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田县的经济地位
产业发展特点凸显。基本形成了医药化工、特色农产品加工、林产工业、建材三大产业集群和丝绸纺织、清洁能源、机械制造三大板块。其中,医药化工是全县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产业。以宏源药业为龙头的13企业,2010年实现产值13410亿元,实现利税6844万元。特色农产品加工是该县最具特色的产业。以绿华丽为首的31规模企业,2010年累计实现产值7.88亿元,实现利税7335万元。森工建材是一个极具发展潜力的行业。2010年累计产值106亿元,利税3719万元。预计南方家具投产后,林产工业和建材工业对县域经济发展的贡献将更加明显。清洁能源是我们县最有优势的产业。在全县现有天堂电厂、两座储能厂、107小水电站的基础上,如果天储二期、大别山风电项目建设成功并投产,那么这种优势在全国都是不多见的。
手术质量和效率明显提高。从数量上看,企业数量、工业企业总产值、增加值、工业税收、工业用电量、企业就业人数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2010年全县税收减少的情况下,规模以上工业税收增长13.08%(不含供电公司税收)。素质方面,企业家综合素质不断提高,30多人被评为省市县优秀企业家和优秀厂长。宏远、新世纪、华丽食品等A级以上信用企业36家,新增省级名牌产品5个、湖北省著名商标4个、市级著名商标11个。很多企业在观念转变、产品结构升级、市场对接、营销服务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很多企业家善于观察政治方向,争取政策支持,与政府沟通,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发展环境越来越好。一方面软环境更好。第一,机会越来越多。我县先后获得“全国平安县”、“全国小水电百强县”等先进荣誉,也喜迎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验区、武汉城市圈建设等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面对这些机遇,发展环境空前优化。二是工作措施更加得力。通过落实“四三分”领导、挂点扶持、工业十件实事等工作措施,使四大领导、县直部门、乡镇的思想观念更加开放和强化,为企业排忧解难的氛围更加浓厚。另一方面,硬环境更硬。一是经济开发区功能日益完善。县域经济开发区管理体制逐步理顺,专业园区功能配套逐步完善,部分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初具规模,开发区洼地效应日益明显。二是企业融资问题逐步缓解。去年县中小企业担保中心注册资本5000万元,担保融资业务6543.8+0.2亿元。今年注册资本可达1亿元,担保业务可达5亿元。通过举办银企对接会,开展五批活动,金融部门与企业良性互动,银行对企业的贷款额逐年增加。去年,贷款比率比前一年增加了28.8%。第三,基础设施越来越好。农业基础设施的逐步巩固,交通瓶颈的缓解,通信网络和信息建设的加快,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都为工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确保更有效的措施。主要体现在五个把握上。首先是把握好势头。多次召开全县“聚焦工业、强攻工业”动员会,强化“四三”、挂点帮扶等工作措施,营造氛围。二是抓规划。先后编制了《罗田县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大别山革命老区罗田试验区(2011-2015)产业发展规划纲要》,指明了未来产业发展方向。三是抓住重点。始终抓住园区建设、招商引资、中小企业成长项目、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要指标、品牌建设、企业家队伍建设等重要环节,不懈努力。四是抓激励。在财力极其有限的情况下,兑现各类奖项近654.38+0万元,投入20多万元举办多期企业家培训班。五是协调服务。“四主”和乡镇部门的领导经常到企业走访,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去年针对建材行业恶性竞争,及时协调,保护企业利益。针对融资难问题,及时出台相关政策,降低融资门槛,举办银企对接会,为企业融资服务。针对电价问题,解决了电网衔接问题和同网不同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