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万霖是从哪里开始的?
这里除了种地,没有任何收入。一旦台风来袭,就不会有收成。大哥万春深知生计的艰辛,想了想,决定做点小生意。兄弟俩走到路口,拦住路过的菜农,以便宜的价格收购新鲜蔬菜,然后拿到附近的市场去卖。
毕竟是小生意,卖菜没能缓解家里的困难。当万春从竹南公学毕业时,他说服父母搬到台北,当时林菀只有8岁。
到了台北之后,挣钱的机会更多了。万春带着林菀去卖大米和杂货。两兄弟渐渐攒了些钱,于是考虑如何扩大生意,多赚点钱。
经过努力,蔡万春创办了大湾商业银行,主要经营食品杂货。由于管理有方,蔡万霖又是他的得力助手,生意进展顺利。他们很快进入台北商圈,与军政要员有交往,为日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50年代末,台湾省经济逐渐好转,但经济腾飞带来的物质利益大部分被资本家占有,劳动者只能维持生计。想用这点工资买房买家具,平日里还得从牙缝里攒点钱。信用社成了他们的归宿。
台北第十信用合作社,地理位置优越,业务发展容易,是难得的理想部门。但此时“十信”的管理权在别人手里。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争取经营权。
智勇双全的蔡氏兄弟各显看家本领,获得了“十信”的管理权。1957年,蔡万春成为“十信”的董事长。
办理信用社,信用与合作缺一不可。这样才能造福社会,造福人民。蔡氏兄弟把“信用”和“合作”作为他们的信条和准则。
蔡氏兄弟经常想,小时候妈妈做饭的时候,总是从定量的米中抓一把米放在小罐子里。久而久之,她居然省下了不少粮食。人们很快发现,台湾省当局特别强调稳定,并将社会和经济发展视为第一政治需要。他们在小额储蓄上做文章,宣布:“只要存款1元,就可以成为‘十信’的客户。”
“十个字母”1元钱幸福储蓄大获成功,迅速闻名全岛。人们都知道台北有一家“十信”,也知道它的经营者是蔡氏兄弟。蔡氏兄弟借此机会在其他17地区设立分支机构,以吸引更多储户和更多资金。蔡氏兄弟要求台北总行及17分行开办夜间储蓄业务,并提供“微笑服务”,将储户视为真正的“神”。
在蔡氏兄弟及其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在短短的时间内,“十信”会员达65438+万人,存款金额高达新台币17亿元,成为台湾省最大的信用社。
纵观蔡氏家族的历史,其实都是保险行业创造的。蔡进入保险行业还有很长的历史。
1961年,台湾省正式开放民营保险公司。台湾省名人林丁立创办了国泰人寿保险公司。由于财力不足,林丁立无法筹集到足够的2000万新台币资金,只好求助于台北商界名人张翔。不料张财力并不雄厚,于是求助于台北市第一任“立委”、大湾百货董事长。
60年代初,台湾省经济开始发生变化,人民生活有所改善,手里也逐渐有了一些钱。当时台湾省私人保险业蓬勃发展,人寿保险成为热门话题。国泰航空的繁荣极大地震撼和刺激了商界。继国泰之后,又陆续成立了几家寿险公司。这使得寿险业处于激烈的竞争态势,对国泰航空是一种压力和威胁。
为了拓展公司业务,加盟后,蔡氏兄弟和林丁立在很多大中城市,甚至小集镇都设立了联络处。1962年,他们只有9个联络处,到1967年,已经发展到47个事业部。他们指定了一个专门的人住在那里,多年来处理保险业务;在交通不便的山区,会建立商业据点,尽量避免商业空白。
1963年,国泰人寿公司成立之初,蔡氏兄弟聘请当地绅士负责这一地区的分公司业务。爱屋及乌,来这里的人络绎不绝。在战略对策上,蔡氏兄弟用储蓄保险代替寿险促销,抢占了不少市场。
蔡万霖访日期间印象最深的是繁华街道两旁高耸的金融大楼。因此,在当时资金紧张的情况下,蔡氏兄弟毅然投资兴建。1964年,嘉义大厦破土动工,随后的三四年,在大城市大力兴建。这些建筑多达109。它们就像巨大的立体广告牌,向人们展示国泰航空强大的经济实力。
于是,国泰航空的市场份额一路飙升,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在台湾省同行业中排名第一,举世瞩目。
1979年,不到60岁的蔡万春中风后卧病在床。蔡氏财团一度失去铁腕,产业被拆分为强国集团、集团、中塑集团、兴莱集团四部分,分别由和长子蔡、次子蔡辰洲、三子蔡辰阳、四子蔡管理。蔡万霖看到他的哥哥虽然仍然威风凛凛,却再也不能统一指挥了。他假设掌管的结果会是生产和财产的分离。他暗中培养自己的实力,严密安插自己的亲信,迅速进入最佳状态,等待时机的到来。
他以“十信”经营权为诱饵,收编蔡三弟手中的“国泰”股份,取得“国泰”的绝对主权。这种技巧是蔡万春过去借刀杀人的惯用伎俩。现在蔡万霖用在自己的四个侄子身上,立马看到了一举两得的效果:一是把陈楠挤出“国泰”,让他可以真正拥有“地盘”,开始打造自己的企业王国;二是让陈楠四兄弟争夺《十个字母》的运营权。蔡万霖随后悄悄地接管了蔡万春和台湾省当局之间的关系。因为蔡晨的男兄弟们自力更生,有管理才能,对很多老员工“不够尊重”,这些人转而投奔蔡万霖的门下打拼;与蔡万春不同,蔡万霖不显山不露水,从不宣扬各种势力,但在必要的时候,会有人出面帮忙。
1979年下半年,蔡万春无法再管理企业,蔡氏家族突然解体。蔡万霖有国泰人寿、国泰建设、三井工程等企业;国泰航空的其余产业由蔡氏家族的其他成员经营。
分离后,蔡万霖专注于国泰人寿保险公司的建设。“国泰”成为蔡万霖的资金补给站,成为他发展各种企业的经济支柱。
蔡万霖的企业虽然还在使用国泰航空的名称,但实际上已经有了自己的事业,以林园企业为招牌,成立了林园关系企业集团。他提出了四个独具特色的经营策略:一是加强“黄埔式培训”,全体员工每天早上八点半做操、跑步、喊口号、唱“国泰之歌”,每年招募大学生作为“后备干部”派往各地培训监督。第二个是“爱情分散财富”。他拿出4亿股,分给科长以上的员工,让每个人白赚了654.38+0万元,每年的奖金数额超过6个月的工资,让他们“人人都是有钱人”。三是倡导“勤奋敬业”。为了让内部竞争机会均等,国泰规定高中级主管每三年轮换一次,派精英到处检查,杜绝贪污,挪用公款者一律辞退。第四,实行“质量并重”,他坚决调低了“国泰”的年营业额增长率,集中精力优化售后服务。国泰航空公司的业绩通过这四种策略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短短八年,成交额超过第二个6543.8+000亿(第一个6543.8+000亿用了20年)。
蔡万霖从不涉足不熟悉的行业。他经营的秘诀就是狠、准、精。同时,他注重培养人才,强调管理纪律。
林园关系企业集团的支柱是以人身保险为主营业务的国泰人寿保险公司。蔡万霖成为1979公司的董事长,这是他职业生涯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他强调“注重权益保护,承担社会责任”,提出要争取“每个人的保险,每个家庭的幸福”。在他的领导下,“国泰人寿”将人寿保险业推向了台湾省的每一个角落,设立了许多分支机构,甚至远至澎湖列岛。目前,该公司几乎每天可以收取6543.8+0.5亿元的保险费,而蔡万霖每天的净收入为6543.8+0.0亿元。
国泰建设有限公司是林园关系企业集团的另一家重要公司。它的主要任务是建造房屋、公寓、商业建筑和办公楼,然后出售或出租。由于其强调质量和合理的价格,建筑深受买家的欢迎。
1981年,受世界经济衰退影响,台湾省建筑业陷入萧条,多家大型公司相继倒闭。然而,蔡万霖能够审时度势,通过优惠购房冲出困境。从65438到0987,公司营业额达到新台币55.9亿元,位居台湾省建筑业第一。
鉴于台湾省土地资源有限,蔡万霖建的100多栋楼除了自用,很少出售。即使在房地产价格低迷的时候,我们也始终坚持“只租不卖”的原则。如今,由于房地产价格高企,国泰航空集团的资产正在迅速增长。
国泰航空自成立以来,每年都会招聘大学毕业生作为公司的后备干部。缺乏音乐细胞的蔡万霖为了激励员工的敬业精神,向全体员工征集了《国泰之歌》的歌词,并制作成录音磁带在公司播放和教授唱歌。
目前,蔡万霖是台湾首富。台湾省国泰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园关系企业集团核心人物,有“财神”之誉。他的个人财富超过60亿美元,而他整个家族的总资产高达3000亿美元。
国泰航空正走向更大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