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转股意味着什么?什么情况下会进行债转股?
债转股是指国家设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收购银行不良资产,将银行与企业之间原有的债权债务转化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与企业之间的股权和产权。那么什么是债转股,它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
什么是债转股,其意义和作用是什么?
债转股是指国家设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收购银行不良资产,将银行与企业之间原有的债权债务关系转变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与企业之间的控股(或参股)和受控关系。债权转股权后,原还本付息按股分红。
含义:
(1)盘活银行不良资产,分离银行不良资产,转为企业股权。这样可以大大提高银行的信用状况,从而盘活银行的资金。通过银行重组企业,改变单一国有资本,增加国有资本的活跃度。
(2)加强对企业的管理监督。在我国,资本市场不发达,国有企业的资金严重依赖银行贷款,但银行的债权人地位使得银行无法约束企业的行为。
《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管理办法》第四条规定,银行通过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进行债转股,应当通过向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转让债权的方式实现,由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将债权转化为目标企业的股权。银行不得直接将债权转为股权,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债转股机构自行募集资金或与债转股企业共同设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时,由债转股企业发行相应的可转换证券(如普通股、优先股、可转换债券等。)置换债转股企业现有债务,从而达到降低债转股企业杠杆率的目的。
优先股政策的放开是一个重要方向。不仅是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众公司,一些非上市非公众公司也放开了优先股的发行,尤其是债转股企业,获批的概率更大。
债转股实施机构或者其设立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持有的债转股企业的证券,或者由债转股企业回购、上市出售或者在公开交易场所挂牌转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