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人有什么特点?

运城人缺什么?

当我们说起关羽,当我们踏进永乐宫,登上鹳楼,我们都会为自己是运城人而自豪。

然而,当我们走进上海、深圳、温州,我们会感叹自己是一个在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压力下的运城人。运城,曾经5000年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为何突然落后了?与其他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我们缺少什么?

运城缺的应该是新时代的商业思维和先进理念。因为一个地方的落后,不仅仅是因为环境、政策、资金、项目等。,还因为当地人的思维和观念落后于时代的步伐。

1,老套的“地主观念”无法更新。

我们运城人好像很团结,我们也称之为“很团结”。只要你是外地人,你在运城很难发财!除非你在这里夹起尾巴做人,否则你可能还有命。不然我就把你当“野蛮人”、“陌生人”揍一顿,尤其是“收拾”这种人,让我看到运城七大姑八大姨都齐上阵了。结果80年代温州人和南蛮子满城都是,今天找不到了。杜愚市场的温州街被和平街取代。因为我们运城的“地主”好客不起来,“客人”只好飞走了。不是运城地方太小,而是运城“地主”的心胸太小,海纳百川。我们不能容忍比我们强的外地人来这里发展,只能容忍“你不如我”的现象。像武大郎用人,只能越来越小,越来越落后。

从发展的角度看,移民越多,发展越快。就深圳而言,深圳有几个真正的人才,但都是外地人在为深圳的繁荣不懈努力!深圳人对外地人存在的观念是:“你发财我发展。”运城人的观念是:“你赚了我的钱,我放了你的血。”如果不解放这种排外的观念,靠运城人单打独斗,激活当地市场的难度更大。

2.现代企业家严重缺乏。

中国市场经济初期,不仅孔雀东南飞,麻雀也走了。以人才为分水岭,造成了中西部和东南部的差距,运城也不例外。目前我们不仅是人才短缺,更重要的是现代企业家资源严重短缺!

改革开放初期以来,我市不少民营企业靠自己的勇气和机遇完成了最初的初始资本积累,其中不少企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成功并不代表成熟:当企业达到一定规模后,由于经营者自身素养、管理知识、家族式管理和现代营销理念的限制,难以驾驭,导致管理专制,市场运作盲目,决策随意,企业缺乏凝聚力,很难再出现一个80后、90后。

企业家是一种品质,不是一个职位。每个企业都有厂长、经理,但不一定是企业家;但是好的企业一定是因为有企业家!

市场变了,企业的经营机制也变了。时代变了,企业家的素质也变了。运城的发展,不仅需要有胆识、足智多谋的企业家,更需要一大批能够立足运城、放眼全球的现代企业家,更需要能够“造就”企业家的孵化器!

3.缺乏做领导的勇气和魄力。

哪个企业是这个行业标准的制定者,哪个企业就是赢家,就是这个行业的市场主导者。比如我们市的彩印行业,在国内市场可以称得上是佼佼者,在行业内可以称得上是佼佼者。如果我们向前迈出一大步,先为彩印行业制定一个标准,我们就能成为这个行业的引领者,全力推动运城的经济繁荣。

在市场经济中,谁占据了40%以上的市场份额,谁就拥有了话语权和胜算。比如温州打火机的产量占全国的十分之九之多,所以会牢牢占据这个行业的头把交椅。我们运城的棉拖鞋制造业和果脯业完全可以联合起来,走集约化、集团化、规模化的道路,打造自己的抗风险联合舰队,共同进入市场。这不仅可以扩大市场份额,还可以降低生产和流通成本,为运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要形成这样的规模经营,需要一批市场领导者。只有在这个行业里有感召力、感召力、领导力的人,才能担当这个重任。运城人的旧观念是卖石灰的羞于卖面,同行是冤家。在新的市场竞争环境下,首先要繁荣区域经济,变卖面粉和卖石灰的油水关系为鱼水关系,与外界共同成长,把运城产业的市场蛋糕做大。

作者:221.204.126。* 2005-3-17 21.46回复此发言。

-

2运城人缺什么?

4.营销力不足。

我们运城人在企业经营中普遍存在重生产,轻包装,无营销的观念。生产出来的产品朴实厚道,质感好,成本高,费了不少功夫,却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市场经济下的营销理念是:谁拥有流通渠道,谁就拥有市场;谁拥有了市场,谁就拥有了这个行业的王牌。我们运城人要马上行动起来,高举营销创新大旗,抢占流通渠道。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一支能打仗的营销大军。就我市现状而言,商学院和学院每年最多能培养三五百名营销人员,很大一部分一出校门就飞走了。社会上专门为成人设计的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等短期培训班很少,远远不能满足运城企业走出去的需求。如果不能培养自己的营销人才,那就要等到营销实力强的企业在市场上吃够了。

随着中国入世步伐的加快,整个市场形势将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也可能在一夜之间失去原有的产品竞争优势。特别是我市各企业营销人员原有的知识结构和应对全球营销的理性思考和分析能力,远远不能满足新的需求。如果不能警示自己这种情况带来的威胁,就只能疲于应付未来新的竞争。目前,我们迫切需要更新内部营销人员的营销观念,充实新的竞争能力,了解国际市场动态,高效发挥我们的核心优势。

市场经济下的运城要发展,就要培养和“孵化”一批国际化的营销人才,他们有才能,敢到世界各地去为运城企业挤、抢、占、赢市场份额。

5.缺少包装工和顾问。

运城红富士以51斤的价格卖给商家。被深圳人包装后,不仅外观漂亮,还有品牌,突然就以四块钱一斤的价格上了超市!这一块五到四块钱之间是打包人的功劳,是市场运作理念的体现!

一个鲜为人知的Winstone,30万起步。经营了一段时间后,成为上市公司,并被联想加入。

几条普通的松紧带,经过这样的组合,再经过广告商的包装,就成了一个背部很好的品牌,销量翻倍...

这是打包工的工作!

而在运城,我们缺少深圳认养、蓝活、北京叶茂中这样的大牌包装商,所以我们的产品和企业都那么“土”。

另外,运城缺少企业咨询机构、企业诊所、企业健康顾问、企业家沙龙。因为没有企业导师,只能在黑暗中摸索,不敢大胆前行。

6.缺乏创新学习。

创新意味着领先、独特、新的竞争手段和竞争优势。浙江人发展到现在的大产业、大市场,与浙江人在改革开放初期对机遇的把握是分不开的。当初浙江人因为生计所迫,背井离乡,沿街叫卖。浙江人在走遍千山的同时,也走遍了全国,在小商品市场上稳稳地占有了一席之地。有了流通渠道后,浙江人敲锣收鼓,回到根据地,建设市场,自己转型做商人,经营规模越来越大,形成了小商品聚散之地。这种伴随着浙江人得天独厚的优势发展起来的产业,只能永远学习,永远落后,步别人的后尘。

过去的城市化和现代化确实是市场化和工业化的产物。城市以人和物为对象,但人和物流聚集又分散。然而,现代城市的发展趋势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化以信息为对象,不是大规模生产工业产品,而是生产信息,聚集和分散的目标变成了信息流。人们逐渐向城市边缘移动,物流不再中转,形成点对点的直线沟通。因此,在这个阶段建设市场时,我们必须站在全球营销的高度,充分利用最先进的电子营销渠道,以全球最低的价格组织最好的供应,流通到附加值最高的地区。如果一个市场的建设没有考虑到它的信息聚集和分散功能,那它绝不是一个能适应新时代的现代市场,它会在短时间内被淘汰。因为衡量一个城市、一个市场是否先进的硬性指标是信息化的应用程度。

在我们运城经济的发展史上,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政府大张旗鼓地为民营企业送行,一路为市场企业家开绿灯。希望运城的每个人都能抓住这个机会,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