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宝香港IPO,森林活力,无人零售复苏,是金赛道还是假出路?

最近,无人零售市场又有新动作。

据媒体报道,国内无人零售机器龙头企业友宝在线已正式向港交所提交招股书。袁琪森林最近也建立了一个零售商业中心。通过增加更多的智能零售柜,可以在线下渠道发力...并洞察行业的新变化。

为什么风口掉了没人零售?

无人零售曾经是资本的宠儿,一度走向风口浪尖。

2017是公认的无人零售元年。当年下半年的行业数据显示,当时行业内有30多家公司获得超过30亿元的融资,包括阿里、美团、JD.COM在内的互联网巨头纷纷入场。然而,2018年,知名的天天优鲜便利店、果小美、猩红便利店、七只考拉都传出了裁员、撤柜、关店的消息,而以灵娃为代表的中型玩家则选择了以被收购的形式退出。猩便利联合创始人司江华预测,随着部分玩家的退出,无人零售的战争将在2018年结束。然而,四年过去了,无人零售赛道并没有起死回生。

近日,国内最大的无人零售运营商北京友宝在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向港交所提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IPO。根据网络经济的消息,这已经不是友宝在线第一次寻求上市了。2016年2月24日,友宝在线挂牌新三板,后于2019年3月24日退市。公司也冲了创业板,但在2021年2月25日终止了上市计划。招股书显示,2020年至2021两年间,友宝在线累计亏损近14亿元。

当年的无人零售赛道是怎么回事,熄火这么迅速?

“无人零售是一个很好的模式,但被资本进入后的无限补贴和恶性竞争毁了。”领投青蛙的天使投资人蒋海兵曾说。

“办公室里无人货架比较多。如果临时想喝,扫码开门就能拿到。”北京白领小顾发现,最近生活中的无人货架多了起来。“最近天气热,我需要下楼去便利店。为了少走几步路,我愿意承担1元-2元的保费。”

无人零售的迭代也和技术进步有关。国泰君安证券相关分析报告显示,无现金支付、非接触式购物和更好的仓储条件提升了互动购物体验,大数据分析、视觉识别和人工智能技术也显著提升了运营效率。

目前进入无人零售的大玩家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类是专注于无人零售的企业,如友宝、便利蜂等。第二类是供应商产业链延后的公司,如袁琪森林、农夫山泉等。第三类是跨界玩家,比如顺丰推出的冯祖莪石。上述分析报告显示,中国无人零售行业较为分散,市场参与者数以千计,其中大部分是当地小型个体经营者。

近年来,大玩家深耕渠道,动作频频。丰祖莪石今年2月完成3亿元A轮融资,再次加码无零售;Luckin Coffee布局无人零售咖啡机;每日优鲜收购“楼下”;农夫山泉在全国300多个城市投放近6万台智能终端零售设备,部分组合式自动售货机更名为“农夫山泉芝麻店”;POP MART更是激进,有大量的“机器人商店”和“抽盒机”,仅机器人商店就有近2000家。

“品牌绕过中间渠道,把触角伸向离消费者更近的地方,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相当于‘赢在起跑线上’。”据业内人士透露。

市场前景可期,无人零售,精耕细作。

计划进入该市场的市场参与者越来越多,未来竞争将会加剧。根据爱玛咨询数据,预计到2025年,无人零售的销售规模将达到近2万亿元,无人零售覆盖的消费群体也将达到2.5亿人。

品牌选择在重资产线下布局无人零售机,预示着什么?“商业有它自己的逻辑。需要在最低的运营成本和最佳的收益率之间取得平衡,否则很难盈利。”赖阳表示,企业停止“烧钱”后,会逐渐回归正常的经营思维,走长远的可能性更高。

新零售专家包岳重对媒体表示,友宝网上冲击IPO,透露出无人货柜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这一轮无人零售发展与上一轮有着本质的不同,企业更加注重降本增效。比如一些有有线门店、商品渠道、物流配送能力和社区服务能力的企业进入市场,不是为了从零开始开辟一个新的业务,而是对运营模式进行深入的规划,基于自身优势发展,降低运维成本,更加集约化,而不是简单的炒概念。”赖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