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中考成绩单出炉:净值型产品生存规模占比近八成,保本型产品同比减少九成以上

“资管新规过渡期已经进入倒计时。日前,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了《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公布了银行业理财期中考试成绩单。报告显示,银行理财市场呈现稳中向好态势。2021上半年,银行理财加速处置保本产品和股票资产,同时理财产品净值化进程也在有序推进。从理财产品的类型结构来看,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的存续规模仍占主导地位,权益类理财产品的存续余额也有所上升,混合类理财产品的存续余额有所下降。

净值化转型稳步推进。

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8月13日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末,理财产品规模已达25.80万亿元,同比增长5.37%;上半年,商业银行和理财公司共发行新产品2.55万款,共募集资金62.41万亿元,为投资者创造总收益465.438+0.3751亿元。

随着资管新规过渡期的倒计时,理财产品的规范化转型成效显著,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保本产品的持续压降和同业理财规模的进一步缩减。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末,保本型产品余额为0.1.5万亿元,同比下降90.68%;同业理财余额271.88亿元,较年初下降30.45%,较去年同期下降62.78%。同业理财规模占全部理财产品的比例不到2%。

北京商报今日记者注意到,在加快处置保本型产品和股票资产的同时,净值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截至2021年6月末,净值型理财产品规模达到20.39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7.18%,较去年同期增长51.06%。净值型产品占全部理财产品余额的79.03%,较年初上升11.75个百分点。

随着净值型理财产品的不断发行,持有净值型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数量也呈持续上升趋势。开放式净值型产品的投资者数量明显加快,而非净值型产品的投资者数量逐渐减少。体现在数据上,2021上半年,持有净值型理财产品的投资者人数占比为94.80%,比去年同期增加了约24个百分点。这也直观的反映出投资者对净值型理财产品的接受度在不断提高。

在资深金融监管政策专家周看来,银行理财期中考试的成绩单表现比较快。目前净值型理财产品占比已经达到80%,同时持有净值型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比例为94.80%,说明大部分投资者都有购买净值型理财产品的经历,这为后续的产品营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随着过渡期的临近,商业银行将继续压缩非净值理财产品。

固定收益产品仍占主导地位

在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的背景下,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仍占据主导地位,生存规模和占比持续提升。报告中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2021,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余额为22.75万亿元,较年初增长4.31%,同比增长15.04%,占全部理财产品余额的88.18%。

为什么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长期占据主导地位?智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银行理财的投资者结构、风险偏好和投研能力决定了理财产品长期以固定收益类产品为主。从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来看,虽然投资者对净值型理财产品的接受度大幅提升,但投资者仍然偏好风险较低的理财产品。

随着资管新规以来股票理财的压缩,出于稳定规模、对冲单一市场下跌风险、满足高风险客户理财需求的考虑,银行理财权益市场的投资价值正在不断显现。2021上半年,权益类理财产品余额843亿元,比年初增加10.15%,比去年同期增加1.54%,占全部理财产品余额的0.33%。

不过,北京商报今日记者注意到,相比固定收益类和权益类产品的增长,混合类理财产品的剩余余额略有下降。截至2021年6月末,混合类理财产品余额2.96万亿元,较年初下降25.44%,较去年同期下降35.89%,占全部理财产品余额的11.49%。

“混合产品的平衡已经下降。一方面,从需求来看,为做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商业银行自2021起调整了投资者评级标准。总体思路是比较保守,客户的风险评级有一定程度的下移,也导致购买混合产品的客户减少。另一方面,从供给来看,今年股市波动较大,混合产品净值波动明显。商业银行和理财公司也适当调整了产品的供给。周对分析道。

混合类理财产品余额有所下降,商品类和金融衍生品类理财产品很少布局。截至2021上半年,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理财产品余额仅为11亿元。

谈及现有理财产品占比差异较大的原因,中国金融衍生品投资研究院院长王红英认为,银行理财从保本收益到净值化的转变,用了不到四年的时间,客户还在转变和接受过程中。因此,商业银行采取的策略是相对稳定和保守的。此外,今年a股市场的实现并不是很理想,股权类理财产品的布局相对谨慎,而大宗商品和金融衍生品的风险相对较高。通常是私募机构在操作,相对于传统银行来说比较安全谨慎。

产品线可以进一步丰富

随着资管新规过渡期接近尾声,大部分银行将在2021年底前完成整改。对于个别银行难以处置的少量资产,银监会也采取针对性措施,按照有关规定纳入个案进行专项处置,持续督促相关银行全面落实政策,积极整改,尽快彻底清收。理财产品的市场格局和观念氛围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在净值化转型层面,报告提到,下一步,银行理财将以净值化转型为重要突破口,探索进一步丰富理财产品线。除了固定收益类资产的配置,还将逐步配置股权等资产,满足投资者个性化、多元化的配置需求。同时,在构建发展新格局的大背景下,未来经济动能将从传统产业转向科技创新、绿色产业、先进制造业、基础设施等需要长期资金支持的领域。一方面,培养金融投资的深度,普及长期理念和价值投资理念,为投资者提供跨期限、跨市场的最优配置和合理收益;另一方面,积极参与塑造和完善ESG投资体系和信息披露机制,在助力国家经济转型升级、ESG投资、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碳中和、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

王红英预测,随着产品越来越多,客户对高收益的追求和风险承受能力都在提高,未来几年混合产品、权益类产品甚至一些金融衍生品会越来越多。

北京商报记者孟李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