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内银行理财产品量价齐跌。专家表示,未来有望回升。

今年以来,银行理财市场明显降温。除相关净值大幅波动外,全市场银行理财量价齐跌,新产品数量和在售产品数量均大幅下降,业绩比较基准下行趋势持续。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随着理财产品净值的转型,今年债市和股市出现波动,因此银行理财产品的净值也会出现较大波动,这对于风险偏好较低的客户来说,吸引力明显较小。银行发行销售产品难度加大,银行理财产品新发和在售数量下降。此外,今年以来债券市场整体收益率不断下降,以债务资产为主要配置内容的理财收益率也将大幅下降。

新产品和在售产品的数量

环比双降

2022年以来,银行理财产品表现不佳,发行量下滑趋势一直在延续。普益标准发布的数据显示,6月5438+10月,银行理财市场新增理财产品和在售理财产品数量呈下降趋势,业绩比较基准的下降趋势仍在延续。6月5438+10月,全市场新发行理财产品1705款,环比下降24.05%。其中,理财公司* *新发行514理财产品,环比减少32.55%。

11月,银行理财产品新增和在售数量持续下降。普益标准数据显示,上周(165438+10月14-165438+10月20日)全市场新发行理财产品493款,环比减少37款;其中,理财公司发行理财产品154款,环比减少19款,占理财产品市场总发行量的31.24%。上周市场在售理财产品3751款,环比减少71款,其中理财公司产品1.702款,占比45.37%。

中国银行业研究所博士后杜洋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银行理财产品新开发和在售产品数量双降主要受需求和供给影响。从需求端看,业绩波动加剧,投资者对理财产品的需求减少,发行人相应调整产品数量。从供给侧看,资管新规实施,理财业务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新产品数量的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理财产品平均期限延长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在经历了6月5438+065438+10月市场的“破净潮”后,多家银行理财机构对新产品进行了调整。记者梳理发现,一方面,投资期限较长的理财产品数量大幅增加,另一方面,部分银行调整了产品的赎回管理规则。比如招银金融缩短了旗下一款产品的赎回开放时间。

招商银行理财经理告诉记者,缩短产品的赎回开放时间,主要是为了避免赎回期过长导致的净值波动,也是为了减少投资者损失。

杜洋表示,银行金融机构所做的一系列调整,是发行人合理应对净值波动的重要手段。目前a股市场波动较大,原因很多。理财公司通过灵活调整产品期限和赎回规则,可以最大程度地帮助平滑理财市场的波动,有利于理财业务的长远发展。

在明明看来,缩短赎回开放时间、拉长封闭期的理财产品,不需要应对封闭期的赎回压力,也没有大量的认购摊薄收益,闲置资金少,资金利用效率高。同时,封闭运行期较长的债基有更大的杠杆空间,有助于提高整体收益水平。

此外,从业绩比较基准来看,今年以来,全市场新发和在售理财产品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下降明显。杜洋告诉记者,今年以来,资本市场的波动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理财产品收益的不确定性。适度降低业绩基准体现了银行和理财子公司的主动管理能力,适当降低投资者的收益预期,有助于缓冲市场波动带来的冲击,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未来流通和利率

还有挽回的余地。

近期债市波动引发银行理财产品净值调整。普益标准报告显示,受债市波动影响,银行理财产品收益也出现下滑,累计净值较上月(10)平均下降超0.14%,本月甚至有近10%的产品破净(单位净值小于1)。其中,主要投资债券的理财产品收益下跌较为明显,但波动整体好于纯债基金。

针对银行理财产品“破净”现象,业内人士指出,银行理财产品完全净值化后,净值出现波动是正常的。融360数字技术研究院分析师刘银平认为,债市拐点尚未出现,但市场情绪已经得到充分释放。随着收益率的逐步调整,债券的吸引力增加,资金进入市场逐步修复市场。这种波动趋势不会持续太久。

个人投资者应该如何应对?普益标准研究员蒋玲表示,投资者应理性看待净值波动。短期的市场波动不能代表产品到期后的最终收益水平,他们可以长期持有产品,等待市场修复。整体来看,银行理财产品在回撤和波动控制上有一定优势,在市场企稳时仍具有流动性配置价值。

谈及未来银行理财产品发行趋势,杜阳认为,中国宏观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资本市场将保持平稳发展态势。长期来看,理财产品发行有望回归常态化,利率水平将有较大幅度反弹,理财业务发展质量将进一步提升。

“短期来看,理财产品发行仍有压力,净值波动仍受市场影响较大;从长期来看,随着投资者不同需求的发掘,银行将提供更丰富的产品体系和差异化服务,理财市场将继续扩大,理财公司的运作将更加成熟和市场化,收益率预计也将更加稳定。”明明说了。

星途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告诉记者,从长周期来看,存款的理财化是大趋势,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规模呈现整体扩张趋势。同时,随着银行理财产品管理能力的提升,理财收益率将大概率持续跑赢存款利率,进而加速存款资金向理财产品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