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改增对企业财务会有什么影响?
(一)税收负担的影响
从税负来看,营改增对小规模企业纳税人和普通纳税人的作用更加明显。营改增可以有效降低小规模企业税率,提高现代服务业可抵扣税额和范围,提高可抵扣税额在交通运输支出中的比重。从行业来看,营改增增加了交通运输业的可抵扣税负,税率由原来的3%提高到11%。但由于税负波动较小,在实际征收过程中,部分企业税负并未大幅下降。对于一些不可抵扣的资产行业和劳务行业,税负差异较大,部分企业税负不但没有降低,反而呈上升趋势。在进行税制改革时,要充分考虑这些企业的利益,合理调整税率,或者重新确定应纳税额。企业要关注国家法律法规,针对问题申请财政补贴,提高利益,避免损失。
(二)会计的影响
营业税改革对企业会计产生了重大影响。征收营业税时,没有销项税和进项税,相关收入只需据实入账,成本以实际支出为准。但营改增实施后,收入入账的方式和原则已经完全改变。比如服务业,营业税改增值税后,销项税要按照税率抵扣,成本也要从进项税中抵扣。销项税和进项税都用“应交税金”进行核算,当期应交税金相当于销项税和进项税的总差额。在营业税会计中,可以简单地用收入额或收支差额直接乘以税率来计算税款。因此,从会计核算的角度来看,营改增后,税收、成本和相关收益的核算方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企业的财务管理也随着核算方法的变化而变化。试点企业和非试点企业的核算方法不一致。因为营改增没有一次性推广,只是在部分地区试点,增加了部分跨地区企业的核算难度。这部分跨地区企业需要调整不同的税种,衔接不同的计税方法,企业会计核算难度较大。对于一体化企业,对核算的要求更高。如果在业务改革过程中,整合后的企业不能明确业务性质,不能对各类业务进行明细核算,那么企业的会计核算将按照高税税种进行。目前大部分服务业都属于综合性企业。为了减轻中小企业的税收负担,应分别核算不同税种的业务。
(三)发票管理的影响
营改增也对发票管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比如征收营业税时,服务企业只需开具税务发票。但营业税改革实施后,由于销项税和进项税分开,企业发票的管理更加规范和严格。增值税发票管理分为小规模纳税人和普通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使用的发票只有一种,即普通发票,在发票管理上类似于营业税发票管理。一般纳税人的发票分为普通发票和专用发票两种,税务部对发票的使用也有明确规定。由于增值税涉及抵扣税款,发票使用不当会给企业造成法律风险。增值税发票的限额较低,与营业税发票的限额不同。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发票限额一般为65438+万元,与服务业业务限额相差甚远。申请高额发票时,耗时较长,不利于业务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