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天然气争端的影响及启示

俄乌“恩怨”危机警示欧洲能源供应安全。

俄罗斯在欧盟天然气市场上居首位,天然气在欧盟能源消费结构中处于上升趋势。虽然欧盟与俄罗斯和乌克兰都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签署了能源合作协议,但这一争端表明,这种合作的有效性存在很大的危机。现有的天然气管道布局决定了欧盟对俄罗斯的依赖,这反映了EU-与俄罗斯关系的结构性缺陷。这次危机政治因素占主导,欧洲刻意淡化政治色彩,强调市场因素。表面上看俄罗斯占了上风,但从欧洲的角度来看,俄罗斯和乌克兰都是输家。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可靠性和信任度下降。俄罗斯不是一个可靠的供应商,乌克兰也不是一个可靠的过境商人。普京承认该事件影响了俄罗斯的声誉,乌克兰也承认自己是输家。“‘过期’进一步暴露了欧洲在俄罗斯管道政治面前的脆弱,也促使欧洲扭转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此次争端后,欧洲从缓解外部能源依赖的考虑,进一步推动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能源供应来源的多元化等能源安全战略。最近,欧盟明显加快了纳布科天然气管道项目的实施,这意味着欧盟在摆脱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同时,这次俄乌天然气冲突也对世界能源格局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首先,国际社会将更加重视能源的政治属性工具,能源的商品属性将降低,能源将进一步成为能源出口国的战略资源。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与俄罗斯杜马保持着很强的利益关系,乌克兰石油天然气公司也是国有企业。两国总统和总理也直接介入了两家能源公司的谈判。可以看出,各方都把能源当成了政治谈判的工具,这次争端再次说明,能源的政治属性在很多时候超过了它的商品属性。

其次,天然气在国际能源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正在上升,人类将从“石油时代”进入“天然气时代”,国际天然气博弈形势严峻。随着2008年下半年油价暴跌,依赖石油出口的俄罗斯希望用天然气弥补损失。俄罗斯警告欧洲廉价天然气的时代已经结束。近年来,俄罗斯拉拢伊朗和卡塔尔,发起成立世界天然气出口国论坛。俄罗斯积极推动这一“天然气石油输出国组织”形成的重要战略意图在于,试图凭借其在天然气储备、生产和出口方面的独特优势,建立一个由其主导的天然气生产国和出口国的国际联盟。既要垄断国际天然气价格,又要制衡和对抗由西方经济合作国家和海湾产油国主导的石油输出国组织组成的国际能源机构,从而影响国际能源市场,甚至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第三,能源安全的概念已经扩大,从消费国的安全扩大到生产国和过境国的安全。俄罗斯和乌克兰频繁的天然气争端提醒我们要重视能源储运的安全以及能源中转国对能源安全的影响。鉴于国际油气供应格局与供需区域不平衡的结构性矛盾,能源供应“运输链”上任何一个国家之间的变化和冲突,都可能对两端的能源资源国和能源进口国构成实质性威胁。

同样,对于作为能源消费和进口大国的中国来说,俄乌天然气冲突也产生了宝贵的启示:

(1)加快能源来源和供应渠道多元化,充分做好天然气管道建设规划。欧洲和俄罗斯都在追求能源品种和进出口渠道的多元化,否则对国际政治的博弈就没有信心。目前天然气的运输方式仍以管道为主,这必然会受到地缘政治进步的影响。天然气管道建设投资大,建设周期长。管道一旦建成,具有很大的连续性和固定性。20世纪80年代初,欧洲与苏联达成“天然气管道”协议,开始修建管道将西伯利亚天然气输送到欧洲。然后欧洲逐渐陷入了俄罗斯的天然气陷阱,甚至在这次俄罗斯和乌克兰的能源冲突中,欧盟成了“无辜而悲惨的人质”。随着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天然气在中国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将逐步增加。在能源消费多元化的过程中,也要注意这个问题。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天然气冲突促使俄罗斯更加重视天然气出口的亚洲市场。这显然有利于中国和其他亚洲能源消费国。俄罗斯正在修建一条通往太平洋的石油管道,还将修建一条通往中国和亚洲市场的天然气管道。俄罗斯通往中国的天然气管道经过蒙古,中国也是俄罗斯天然气通往韩国和日本的过境国。俄罗斯管道天然气在中国市场的价格与液化天然气价格相比具有竞争优势,中国也对获得西伯利亚天然气非常感兴趣。但中国也必须谨慎,在天然气价格、管道干线走向、供应等方面有充分的规划,避免重蹈欧盟覆辙。

(2)能源合作机制化是国际社会的大趋势。只有制度化,才有可能避免能源竞争上的激烈冲突,损害各方利益。天然气过境运输缺乏国际监管机制,导致俄乌在乌克兰拦截对欧俄过境天然气问题上意见不一。在中日东海油气田争端问题上,也需要寻求和制定一个长期的对话机制和磋商机制,避免争端反复,影响双方的政治关系。在获取俄罗斯油气资源、中东石油等问题上也需要机制建设的努力。中国应推动建立相应的国际能源管道联盟,实现能源供应国、能源消费国和能源中转国之间的合作机制。

(3)建立统一的区域能源政策非常重要。目前,欧洲在相当程度上实行了能源政策的统一,对外实行统一能源外交,效果明显。通过综合能源外交,欧洲在共同应对俄乌“断气风波”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缺乏统一的能源政策是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国在能源问题上屡屡争执,两败俱伤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国作为能源消费国,合作对象主要是日本、韩国等东亚能源消费大国。制定统一的区域能源政策也是这些国家共同维护能源安全的长远利益和战略目标。

(4)重视应对能源安全突发事件。突发事件对能源安全的影响主要可能引起能源价格的剧烈波动,严重的可能造成能源供应中断。历史上因地缘政治冲突引发的能源危机不止一次。这次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天然气冲突导致欧洲灭亡,对这些国家的能源安全打击很大。由于世界上大部分能源资源位于地缘政治不稳定地区,能源供应的中断随时可能发生。尽快完善国家油气战略储备机制,尽快制定和完善危机预防和预警机制至关重要。

当然,从长远来看,顺应时代潮流,中国必须逐步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过度依赖,转变经济模式,追求节能、增效和清洁利用,走低碳经济道路,探索和构建更加经济、安全、环保、可靠的可持续能源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