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保险企业的社会责任
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一直受到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的重视。在中国,党的十七大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凸显了中国政府对可持续发展的高度重视。
(一)保险公司的社会责任有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一直受到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的重视。但长期以来,政府被认为有责任维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增强,企业的“公民性”越来越受到重视,企业的社会责任也越来越受到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关注。美国学者卡罗尔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包括三个层次,即经济责任、法律责任和伦理责任。经济责任是企业的首要责任,即追求盈利,为股东获取经济回报;法律责任体现在企业的合规上;伦理责任是指企业在经济和法律责任的要求之外,满足社会的期望。目前,包括联合国和经合组织在内的许多国际组织都设立了专门机构来倡导企业社会责任。大多数世界500强企业都非常重视自己的社会责任,每年都会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保险业在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和社会和谐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保险的风险管理功能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保障,扩大整个经济承担风险的能力,从而刺激经济发展;保险的融资功能一方面通过提供融资保险产品帮助人们安排退休生活,另一方面通过运用资金提高金融市场的活力;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直接起到“社会稳定器”的作用。总的来说,保险业通过提供保险产品和服务,满足了人们对风险管理的需求,减少了人们对公共资源的依赖。
(二)保险公司的社会责任有利于提升保险业的社会形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险业保持持续快速增长势头,保费收入年均增速超过20%。2007年,中国保险深度为2.85%,保险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行业之一。
然而,由于个别保险公司和少数保险营销员的不良行为,以及公众保险专业知识的缺乏,保险业的社会形象仍需进一步改善。
2007年,中国人寿发布了中国保险业首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从提供风险保障、服务“三农”、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开展慈善事业、承担对利益相关者的责任等方面,全面报道了中国人寿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情况。保险企业的社会责任有利于增加人们对保险行业的正确认识,在提升企业品牌价值的同时提升整个保险行业的社会形象,从而为整个保险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三)保险公司的社会责任对于保险业的创新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保险企业既有一般企业的共性,又有其作为专业风险管理机构的个性。一方面,保险企业作为一般企业,具有“公民身份”,应当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另一方面,保险公司通过自身产品和业务的设计和创新,可以将自身的经营活动与社会责任有机结合起来,将社会责任与保险业务的发展结合起来,这将更好地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为保险业自身的发展开拓创新空间。
在产品设计和开发中,保险公司可以通过推出新产品,以创新的方式管理影响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风险。如“911”事件后,为了更有效地管理恐怖袭击风险,国际保险公司成功为2004年雅典奥运会提供了包括恐怖袭击风险在内的取消保险,不仅解决了恐怖袭击风险管理的社会难题,还开拓了自身的业务领域,培育了新的业务增长点。
在资金运用上,部分保险公司成为社会责任投资者,在资金运用上给予社会责任企业更多的投资份额,或者在被投资方董事会上提出有利于社会责任的提案,成为社会责任的推动者。保险公司既承担了社会责任,又获得了投资收益。
在我国,新世纪以来,为了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保险业在新产品设计中也主动承担了一些社会责任。从2003年推出非典保险,到2007年推出能繁母猪保险,再到2008年初南方雪灾主动保险理赔,保险业积极响应社会需求,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四)中国保险业在社会责任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是对社会责任缺乏足够的认识,未能将保险公司的社会责任与改善保险业的社会形象、提高万能险意识、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联系起来;二是保险公司承担社会责任不够积极。上述保险业响应社会需求推出创新产品的例子,都是监管部门提出并推动的,保险公司只是被动跟进。此外,截至目前,仅有少数保险公司发布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内容较为单一;第三,在研究、总结、实践和参与国际组织行动方面,保险业明显落后于银行、通信、电力等行业。
事实上,中国保险业完全有条件率先开展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和实践。首先,保险行业作为金融服务行业,本来就是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的;其次,保险公司作为风险管理的专业机构,在保险产品设计中可以重视企业社会责任;再次,保险公司作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在资金运用上也可以运用投资组合构建和股东倡议等方法,促使作为投资对象的企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二、中国保险公司面临着重要的机遇和挑战
(一)中国保险公司面临的机遇
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保险行动计划》提出了保险企业面临的九大机遇,分别是气候变化、小额信贷、生计收入、健康、新兴人为风险、环境责任、自然资源、循环经济和内部效率。
结合我国目前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条件,从社会责任的角度来看,我国保险公司在以下三个方面面临着难得的重要机遇。正确把握这些机遇,承担社会责任,不仅有助于增强国民保险意识,改善保险业的社会形象,也有助于保险业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1.三农问题
进入21世纪后,2004年至2008年,中共中央连续5年以中央一号文件的形式强调党和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重视。由于农业的基础地位和农民在人口结构中的高比重,“三农”问题将继续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基础性问题。“三农”问题的解决将直接影响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此背景下,保险业和保险公司如何通过创新自身的产品和服务,增加农民收入,稳定农业生产,帮助农民解决融资需求,是一个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2.灾难事件
中国幅员辽阔,各种天灾人祸时有发生。这些巨灾不仅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损失和不便,也给保险业提出了新的问题。从传统的可保风险理论来看,巨灾事件因其损失概率难以计算且损失巨大,属于不可保风险。然而,面对人们对巨灾风险管理的强烈需求,保险业可以利用科技发展、再保险和保险证券化的优势,在政府的支持下,为以前无法投保的巨灾风险提供保险服务,为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中国保险企业在2008年初中国南方雪灾中的快速和积极反应就是这方面的一个极好的例子。
3.民生问题
随着我国人均GDP的提高和人口的逐渐老龄化,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教育、住房、医疗、养老等民生问题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领域。民生问题关系到居民消费能力的提高和消费方式的升级,从而直接影响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民生问题的解决跨越投资和消费领域,同时关系到社会各阶层经济社会权利的实现,因此具有很大的复杂性。在解决民生问题的过程中,保险业要有承担社会责任的勇气,也可以大有作为。在正确把握民生问题发展趋势的前提下,保险业可以创新自身的保险产品和服务,将商业保险与政府公共服务有机结合,减轻公共资源负担,为保险业自身赢得宝贵的发展机遇。
(二)中国保险公司面临挑战
在面临重要机遇的同时,中国保险业要真正抓住这些机遇,也面临一些挑战。
1.从供应方面来说。
一是对保险公司社会责任的认识有待提高。一些保险公司把社会责任和追求经济利润对立起来,片面地把社会责任理解为慈善捐赠。这种认识显然无助于利用上述战略机遇;二是中国保险业承保能力有限,做大做强仍是近期中国保险业的重要任务;第三,保险公司的创新能力有限。由于我国保险业尚处于发展初期,监管机构出于对保险消费者的保护,对保险公司的监管较为严格,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保险公司的创新能力;第四,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能力有限。在商业保险领域,由于保险公司能力有限,分业监管环境严格,我国保险公司尚无法主动介入被保险人的风险管理,也无法为投保人和被保险人提供投保后主动管理风险的财务激励。
2.从需求方面来说。
一是居民和企业的风险意识和保险意识有待提高。保险消费者通常风险意识较低,尤其是对于那些概率较低但可能带来较高损失的风险。这个事实会导致保险需求不足;第二,逆向选择存在。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是影响保险需求的重要因素,需要在较长时期内通过承保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细分的深化来逐步解决。
三、推进我国保险企业社会责任的建议
要让中国的保险公司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需要多管齐下。保险公司是承担社会责任的主体,要加大创新力度,在企业管理、产品设计、核保、理赔、投资等方面有所作为。监管机构和行业组织要起到宣传、引导和推动的作用。
(一)保险公司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从保险公司自身来看,社会责任应该从两个层面进行。首先,保险公司作为一般企业,应当承担通常意义上的企业社会责任,包括环境友好、提高能源效率、尊重和保护包括员工在内的利益相关者的权利、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合规管理等。其次,从保险行业的特点出发,保险公司还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
1.提供符合社会责任标准的保险产品
在上面提到的三个领域,保险公司可以设计相应的保险产品,一方面满足社会需求,另一方面也可以为保险公司创造经济利润。
2.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投资者
社会责任投资是指投资者在投资组合构建过程中,在选择被投资者时,在传统的投资回报基础上加入社会责任标准,使投资更倾向于对社会负责的被投资者,以促进更多的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保险公司作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可以考虑采用社会责任投资的标准。国外的实证研究表明,加入社会责任标准不会影响保险公司资金运用的财务效益。
3.完善自身管理的相关环节。
包括加强对新风险的研究,提高信息技术的运用,创新与保险营销员的关系。
(二)监管机构和行业组织也应在推动中国保险公司承担社会责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1.消费教育
总的来说,我国的保险消费者还不够成熟,主要表现在风险意识和保险意识不足。普及基本保险知识,提高人们的保险意识,培养成熟理性的保险消费者,有利于从需求侧为保险公司承担社会责任创造宽松的环境。
2.创造有利的监管环境
监管机构可以发布保险公司社会责任指引,引导保险公司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此外,监管机构应在鼓励保险创新和保护保险消费者利益之间寻求适当的平衡,尽可能为保险公司提供相对宽松的创新环境。
3.推进保险行业和企业文化建设。
现代服务业的竞争,从深层次来说,本质上是文化的竞争。从层次上看,保险文化包括理念层、制度层和行为层三个层次。监管机构和行业组织可以在理念层面和制度层面影响和引导保险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从内容上看,保险文化包括监管文化、管理文化和消费文化。监管者应着力构建符合社会责任的保险监管文化,大力倡导理性的保险消费文化,以此影响保险管理文化。
4.公私合作
在一些新兴领域(如巨灾保险、农业保险),单纯依靠商业保险往往无法提供同时满足经济和社会责任的保险服务。通过公私合作,政府可以为特定业务提供财政补贴和政策支持,可以帮助保险公司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