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测未来的市场经济?

第一,中国整体市场化进程

1.市场化衡量指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整体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这是毋庸置疑的。然而,用什么指标来描述这一市场化进程,一直存在争议。国际经济自由指数(如传统基金会和弗雷泽研究所的经济自由指数)。该指数旨在对全球范围内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自由度进行评分和排名。国内学者更喜欢用百分比来衡量市场化程度。但需要注意的是,用百分比来衡量市场化程度时,并不是先验地假设100%就是市场化的最高指标或目标模式,理解为相对的进步程度更合理。

由于研究目的不同,在衡量市场化程度时,选取的指标会有所不同。表1显示了NERI指数(即国民经济研究所衡量市场化程度的指数,简称NERI指数)和北师大指数(即外经贸部进出口公平贸易局与北师大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所合作指数,简称北师大指数)的主要内容。虽然有些不同,但主要方面基本上是相同的。为了我们的研究目的,NERI指数可能更好。这是因为北师大指数侧重于从公平贸易的角度宣示中国是市场经济国家,而NERI指数则更笼统地考察一个国家的市场化程度。

2.中国目前整体市场化程度。

如果进一步比较NERI指数和北师大指数,会发现NERI指数侧重于各省区市场化相对排名的变化,即强调横向比较;北师大指数侧重于全国整体市场化的纵向比较。在这方面,用北师大指数来判断中国整体的市场化程度是比较合适的(见表2)。表2列出了北师大指数的33个分指数,让我们对中国的整体市场化有一个全面的印象。这里的指标分值分为五个部分,分值越低,市场化程度越高。其中1最高,5最低(参考美国传统基金会的评分方法)。

通过分析发现,其中5人得到1(占比15.15%),11(占比33.3%),12(占比36.4%),得到4分。这样我们就可以理解为近70%的指标得到2 ~ 3分,即这些指标与目标市场化的距离中等;离目标市场化太远或太近的指标只占30%多一点。综合来看,中国的市场化总体水平也是一个中等程度的市场化(这和“中等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概念完全不同,不要混淆)。按照北师大的换算方法,2001年中国整体市场化程度为69%。

这个数字接近官方判断的60%。例如,原国家经贸委综合司司长李寿生在《经济参考报》(11,2002年9月)撰文指出,从企业和改革的角度看,我国目前的市场化程度约为60%;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邱晓华在北京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举办的“世界经济与中国”高层论坛上指出:中国的市场化进程现已完成60%,经济增长正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格局转变(Sankei.com-China Audit,2003年6月30日)。

这个数字也与国内专家的判断(2003年6月国民经济研究所委托国内30位著名经济学家做出的预测+0)非常吻合(见图1)。近一半的专家认为,中国目前的市场化程度在60% ~ 70%以下。超过1/3的专家认为低于这个水平,只有16.67%的专家认为高于这个数字。一般来说,60% ~ 70%的判断还是比较能接受的。

第二,行业市场化进程

1.当前行业市场化水平

行业的市场化程度主要以非国有化程度来衡量,即非国有经济在各行业中的比重。鉴于数据的可得性,行业的市场化程度以非国有经济部门从业人数占行业从业人数的比重来衡量。

2.未来行业市场化预测

对于行业的市场化,除了准入限制这一最重要的制度性障碍外,还与行业性质有关。比如这个行业能不能“赚钱”,有没有盈利前景,也是需要考虑的。

以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为例,应该说政府不会有太多的准入限制,但非国有资本不愿意进入。根本原因是这个行业的盈利前景很差(至少目前如此)。所以要区分两种情况:一种是非国有经济不能进入(有准入限制),一种是非国有经济不愿意进入(缺乏盈利前景)。但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市场化程度低的行业,大部分是因为准入限制,而不是缺乏盈利前景。

正是由于准入限制和行业垄断是非国有经济发展乃至行业市场化的主要障碍,打破国有垄断、取消准入限制成为改革的新方向。2000年6月5438+10月召开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要打破电力、通信、民航、铁路的垄断:十五计划中增加了公用事业。

为了打破行业垄断,推进市场化进程,中央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比如2003年,中国民用航空局起草了《国内资本投资民航业规定》,比2002年颁布的《外商投资民航业规定》更加开放;有关部门颁布了《外商投资城市规划服务企业管理规定》;建设部制定了加快推进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的意见。与此同时,为了兑现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中国也加快了金融服务业开放的步伐。如《外商投资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条例》、《中外合资外贸公司设立暂行办法》、《关于期货经纪公司接受投资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外国投资者设立投资公司的规定》、《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股权有关税收问题的通知》、《关于设立外商控股、外商独资旅行社的暂行规定》、《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暂行规定》等。

此外,中国将进一步推进国家投融资体制改革,方向是进一步扩大企业包括社会投资的自主权,进一步缩小政府投资的范围和领域;此外,应简化审批程序,为社会投资包括外国投资创造更好的条件。国家发改委投资司一位官员表示,根据这份规划,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将是一个重要方向,其核心应该是收缩政府直接投资范围,全面开放民间投资行业的领域限制。

总之,对行业市场化影响最大的制度性障碍“市场准入”,原则上正在逐步退出。除了一些特殊行业(比如军工),基本没有准入限制。然而,这种准入是渐进的,我们不能指望一夜之间所有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