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双华的商业经历
贸易领域;四年后,杜双华辞职,在北京市朝阳区十八里店创办了北京兴华福利轧钢厂。1992年,杜双华进军河北,次年在家乡河北衡水市创办京华制管厂,奠定了自己的钢铁基础。
经过一系列发展,杜双华汇集了衡水京华制管有限公司、唐山华旗制管有限公司、山东莱芜京华焊管有限公司、广州华旗镀锌钢管有限公司、衡水京华化工有限公司五家生产企业,北京京华四方金属有限公司、北京京华达商贸有限公司、北京京华四方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衡水京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三家贸易公司, Ltd .与衡水京华联运有限公司* * 10企业,于2003年2月以实物出资5.8亿元注册成立京华创新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华创新集团”)并担任董事长。 1992到2003年,正是国内焊管行业突飞猛进的时候,杜双华倾其全部身家创立。
京华创新集团为日照钢铁未来的爆发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截至2009年,北京仍是杜双华钢铁工业的基地之一。在为日照钢铁提供过融资担保的企业名单中,北京四方金属有限公司、北京京华达商贸有限公司、北京京华四方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均位于北京。
如果说京是杜双华仕途的起点,那么冀则是杜双华雄厚实力积聚的地方,也是日照钢铁的主要后方基地。
2003年日照钢铁开工建设时,正好是京华创新集团的前身衡水京华制管厂成立十周年。
十年来,中国焊管行业经历了从边缘产品到爆发式发展,再到产能过剩的发展过程。2001年,国家决定在石油钢管、高压锅炉管等四个方面大力投资钢铁行业。杜双华在媒体披露的一份自述材料中说:“焊管厂投产第二年就赶上了焊管价格暴涨的大好形势。产品供不应求,生产规模急需扩大。”在这一轮投资热潮的背景下,京华创新从原来产值不到200万的小厂发展到2003年产值超过80亿的焊管龙头企业,是当时国内最大的焊管企业,市场占有率超过50%。京华创新在焊管行业的崛起,离不开一个鲜为人知的关键人物——刘凤岐。
杜双华和刘凤岐的关系可以从京华创新名下的“华旗”品牌反映出来:“华旗”二字取自他们的名字。2001至2002年,杜双华还先后成立了唐山华奇制管有限公司和广州华奇镀锌钢管有限公司。
刘凤岐现为天津启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除此之外,公开信息中几乎没有关于刘凤岐的其他信息。
与被称为“中国第一村”的大邱庄老板余关系密切:曾任天津尧舜集团副总裁。天津尧舜集团是于于1992 11年6月成立的四家集团公司之一。此外,2004年由刘凤岐出资成立的天津启丰集团就坐落在大邱庄。90年代中国焊管业主应该集中在大邱庄地区。自从入狱后,一大批控制人才纷纷离开,包括。
记者获得的一份内部资料显示,刘凤岐还曾担任广州神山五丰钢管厂总经理,后与杜双华合作担任衡水京华集团总经理。他在管道行业30多年,可以说是管道行业的大师级人物。他彻底了解了中国。
钢材市场的规律可以及时调度各类物资,加上其多年的经营管理,京华的各个部门和环节都可以自由使用调度。"
日照钢铁一位姓李的老员工回忆说:“有出色的管理技能。当年京华经营得好,杜双华今天离不开刘凤岐的支持。”
2002年,杜与刘因新建钢厂产生分歧而分道扬镳,刘名下29.1%的京华创新股份转让给袁新海。袁新海是杜双华的亲戚,现在是日照钢铁的常务副总经理,主要负责机器设备的固定资产建设。
当时,杜双华继续在华北沿海地区为拟建的钢铁厂选址,刘凤岐又南下广州。两年后,刘凤岐回到天津大邱庄,成立天津启丰集团。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刘凤岐想在焊管行业继续发展,而杜双华想建一个钢厂,尽管是从刘凤岐分离出来的,这在衡水和制管行业引起了很大的轰动。”截至2003年底,京华创新集团总资产50亿元,收入85亿元,利润总额4.45亿元。一位内部人士称,公司收入比总资产多35亿元,说明公司盈利能力强,资金周转快。当时市场形势很好。
至2009年,京华创新的股权结构由杜双华、袁新海和吴国庆控制,持股比例分别为67.9%、29.1%和3%。据查,吴国庆现为京华创新集团副总经理,分管融资事宜,同时也是衡水京华化工厂的法人代表。
京华创新集团的资产实际上几乎是杜双华在日照钢铁成立之前积累的全部资产。杜双华的低调在于,在与刘凤岐分家之前,厂里的员工,尤其是一线员工,只知道京华有个刘凤岐,很多人都不知道公司的实际老板是杜双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