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水回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水务行业主要上市公司:北京水务(00371。HK);中国水务(00855。HK);第一环保(600008。SH);鸿程环境(600461。SH);绿城水务(601368。SH);碧水园(300070。SZ);节能国珍(300388。SZ);金达赖(688057。SH);海峡环保(603817。SH);荣兴环境(000598。SZ);创业与环保(600874。SH);中原环保(000544。SZ)等。

本文的核心数据:中国再生水保有量

再生水主要用于城市杂用、环境用水和工业用水。

中水是可重复使用的中水,水质介于上层水(供水)和下层水(排水)之间。目前,国内再生水主要用于城市杂用、环境用水和工业用水。城市应因地制宜规划中水回用。国内很少有再生水回注农田的成熟案例,但实际上,生活污水处理厂尤其是县乡两级污水处理设施的排水,主要是周边农民排入田间灌溉农作物,对农作物是否有危害还没有明确的研究结果。再生水可以回用于补充地下水,但这需要高质量的再生水。深度处理后能满足补水要求,且不得污染地下水。因此,再利用地下补充水的最大问题可能是再生处理的费用。

再生水水利用量同比增长18.9%。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各行各业对水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国家高度重视节约用水,积极寻求各种途径缓解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因此,再生水成为国家关注的焦点,出台了很多政策促进再生水的利用。从2015年到2021年,我国再生水利量逐年增加。2021年,全国城市再生水量161亿立方米,比2020年增长18.9%,占城市供水总量的23.438+0。

中水回用行业竞争激烈。

中国的中水回用行业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因此,目前我国中水回用行业集中度低,竞争激烈。少数企业在水处理的某些领域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与国外相比,行业内企业规模较小。世界水务巨头、大型水务专业投资公司(国有或民营)、非水务投资集团(国有或民营)、水务上市公司、地方水务公司等综合性水务公司主导中国再生水市场。代表企业有威立雅、苏伊士集团、时代水务、柏林水务等。,如下所示:

“十四五”期间,新建、改建、扩建再生水生产能力不得低于15万立方米/日。

在再生水回用产业投资建设方面,根据相关政策规划,“十二五”期间,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计划投资近4300亿元,其中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投资304亿元。“十三五”期间,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投资约5644亿元,新增再生水生产设施投资6543.8+058亿元。“十四五”期间,新建、改建、扩建再生水生产能力不得低于15万立方米/日。

2021年6月,国家发改委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了《城镇污水处理和资源化十五发展规划》。《规划》明确,到2025年,基本消除城市建成区生活污水直排和收集处理设施空白区,全国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力争达到70%以上;市县污水处理能力基本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县城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全国地级以上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5%以上,京津冀达到35%以上,黄河中下游缺水城市达到30%。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90%以上。

《规划》对污水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提出了详细的技术要求,强调加强回用设施建设,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在京津冀、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南水北调沿线、西北干旱地区和沿海缺水地区,建设污水资源化利用示范城市,规划配套基础设施,实现再生水规模化利用。

有关该行业的更多研究和分析,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水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