.4循证应用
根据最佳证据,结合护理经验和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1)护理:术前遵医嘱给予降眼压药物。术后严密观察滤过泡和前房的形成、瞳孔和房水的大小和位置,每天测量眼压。给予糖皮质激素和高渗溶液脱水,促进前房形成。术后第四天进行眼球按摩(手指沿下眼睑表面间歇按压眼球,或交替按压上眼睑眼球),加速房水排出。②心理护理:真诚、微笑、热情地接待进入科室的患者,缓解患者在陌生环境中的紧张、焦虑、恐惧情绪。根据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和病情,对患者的心理健康和认知水平进行评估,告知手术和麻醉的简要流程,缓解围手术期的紧张、焦虑、恐惧、抑郁等负面情绪。组织康复患者陈述意见,打消患者心理顾虑,鼓励家属给予家庭情感和生活支持。③睡眠护理:加强基础护理,为患者睡眠提供良好的病房环境,术前不喝咖啡或浓茶,保持镇静和放松,听舒缓的音乐,温水泡脚,睡前喝一杯热牛奶。夜间护理巡逻或治疗时,尽量避免大声喧哗、柔和的灯光等。
1.3观察指数
观察护理前(入院后1天)和出院后(出院前1天)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的变化,记录两组患者改良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的变化,总分10 ~ 50分。23分表示睡眠障碍,睡眠质量与分数成反比。
1.4统计方法
数据用SPSS16.0软件处理,测量数据用(?s)表示计数数据在?2检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年级数据用Ridit分析。
2个结果
2.1心理健康
前两组SAS和SDS评分较高,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gt0.05);护理后,两组明显下降(P
2.2睡眠质量
观察组护理前SRSS评分为(26.56?1.87),护理后(19.38+02?2.32)分;对照组护理前为(26.04?1.77),护理后(20.32?1.75)点。两组患者的SRSS评分在护理后均明显下降(P
3讨论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是小梁网被虹膜阻断,导致房水循环受阻,眼压升高压迫视神经,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导致失明。文献表明,患者的神经症性倾向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睡眠是人体新陈代谢的生理需求,不仅能恢复精力,还能提高免疫力,促进术后康复。循证护理是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理念的延伸,通过批判性思维寻求最佳护理方案,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我们的目标是什么?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焦虑?抑郁症?然后呢。睡眠质量?查阅文献等循证问题,EBN小组集体讨论总结出最佳护理证据,结合科室实际护理经验,充分考虑患者心理、精神、社会、病情等综合需求,制定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显著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显示观察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不良心理的改善客观上有利于睡眠质量的提高,同时采取个性化的睡眠指导,促进患者睡眠质量的提高。
4结论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能显著提高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改善睡眠质量。
情境教学法在护理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传统的护理心理学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护理心理学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教师合理地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融入到护理心理学的教学情境中,自觉学习。情境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区别在于,情境教学法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打破了传统教学法中的条条框框,在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科学的角度来说,人的右脑是用来分析形象的东西的,左脑是用来分析抽象的东西的。情境教学法是在心理学和生理学的基础上产生的。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情境感受拓展想象力,增强对教材的理解和记忆,有利于开发学生大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将教学情境与学生情感融为一体,从而提高护理心理学课堂教学效率。情境教学法的教学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其中讲故事是最重要的情境教学法。
2情境教学法在护理心理学教学中的对策
2.1场景导入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过于注重护理心理学理论知识的讲解,忽视了护理心理学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相关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相对较差。在护理心理学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进而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在情境教学法下,教师必须做好教学准备,良好的开端非常重要。在一门课程开始时,如果教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学生就能真正参与进来。护理心理学教师可以设置新颖的标题,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
案例:老师在讲解吗?现场急救?在知识之前,我先给你讲一个真实的故事:?2014年,某国举办动物展。一只狮子在表演过程中被驯兽师激怒,随后咬了驯兽师一口后冲出表演围栏,咬伤了几名观众,最终逃脱。如果你在看演出,在120到达现场之前,你能为伤者做些什么?这个小故事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介绍了教学内容,然后老师提问:在急救护理中应该先保护伤者的哪个部位,为什么?再次提问,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心中有疑问,希望在课堂上找到答案。在情境教学法下,学生不仅可以学到课本上的基础知识,还可以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储备。
2.2创设情境
护理心理学教师在课程开展前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合理设计情境,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在情境教学法下,教师应注意以下问题:首先,教师应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学生被动学习,学生无法参与教学,教学效率低下。情境教学要求学生参与护理心理学的教学。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向学生传授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而不是被动学习。第二,教师要合理插入案例,创设情境。在护理心理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讲解临床病理学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临床病例均来自现实生活,是一种普遍现象,将课堂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恰当的例子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复习所学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上,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小组成员结合所学进行实际表演,并在表演过程中分析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在情境教学中,教师要多与学生交流,缩短师生距离,了解学生的情绪变化。
2.3调动积极性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学生先听课再练习,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长期被动学习,教学效果不理想。在情境教学模式下,护理心理学教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收集教学所需资料,设计情境台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老师也可以在课前让学生通过网络等渠道查找相关资料,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开阔视野。在情境教学法下,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增强学生的沟通合作意识,进而增强班级凝聚力。护理心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相关专业的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理论教学无法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在情境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举例让学生参与其中,从而亲身体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4教学总结
在护理心理学课程结束之前,教师可以根据思维模式画出一个完整的思路。如果学生学习认真,可以记住老师讲解的内容,在老师总结的过程中,跟着老师的思路复习所学内容。比如:老师讲解后?微循环病理学?了解后可以得出以下思路,持续缺氧-乳酸增加-血管舒张,血管仍保持收缩。通过以上变化,患者的表现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血液循环量逐渐减少。第二,器官内部的血液供应在逐渐减少。第三,器官功能降低。在总结知识的过程中,老师无法自己分析总结。教师要合理提问,让学生独立分析,学会解决问题。
2.5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护理心理学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对教学效率有很大影响。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认识到加强教师培训的重要性,加大教师培训的资金投入。培训教师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送教师出去学习;另一种是邀请专业人士到学院召开座谈会,让老师们互相交流经验,提高专业水平和文化素养。高职院校还必须在教师内部建立奖励机制,对表现优秀的教师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对表现不好的教师进行适当的惩罚。
3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