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103天文学
赤经:01:33.2(小时:米)
赤纬:+60: 42(度:米)
与地球的距离:8.5(公里)
表观星等:7.4 (mag)
视直径:6.0(弧分)蓝亮星是疏散星团M103中最突出的一组。疏散星团中的恒星被一团气体慢慢凝聚,这些恒星会慢慢散开。在形成的恒星中,最亮、最蓝、最重的恒星已经耗尽了核燃料,在超新星爆炸中毁灭了自己。
根据理论计算的推断,M103中最亮的主序星的寿命约为2000万年,即M103中最亮的主序星可见于2000万年前。事实上,在星团的中心附近,你可以看到一颗蓝色的主序星,但现在它已经离开了主序带,演变成了一颗红巨星。一般来说,与大质量的蓝色恒星相比,像太阳这样的黄色恒星在疏散星团中更暗、更不明显。1945年5月9日,苏联红军在柏林广场举行盛大阅兵式,庆祝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这次阅兵
世界上的“明星”武器是苏联最近装备的IS-3(斯大林-3)重型坦克。浩浩荡荡的IS-3重型坦克车队隆隆驶过柏林广场,犹如猛虎下山。它低矮的外形、厚重的装甲、长长的炮管和龟壳般的炮塔给参观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红营朋友骄傲,西方军事家惶恐。这就是著名的“IS-3休克”。为了对抗“IS-3冲击”,美国研制了M103重型坦克,英国研制了“征服者”重型坦克。事实上,在二战末期,美国陆军已经研制了几种试验性重型坦克,包括T29、T30、T32、T34等重型坦克。其中,最接近成熟的是T34重型坦克。它是在T30重型坦克的基础上研制成功的。使用60倍口径120mm线膛炮,战斗总重量达到70吨。但由于T34重型坦克太重,只停留在样机研制阶段。
1946 65438+10月19美国陆军军械局决定在战后发展轻、中、重型坦克。决定发展重型坦克的直接原因是“IS-3冲击”的影响。1946年5月14日,美国克莱斯勒公司以“K坦克”的名义提出了重型坦克的新设计方案。上面提到的几款重型坦克原型车都是克莱斯勒设计的,所以该公司有一个开发新型重型坦克的好主意。1948 65438+2月,美国陆军与克莱斯勒公司签署了研制合同,研制代号为T43的重型坦克。1951年6月,公司完成原型车的试制,开始在阿伯丁试验场进行各项测试。1953正式定型为M103重型坦克。1956正式纳入美军装备序列,开始装备驻西德美军部队。在使用中发现M103坦克存在诸多问题,被认为“不适合在前线使用”。由此,对生产的M103坦克进行了150多项技术改造。M103重型坦克的最终用户是美国海军陆战队,一直使用到1973年退役。
M103重型坦克的装备数量不详,其中300辆参加了朝鲜战争。
垂死的英雄
M103重型坦克作为M47/M48中型坦克的火力支援坦克。试想一下,在欧洲战场,如果遇到苏联IS-3这样的重型坦克,可以拿M103重型坦克与之抗衡。但是,一方面,M103重型坦克容易出现故障,可靠性太差;其次,M103重型坦克有点生不逢时。20世纪50年代末,美军已经在研制新型M60主战坦克。60年代初,M60主战坦克在性能上已经完全接近或超过M103重型坦克。这让M103重型坦克有种“英雄迟暮”的感觉。
就这样,M103重型坦克从欧洲一线战场退役,转到了美国的海军陆战队。没过多久,美国海军陆战队将其改装成M51坦克救援车,主要用于海滩等松软地面的救援行动。M51坦克救援车战斗总重55吨,最大提升能力30吨,最大牵引力45吨。在结构上,履带上方的滑轮数量从6个减少到4个。
“人留名,雁留声”。退役的M103重型坦克不仅在阿伯丁试验场展出,还在美国一座城市的花园里展出。M103重型坦克的“巨无霸”姿态总是让参观者驻足。美军在设计M103重型坦克之初,就把火力性能放在首位,其次才是装甲防护和机动性。M103的主战武器是1 M58型120mm线膛炮,炮管长度是口径的60倍,采用垂直后膛,有双膛炮口制退器和火炮膛内发烟装置,高低射程为-8 ~+15度,由液压机构控制,采用分装弹药。弹药的类型如下。发射穿甲弹时,在30度的命中角和914米的射击距离下,可击穿221毫米厚的钢装甲。发射穿甲弹时的穿甲厚度为330mm:发射榴弹时的最大射程为23150m。虽然是分装弹,但因为有两个装弹机,实际射速还是达到了每分钟5发。
火控系统包括:M14机电模拟弹道计算机、M15立体测距仪、M29炮手主瞄准镜、M102望远瞄准镜、象限仪、双向稳定器和炮塔驱动装置等。测距仪结合主瞄准镜,测距范围457-4572米,放大倍数8.6倍。辅助瞄准器的放大倍数是8倍。按照20世纪50年代的标准,这套火控系统是相当先进的。
辅助武器为两挺7.62mm并列机枪和1 12.7mm高射机枪。7.62毫米机枪射速400-500发/分,最大射程3200米,弹药基数5250发。12.7mm机枪射速450-550发/分,最大射程6821m,弹药基数1000发,可由指挥塔内指挥人员遥控发射。
M103重型坦克的动力装置是特尔达因大陆公司的AVDS-1790-7C V型12缸风冷汽油机,是最成功的。
传动比为810马力,配备CD 850-4A液力机械变速箱,两个前进档,1倒档,可实现中央转向。资深的武器迷可能会发现,这种动力传递装置和M48坦克上的几乎一样,战斗总重量增加了近10吨。这是M103坦克机动性略差的主要原因。动作装置采用独立扭杆弹簧悬挂装置,1、2、5、6、7负重轮配有液压减震器。和M48坦克一样,履带是T11mm金属橡胶履带。坦克最大速度33.8km/h,最大行程168km。可以认为M103坦克的机动性稍差,并不是因为美国和美国的坦克设计师设计不出更好的动力装置,而是设计指导思想不同。
在操控性方面,M103坦克的“亮点”在于方向盘,操控性好,乘客不易疲劳。动力传动装置的维护也很方便。
M103重型坦克车体采用铸钢装甲焊接而成。车体前装甲厚度为110—127mm,侧装甲厚度为76mm,后装甲厚度为25mm。炮塔是铸造的,但尾舱底部是焊接的。炮塔各部分装甲厚度达到114 mm,炮盾装甲厚度达到178 mm,车厢之间用装甲板隔开。单就装甲厚度而言,M103坦克优于IS-3重型坦克。M103重型坦克* * *有两个改进,分别是A1和A2。A1改进了火控系统和炮塔驱动装置(由液压改为电动),将操纵杆改为方向盘,改进了火炮的固定方式。A2车型的改进主要是将汽油机改为柴油机。M103A2的总战斗重量增加到58吨,使用AVDS-1790-2A V型12缸风冷柴油机。最大功率调整为750马力,与M60主战坦克使用的动力装置相同。
匹配的变速箱也改为改进的CD 850-6A型号。这样虽然单位功率略有降低,但最大速度提高到37 km/h,同时由于油箱容量(从1014升提高到1681升)和柴油机的增加,最大行程提高到480公里。但是从外观上很难区分A1和A2。如果硬要区分的话,A2炮上方的红外大灯可以算是一个识别特征。
坦克9级最大生命值1850HP重量/最大载重量54.39/57.5吨价格3640000银币车组成员1队长(通信兵)
2名炮手
3名司机
4装载机
5装载机发动机马力810/860最大速度34 km/h转弯速度26度/s炮塔移动速度32度/s防弹衣(mm)前203
边51
尾部38炮塔装甲(毫米)前部127
127侧
尾51主炮120mm58载弹量(枚)33杀伤力(HP) 300-500最大穿透力(毫米)336射速(每分钟发数)5.36观察距离(米)390通信距离(米)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