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田港简介

1993,深圳盐田港集团与香港和记黄埔公司合资成立深圳盐田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盐田国际)。合资公司于1994正式投入运营,主要负责管理盐田港一、二、三期工程,总投资超过13亿港元,共9个集装箱船泊位。

2004年9月25日,盐田国际三期工程最后一个泊位通过港口验收。至此,盐田港区三期工程四个泊位全部完工,泊位总数增至九个。

其中,盐田港区三期由深港双方共同投资,总投资60亿港元,以和记黄埔港为首的外国财团占总投资的65%,盐田港集团占35%。三期工程于2002年初开工,第一个654.38+万吨级泊位于2003年投入使用。项目建成后,盐田港区年集装箱吞吐能力将达到500万标箱。

三期工程占地90万平方米,拥有4个654.38+万吨级的集装箱泊位和堆场及其他相关设施,总泊位长度654.38+0.400米,年设计吞吐量200万标箱。为配合港口发展,满足集装箱船舶大型化要求,三期工程设计岸边水深16米,航道水深410米,可双向运行第五代或更大型集装箱船,可停靠世界最大集装箱船。

设备方面,三期工程配备18超巴拿马岸吊,悬伸距离65米,可跨23排箱,具备装卸双箱能力;此外,还将配备66台“五过六”轮胎式龙门起重机,进一步提高堆垛能力。

盐田港仓储面积正以每年12%的速度增长。2000年仓储面积151万平方米,年产量395万立方米。预计2005年仓储面积26.3万平方米,年产量625万立方米。2010年仓储面积将达到36.2万平方米,年产量859万立方米。众多国内外企业及相关人士跃跃欲试,抢占盐田港物流业的欲望十分强烈。

监管仓是主流业务。

目前港口仓储的形式主要分为保税仓库、监管仓库、专用仓库和普通仓库,功能不同,其中监管仓库是主流。

口岸监管仓库是指出口货物报关后,在海关监管下开箱的专用仓库。其实可以理解为大宗货物安排座位的服务。这种仓库实际上是出口货物出境的一种安排,通常存放按规定取得出口许可证或批文,并在海关办完出口手续的货物。根据海关总署的规定,出口监管仓库一般只在沿海口岸和边境口岸设立。

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在1997年排名世界前20名之外,在1999年以195万标箱排名世界17,在2000年以298万标箱排名世界11。2001年将以507万标箱的业绩进入世界前8。

仓储服务迎接入世浪潮

从行业角度来看,盐田港是聚集大量国际物流链的门户,也是34个海航和各大船公司通过盐田港存放空箱最齐全的地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由于服务市场准入的扩大,将使中国物流业融入全球物流业的跨国化、规模化和互联网经济。盐田港和全国各地的港口一样,港航业及相关物流业的发展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在全面开放中国道路运输和仓储服务市场的WTO承诺中,中国承诺允许外国投资者持股不晚于2003年6月65438+10月1,允许外国投资者独资不晚于2005年6月65438+10月1。也就是说,未来三到五年,国际物流企业将大规模登陆中国,盐田港将是最重要的目标之一。

据专家介绍,现阶段对于国内很多尚未成熟的物流企业来说,谁拥有丰富的物流资源,就等于拥有了一个物流的明天。国外第三方物流企业往往依靠整合信息来产生增值。大型国际物流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后,本身可能并不拥有仓库、码头、船队和设备,也不可能轻易获得海关监管仓等特许经营权。但他们能充分整合各种资源,善加利用,善加利用。因此,首选与已经拥有仓库、码头、车队、设备的功能性物流企业(如仓储监管公司)合作,尤其是已经获得特许经营许可证的企业。

可以预见,以电子商务、供应链软件集成和第三方物流为特征的跨国物流企业,将把设立在沿海口岸和边境口岸的出口货物监管仓库企业视为最佳合作伙伴和战略合作伙伴,进而依托它们占领中国巨大的物流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