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掉比亚迪?富士康车来了!郭灿泰明对皇冠的愤怒会实现吗?

“希望做电动车的安卓”,这是富士康的新宣言。为了实现这个愿望,富士康在汽车领域耕耘了23年。

1988,台湾省鸿海精密集团第一次来深圳,也被称为台商元年。鸿海精密集团在中国成立富士康,定位为高科技企业,总裁当然是鸿海精密集团创始人郭台铭。成立第二年,富士康旗下的台湾省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专注于充电电池的研发和制造。这家公司的目的之一是研究汽车电池,这被认为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而这也是富士康进军汽车领域的第一步。

但是进入汽车行业并不容易。因为汽车制造商的供应链比富士康擅长的3C代工更保守,他们不会轻易更换供应商。在业务上拓展难度很大,因为此时汽车行业主要集中在欧美,而日韩企业一般都是自建零部件体系,进入难度更大。此时,富士康能做的就是雇佣一批退休的福特高管在底特律四处奔走,但收效甚微。

2005年,富士康收购了安泰电气,这是一家在台湾省拥有40多年制造经验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安泰是台湾省四大汽车线束厂之一,主要从事蓄电池电缆、影音传输线等汽车线束的制造,以及倒车雷达、电动座椅记忆控制器等汽车电子产品的制造。通过这次收购,富士康进入了车企的供应链。

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富士康终于踏入了汽车产业的大门,并由此开启了新能源和汽车电子的第二次脉动。2007年,富士康与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双方将共同研发生产面向IT和电子行业的纳米铜镁合金零部件。这是富士康集团进入中国大陆以来,首次自行进入汽车零部件制造领域。当然合作更多的是交学费。这个时候富士康可能还没有真正下定决心造车。这一切在2009年发生了改变。

对于富士康来说,2009年是郭台铭对汽车行业的判断发生巨大变化的一年。2009年5月,郭台铭在鸿海发布财报时,猛烈抨击竞争对手比亚迪窃取其商业机密,在IT代工方面存在不正当竞争,甚至对比亚迪的汽车业务和汽车质量置若罔闻,甚至质疑投资比亚迪的巴菲特“敢坐比亚迪的车上下班”。此前,富士康与比亚迪对簿公堂,两家公司一度血战。

郭台铭和比亚迪王传福

尽管如此,在那个时候,郭台铭对竞争对手的罕见攻击还是震惊了整个行业。许多分析师推测,这是转移公众对其糟糕财务报告注意力的唯一方法。没想到一周后,鸿海通过与美国电池公司合作进入电动车核心零部件的竞争,让外界恍然大悟,郭台铭与王传福的恩怨将从传统的IT代工蔓延到新兴的电动车领域。

有业内人士表示,郭台铭很可能不会全面进入汽车制造领域王力可传福,很可能依托现有优势只涉及电动车电池等核心产品的制造。郭台铭炮轰比亚迪时,放下狠话:“如果我输给比亚迪,我就从这里跳下去。”所以很难判断富士康未来会深入到电动汽车的什么程度。

在当时的诉讼中,富士康称比亚迪影响了其50多亿元的收入,这让富士康对此感到担忧。不知道是出于内心的怨恨,还是因为生意前景好。富士康确实在2009年之后开始了电动车业务。2010左右,富士康联系吉利集团,合作开发新能源汽车。吉利联手富士康进军电动汽车的消息被视为对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地位的挑战,但两者的合作并无进展。

同样在2010,富士康与英利集团合作在大同建设多晶硅生产基地。新能源汽车是新能源产业中重要的应用产业。富士康与吉利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合作,可以看作是他们对既定新能源业务战略的实施。特别是电动汽车+储能的布局,可以实现产业链的完整闭环。这一系列布局被视为对比亚迪的“自下而上”行为。

一年后的2011,富士康投资超过1亿美元在辽宁沈阳和营口设立新工厂,涉及精密数控机床和纳米铜镁合金汽车零部件项目。2065 438+02-2065 438+03,富士康开始在汽车零部件领域密集发力。2013年,富士康拿下特斯拉Model S内饰面板订单,成为特斯拉供应链成员。同年,富士康成为奔驰、宝马等车企的供应商,业务涉及汽车电机、中控安防、汽车电子等系统。

此外,2013年,华泰汽车还与富士康达成合作意向,双方将在鄂尔多斯成立合资公司。签约时的公告显示,合资公司主要负责高效小型柴油机和自动变速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出口欧洲和北美。然而,这种合作没有新的趋势。

事实上,直到2014,才从郭台铭得到第一个确认。2014在晋商大会上,郭台铭表示,他认为山西一直是中国大陆最重要的能源输出大省。但是,单一的能源输出不利于经济发展。更有效地利用能源,应该在山西建设循环经济,“不要出口当地未来的煤层气”,有效利用山西能源,将其转化为科技产品,甚至直接纵向整合,制造电动汽车。

当然,这个50亿元的投资不仅仅指电动汽车,可能是鸿海集团当年在山西投资的投资额度。但2014才是富士康真正的电动车行动年。今年,富士康在造车领域的动作令人眼花缭乱。

2014年初,鸿海精密发言人指出,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富士康R&D事业群拥有全球领先的“R&D、测试验证、系统集成及核心关键零部件全方位解决方案”,电动车意向初现;

2014年8月,郭台铭到新乡市考察,对新能电动车公司和新马公司生产的电动车进行测试。最后,郭台铭主席与省市领导就在新乡规划建设年产50万辆电动车和20万辆电动车电池项目达成一致。

2014,10,据说富士康投资81100万美元建立“大型”模具车间;

10年6月下旬,富士康与BAIC合资成立电动汽车租赁公司,推出“GreenGo”;

65438年2月4日,郭台铭突访河南三门峡市,与新兴电动车制造商速达公司洽谈合作事宜。河南省副省长张维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陈福刚等领导也出席了会议。郭台铭试驾速达电动车,连说四个“很好”;

12年2月22日,富士康参与和谐。

尤其是年底入股和谐汽车,拉开了富士康“汽车梦”的序幕;2015年3月23日,和谐汽车与富士康、腾讯在郑州签署《互联网+智能电动汽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富士康、腾讯、和谐汽车以3:3:4的比例投资10亿美元,“和谐富腾”诞生。

此后,和谐富腾开始招兵买马,原菲尼迪中国总经理戴雷、原宝马i8项目负责人毕福康、原沃尔沃汽车中国销售公司CEO付强等高管加盟,为和谐带来了和谐的氛围;但由于内部管理分歧,和谐富腾随后决定将旗下汽车分成两条产品线,分别运营。

然而,将士兵分成两路的决定触动了郭台铭的敏感神经。他突然意识到造车不容易,公开表示:“任何行业加上物联网都成了互联网,但反过来,互联网行业制造也不容易。以汽车为例,互联网公司造汽车的成功率很小,因为汽车涉及人命,有大量硬件问题需要解决。”这句话彻底颠覆了“和谐富腾”,也意味着郭台铭输掉了汽车工业的首战。

在接下来的一年里,虽然郭台铭改变了他对制造汽车的看法,但他并没有放弃汽车工业,尤其是对清洁汽车。

2015接受媒体采访时,郭台铭曾表示,自动驾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敢开互联网公司做的车。“很多互联网公司都在争先恐后地做互联网汽车。我可以说我绝对不敢开那辆车,因为它不是玩具用的遥控车,因为汽车有安全隐患。四年前我去Google看过它的互联网汽车,现在还在非常早期的实验阶段。国内很多汽车厂都说我可以无人驾驶。我觉得如果有一天这款车出来了,我也劝你买之前三思,因为这是一个真实的世界。互联网汽车,我觉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清洁能源汽车可以先行。互联网汽车早就有了,还有自动驾驶。这是我的想法。”

此后,2065438+2006年6月,富士康与昆山市政府签署《全面深化战略合作协议》,拟投资250亿元研发生产充电装置和锂电池。5438年6月+10月,富士康和风险投资公司IDG资本计划投资1.5亿美元成立汽车技术基金。2065438+2006年9月,富士康8亿元投资滴滴,试图布局出行领域。但一年后,富士康仍然投资了自动驾驶,并接手了这个不被郭台铭看好的行业。

2017年8月,郭台铭敲定了在美国密歇根州设立自动驾驶技术相关研发中心的计划。有媒体称,R&D中心的总投资可能高达数十亿美元。不过,富士康是否会在美国开发支持自动驾驶的成品车尚未公开。在随后的一年里,富士康也进行了两次重金投资:一次是在2017年,富士康投资了电池公司当代安普科技有限公司,并称是长期投资项目;另一个是2018对Xpeng电机的投资。

事实上,在2017年2月6日蔚来首款量产车ES8上市之际,郭台铭和李斌进行了两个小时的密谈,内容不详。谈完之后,国泰民安没有投资蔚来,而是在一个月后把钱投给了Xpeng Motors。

2020年6月5438+10月,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以下简称“FAC”)官方也已证实,正在与鸿海集团探讨成立对等合资公司的可能性,共同在中国市场研发生产纯电动汽车,涉足车联网业务。据悉,FCA将持有合资公司50%的股份,而富士康将持有不超过40%的股份。新公司成立后,将首先在中国市场投放汽车,然后再考虑出口市场。

在正式宣布与FCA“联姻”一个月后,富士康表示将与台湾省宇龙汽车成立合资公司,并与宇龙的另一家子公司合作开发电动汽车。富士康可能会为这家合资企业提供零部件组装服务。

本月初,鸿海集团董事长刘洋伟表示,公司希望在2025年至2027年在电动汽车市场占据65,438+00%的市场份额,并已经与多家汽车制造商就未来的合作进行了谈判。

刘阳伟还表示,公司的目标是成为“电动车行业的安卓”。为此,富士康在刚刚举行的HHTD 20活动上推出了“EV开放平台”,将与其他公司共享,允许外部公司设计电动汽车的大部件,然后由富士康生产,实现“同益”。

在富士康的蓝图中,汽车制造商可以在平台上选择SUV和轿车的底盘设计,并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定制,包括车轮之间的距离和电池的大小。富士康表示,这个开放平台将能够共享从固态电池到数据处理工具的重要软件和硬件设计。该公司认为,这个平台可以帮助减少制造新车所需的时间和资金。

2021的第一个工作日,即65438年10月4日,拜腾汽车与富士康科技集团、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加快拜腾首款车型M-Byte的量产,力争2022年一季度前实现M-Byte量产。根据协议,富士康将提供先进的制造技术、运营管理经验和产业链资源,全力支持拜腾首款机型M-Byte的量产。

据悉,富士康还将向Batten投资2亿美元,此外还将提供诸多资源帮助其量产。出售富士康挽救了这家面临危机的新造车企业。当然,白衣骑士并不只是想做一笔财务投资。富士康科技集团董事长刘洋伟发表如下声明:“与拜腾的合作是我们布局电动汽车的重要一环,我们将尽力帮助拜腾M-Byte尽快量产,登上世界电动汽车的舞台。”富士康在拜腾上的整车计划显露无疑。

值得一提的是,苹果开始造车的时候,富士康不知道是否与汽车产业的大规模布局有关。毕竟他是苹果全球最大的代工厂,如果要给苹果汽车代工也不奇怪。想想吧。六年前,特斯拉的创始人嘲讽富士康说:“与手机或智能手表相比,汽车是非常复杂的。你不能去找富士康这样的供应商,说‘给我造辆车’。”没想到,当年调侃的话,居然成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