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应该如何进行数字化转型?

随着以5G、AI、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作为工业大国的中国也进入了高速发展。

制造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不仅可以助力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为工厂提高生产效率,还可以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所以,在工业4.0的今天,数字化转型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

但是工厂在准备数字化转型的时候,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实施过程并不是那么顺利。

数字视觉不仅考虑了各种技术,还定义了这些技术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和企业生态系统中如何相互协作。

阻碍企业制定数字化工厂计划的其他因素包括不确定的机会、不明确的经济效益和高昂的投资成本。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企业不仅需要清晰的愿景,更需要“接地气”的数字化战略。

定制数字化转型的目标

很多人会有这样的疑问,说数字化转型,转型到什么程度才算成功?换句话说,如何设定数字化转型的目标?

因为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特点不同,选择目标也不同。如果一定要有共同点,那就是“企业在数字中冷静,让数字像血液一样在企业内部流动。”

对于已经完成数字化转型的企业来说,理想的情况应该是这样的:企业所有的内部/外部交互都是基于数据的,企业能够快速感知和应对任何细微的外部数据变化。所有企业的决策/评估都是基于客观数据,大家的主观猜测和推断不会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

如果一定要做一个客观的细分,应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1.领导转型

如果一把手、总经理、CEO不转型,要进一步推动他们会非常困难,所以必须要有领导力转型,实现数字化转型对整个业务的价值。

2.信息和数据转换

很重要的一点是,信息和数据产生的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将来会成为企业转型的一个目标,可能是考核各个部门的一个很重要的目标。

3.数字技术的保证

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不仅仅是IT系统的建设和升级,更需要IT系统的支撑。除了企业使用的管理和生产软件,我们还需要一个自动实时的大数据分析引擎来帮助我们处理大量的数据。同时,也可以逐步引入集体服务所需的远程协助、虚拟现实等技术。这是我们所有的日常工作和交流被数字化和转换的技术基础。

4.构建新的业务框架

这里的业务框架主要关注企业内部。对于企业内不同的团队、部门甚至子公司,可以打通期间的数字壁垒,让数据以同样的标准在企业内流动。

5.构建新的生态系统

如果说第二点是练好内功,构建生态系统就是打造一个全新的外部数字环境。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影响企业上下游的生态环境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一方面,数字化环境建成后,上下游效率会大大提高;另一方面也是行业内一个企业的壁垒。

建立一个试点项目

数字化的经济效益有时不容易量化,在初始阶段,团队只能提供非常有限的技术概念和演示,这可能很难赢得资金和利益相关者的认可。

解决这些问题的手段就是试点,企业通过试点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向整个组织展示速赢的成果并获得他们的认可,进而赢得大规模推广的资金。由于数字化工厂可能会给整个劳动力带来深远的变化,因此有必要让工人参与试点工作。

在一两个生产基地,将数字化工程设计垂直整合到实时数据支持的生产计划中,是一个可行的试点方案。通过在主要生产设备上安装传感器和执行器,或者通过使用数据分析来探索预测性维护方案,也可以获得初步结果。

也可以将特定工厂的特定产品线数字化,作为持续学习和优化的机会。当然,企业也可以考虑与初创企业、大学或行业组织等外部数字化领导者合作,加快数字化创新的步伐。

推动工厂的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工厂之路是一条转型之路。与其他转型一样,管理变革及其对员工的影响是成功的关键。

尽早和员工一起投入培训和继续教育,这将被数字化工厂带来的效率提升所抵消。

数字化环境的培育必须有领导层的全力支持,高层必须将数字化工厂战略作为工作重点,摒弃保守态度,加快项目审批流程,使数字化团队加快转型进程。同时,需要设计简洁的报告渠道,确保数字化团队专注于各种增值活动,而不是应付各种行政要求。

在数字化工厂的深远影响下,企业可以扩大甚至彻底改变目前的商业模式,不再只关注生产环节,也有机会扩大在利润丰厚的售后市场的份额,提高利润率,进入新的业务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