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港开发区概况
区内的京唐港,是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提出的“北方港口”,“大如纽约”,“世界贸易门户”。开发区和港口统一规划,同步开发建设,相互依托,共同发展。
唐山港开发区不仅具有良好的建设条件,而且具有独特的发展优势。第一,区位优势明显。临港开发区位于京津唐一级经济区网络和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开放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二是交通便利。滦港铁路已与国铁接轨投入运营,唐山港、滦港、环渤海公路已建成通车。京哈、津唐、唐刚高速和唐山西外环在唐山形成了“X+O”高速公路网,大大缩短了开发区与北京的时空距离,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第三,港口腹地广阔。京唐港的经济腹地不仅覆盖河北,还覆盖北京等地,并辐射到三北地区。腹地经济发展迅速,每年有大量货物通过京唐港吞入吐出。四是地域辽阔,项目建设用地全部为国有滩涂,不占用耕地,不需要搬迁,不受国家耕地审批条件限制。
按照“以港建区,以区促港”的原则;基础先行,项目开工;按照“引进国外资源,滚动发展”的建设发展思路,海港开发区自1993成立以来,各项建设取得长足进步,经济实力稳步提升。2005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20.2亿元,同比增长66.7%;销售收入达到80.5亿元,同比增长865,438+0.4%;财政收入达到5.5亿元,同比增长11.1%;出口创汇6000万美元,同比增长1.32%;实际利用外资4465438美元+50万美元,同比增长26.8%;实际引进内资47亿元,同比增长161%;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0.34亿元,同比增长119.35%。各项经济指标达到建区以来的最高水平,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
环境也是生产力。按照“开大格局、建大框架、接大项目”的总体思路,加大投入,适度超前,掀起基础设施建设新高潮。2005年,投入6400多万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工程,新增城市道路5.4公里,形成长35公里的“六纵五横”路网;完善重点项目相关配套工程,22万伏变电站、2座65,438+065,438+0,000伏变电站相继投入使用,完成恒通公司、大唐电厂铁路专用线建设,确保重点项目按时投产;二期供水工程、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项目已经启动,为项目建设和城市发展搭建了平台。
开发区建立的投资审批一站式服务体系、项目建设全方位服务体系、企业投产后定期服务体系,使项目实现了从洽谈到竣工投产的全程跟踪服务。并通过定期召开区内企业负责人座谈会,深入企业走访调研,广泛听取企业呼声,尽最大努力为客商排忧解难,让投资者入区安心、落户安心、生活舒心、发展有信心。
这个项目是开发区的生命。大唐王滩电厂1#、2#机组正式并网发电;唐山嘉华煤化工项目一期已投产,形成654.38+0万吨焦炭年生产能力;唐山恒通集团涂层板项目已形成年产60万吨热镀锌板的生产能力。煤化工、精细钢材、电力、能源等支柱产业初步形成。大型项目和配套项目正在迅速聚集。开滦精煤焦化厂引进的年产25万吨甲醇项目和投资4.9亿元的煤焦油深加工项目即将开工建设,促进了经济的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项目增资扩股掀起高潮。恒通公司投资75亿元的超薄不锈钢项目获得省发改委批复,麦迪逊建材、通用化工等项目增资扩股,增资金额达到6543.8+006亿美元。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厦门国贸集团液体化工中转站项目、中材水泥装备制造项目、大米深加工项目、机动车后续转向灯项目、大型建材物流中心项目已正式签约。中石燃气20万吨液体化工码及储存项目正在积极洽谈中。全年新开工项目14个,计划开工项目11个,总投资25亿元。港口开发区日益成为国内外客商投资的热土。
作为唐山实施“以港兴市,促进生产力向沿海布局”的“龙头工程”,京唐港1989于8月开工建设,已建成1号、2号两个港池,形成1.5-5,具备杂、杂、多用途、集装箱、煤炭、水泥、液化石油气等多种功能。商品涵盖十几大类,几十个品种。航线通达国内90多个港口,与34个国家和地区的港口建立了业务联系。京唐港已发展成为服务京津唐及华北、西北地区的区域性重要港口之一,成为唐山现有经济资源中最具辐射力和凝聚力的基础资源。2005年,京唐港货物吞吐量3322万吨,同比增长30.9%,在全国沿海港口中排名19。
唐山港开发区作为海港-南堡-曹妃甸沿海经济带的重要支撑点,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恒通镀锌彩板、北京焦化厂、能源酒精、不锈钢、玉米深加工等项目的不断投产和建成,到2007年,唐山港开发区GDP将达到6543.8+00亿元以上,开发区财政收入将达到7亿元以上。形成对城市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初步现代化水平拉动作用更加明显的临港工贸城市。随着京唐港和王滩港功能的进一步完善,曹妃甸工业区进口矿石码头已基本建成。到2007年,两个港口的吞吐量可达5000万吨,收入可达9亿元。京唐港已初步建成以工业港为特色的现代化国际贸易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