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一家公司的投资价值?

这是作者分析万华化学的第四篇文章。

文章来自:维利克关于财务自由的笔记

“看到这里,分析思路越来越清晰了。我们有“一个重点”和“两个问题”要分析:

“一个关键点”是对MDI的分析,这是万华高收入和高利润的原因。MDI的市场空间、竞争态势、发展趋势、关键影响因素、竞争优势都是需要分析的内容。

“两个问题”是指投资者需要了解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在MDI赚大钱的背景下,公司为什么要大张旗鼓,拼命扩张这种不赚钱的“石化业务”?这项业务会不会在很大程度上拖累公司的ROE/呢?

第二个问题是:公司正在大力拓展的另一项业务,即34业务的发展前景和盈利能力,真的如我们在公司年报字里行间传达的那样美好吗?

毕竟34业务的毛利率只有20%出头。如果未来竞争激烈,会不会是下一个毛利率低的石化业务?"

在本文的开头,我会向你展示我的思维框架,让你清楚地看到我是如何判断万华的投资可行性的,以上问题的答案都会出现在我的思维框架中。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思维框架可以适用于不同的公司。有了这个框架,读者在面对下一家公司时,也可以尝试找到属于自己认知层面的答案。

提高自己“认知能力”的过程是投资过程中最有趣的过程,也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甚至可能是一个没有绝对答案的过程,但正是这种不确定性,才是投资收益的来源,也是投资最吸引人的部分。

因此,本文的第一部分不会直接进入万华的分析。希望读者能理解我“授人以鱼”的用意。

如何判断一家公司是否具有投资价值,在我的体系中,总结为“湿雪长坡,安全边际”四个字。

湿雪指的是企业的盈利能力,具体来说就是企业“用股东的钱赚钱”的能力,体现在数据上就是ROE。

这个指标的内涵很好理解:如果一项业务能够达到明显高于无风险收益率的水平,因为资本是逐利的,原则上资本会迅速涌入这项业务,资本过多会导致竞争加剧,利润率降低,最终收益水平会回归到无风险收益率。

我举个直观的例子“在学校旁边开食堂”。

如果有新开的小学,门口暂时没有食堂,学生没有地方买文具和零食,很苦恼。

这个时候,如果一个食堂开业,很可能会人满为患。这时,这种业务的典型财务特征可能是这样的:

5%净利率,3.0总资产周转率,1权益乘数,对应15% ROE(5%*3*1)。

看到店老板生意红火,第二家、第三家店也快开了。当4-5家店开业时,该业务的典型财务特征可能是这样的:

3%的净利率,2.0的总资产周转率,1的权益乘数对应6%的ROE(3%*2*1)。

因为,一方面,以前3块钱一瓶的饮料,现在卖2.50元。另一方面,以前是“进了货马上就卖完”,现在要几天才能卖完。

例子虽然简单,但基本能说明问题。

这就是竞争的力量。所有能持续取得较高无风险收益率的企业,一定都有一定的特征。巴菲特称之为“护城河”,管理层称之为“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还是以食堂为例。

它(护城河)可能是“食堂老板是校长的小姨子,所以不允许校长再开食堂”。直接结果就是,3块钱买不到饮料,却要卖3.5块钱,带来很高的利润率。

也可能是“一个食堂的老板和蔼可亲,学生喜欢去他家买东西”,会让文具和零食卖得更快,带来高营业额。

也可能是“一个食堂的老板跟银行行长很熟,银行以很低的利率借给他钱”,让老板“借别人的钱做生意”,也就是高杠杆。

无论竞争优势来自哪里,识别竞争优势都很重要,这并不难,通过财务指标,尤其是同行业和跨行业的横向比较就可以了解。

对了,这也是我喜欢分析企业的原因。我读的越多,横向比较的时候你就越犀利,这是读者能从我这里收获的。

说到竞争优势,识别它是很重要的。更重要的是,这种竞争优势在未来能否持续。

毕竟校长可能退休(也可能更糟),和蔼可亲的老板可能生病,银行可能贷款,商业环境千变万化。找到那些不变的东西是投资者的重要工作。

让我们在这里停下来等待湿雪。如果再把这个话题展开,可以说很多。我会经常在文章中提到这个话题,不断完善案例是可行的。

况且,长坡,翻译成白话,就是“生长”

这不难理解。从股价=每股收益*市盈率的公式可以看出,只有公司利润增加,公司股价才能持续增长。

具体来说,在思考一家公司是否值得投资时,“长坡”是指公司未来的成长要有看得见的空间。

该空间通常有两个来源:

一种是行业内空间的扩大,即“整体蛋糕变大。”

一个是行业市场集中度的提高,意味着“分得更多的蛋糕”。

当然,最好的情况是市场迅速扩张,集中度不断提高。

需要注意的是,判断一个企业是否有“长坡”,并不需要对行业未来的市场容量做出准确的预测。如果你比较保守,甚至不需要做一个粗略的预测。

你需要看什么?

只要“可见空间”就够了。换句话说,我们不需要对市场空间进行准确的预测。事实上,预测未来是不现实的,也是“精确的错误”。

比如我们很容易就知道,中国的城市化还有空间。喝高端白酒的人会越来越多,经济发展对贷款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多。到这种程度就够了。

回到“湿雪长坡”这个词。

湿雪和长坡是有关系的。比如长坡是“画板”,湿雪是“技术”。只要有“画板”和“熟练”的画师,就能画出让投资人满意的画。

翻译成白话,只要有市场空间,竞争优势就能使公司不断成长,这就是竞争优势与成长的普遍关系。

至于思维框架,这次就说到这里。下面我们可以把这些框架应用到各种事物的分析中。

具体到万华,公司业务分为聚氨酯、石化、34业务三部分(名字不明白的请见我的第三篇)。

下面,我就带读者看看他们各自的“湿雪长坡”,也就是竞争优势和市场空间。

先看聚氨酯业务,我的总体看法是:

竞争优势明确,有目前看似可以接受的裂缝;有市场空间,但中长期增速中低。

竞争优势可以从两个角度看,先看第一个角度:毛利率。

下图是万华聚氨酯系列的历史毛利率。

从这张图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信息,我将一起谈论这些信息,不限于竞争优势的话题:

第一个信息是,从历史上看,公司产品的竞争力已经被历史充分证明,体现在一般超过30%的毛利率。

我在这里提一下,有些读者可能觉得30%以上的毛利率不高,但是你要明白一点,聚氨酯是给企业客户的。通常的商业逻辑是,TO B的业务毛利率往往低于TO C的业务。

因为,TO B的产品基本上不具备消费品那样的品牌溢价的可能性。在万华聚氨酯,能有30%以上的毛利率已经是很不错的水平了。

第二个信息是公司毛利率波动较大,主要体现在2010没有达到30%,16及以后大幅涨跌。

65438+2006年后,毛利率暴涨暴跌。后面的“长坡”部分再说吧,和那个部分更相关。

先说第一个。2010的毛利率之所以比较低,是因为技术层面的原因。

万华真正掌握MDI的技术和制造工艺大约是从1995年开始(最早的时候应该是83年从国外购买设备,但是稳定性极差,更不要说经济实惠了)。到现在是第六代技术。从网上搜集的资料来看,该公司的MDI技术已经达到了“全球领先”的水平,国内很少有制造企业能达到这个水平。

随着近年来万华设备和技术的升级,好处是:质量在提高,成本在下降。虽然我们被产品价格的大幅波动所困扰(后面会在展览中讨论),但从产品本身的走势来看,毛利率是高的,这是我们10年后看到的。

“万华聚氨酯系列具有竞争优势”的第二个判断依据是MDI是典型的寡头垄断产品。

与大多数投资者“原材料是大宗商品,通常只能拼价格”的固有印象不同,MDI是一种非常特殊的产品。

有多特别?

在整个世界上,只有五个国家和八家公司有能力生产这种产品。

看看国家和公司列表。

这五个国家是:美国、德国、日本、韩国和中国。

这八家公司是巴斯夫、拜耳、亨斯迈、陶氏、曹东、三井和万华(有1家公司的名字找不到)。

再次提醒你,以防读者没有注意到这件事的夸张之处:

全球只有八家公司能生产这种MDI。

这是什么概念?你想想,在基础材料领域,还有什么是世界上只有少数几家公司能生产的?

我绞尽脑汁,也想不出其他领域。

接下来的问题是,为什么没有其他企业生产这个东西?比原子弹难吗?

下一篇文章再见。

文章来自:维利克关于财务自由的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