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教师的教育梦:女教师的教育梦

文/狼烟诗影

一个优秀的教师,心中曾经有一个“教师梦”。所以决定了一生都属于从事教育事业。只有这样,老师才能受到一代又一代学生和家长的尊敬。我就是这样一个梦想。

我是一个从山里走出来的人。她小时候家里很辛苦。曾经听奶奶说过,清末民国,天下大乱。爷爷陈中山去附近的新场镇卖东西,突然在一个叫“陈氏宗祠”的地方被土匪抢劫。在战斗过程中,因为土匪多,最后,爷爷被土匪头子枪杀。悲痛的消息使这家人嚎啕大哭。那时候,我父亲只是一个七个月大的婴儿。号哭过后,父亲陈发全艰难地被奶奶带大。

解放后,父亲娶了贤惠的母亲于淑芬。在那段艰难的日子里,我的父亲和母亲一边干农活,一边抚养我的弟弟和妹妹陈。我两岁的时候,妈妈因病突然去世。于是,为了生计,父亲不得不与继母复婚,家里又添了弟弟陈祥志、陈祥福、陈香芳。20世纪70年代,国家从一个废物时代转变为体制经济时代,经历了十年动乱。一家人也过得很苦,生活没有太大变化,更别提家里的爷爷和六个兄弟姐妹兄弟了。一家九口人,在那个生产队大集体的年代,要吃饱,要填饱肚子。爸爸妈妈白天只能干生产队最重的农活,年底转产后才能从生产队拿到更多的粮食。这些食物不够养活我们六个兄弟姐妹。结果父亲只好白天在生产队干农活,晚上在丘陵地上砍些树,在新场古镇卖,换钱,去别人家买他们多余的“粮票、布票、肉票”补贴家用。甚至后来去“天宫寺”煤矿挖煤,冒着高危劳动的危险,换钱养家。生活就是这样。1978我七岁上学,但是学校条件还是比较艰苦。学校离家大概两公里,山路崎岖,走在路上学校坑坑洼洼。学校很破旧,下雨天屋顶漏雨。经常是两个班不同年级的学生坐在一间教室里。尤其是老师的条件特别差,老师太少。五个年级只有两三个老师。然后,只需要一个老师就可以全面教不同年级的教材,两个不同年级的学生坐在一个教室里,每天在同一个教学实践中讲两个不同年级的课。就是上学期间,每天早上起来都要出去割草,回家,吃饭,然后上学。放学回家还是割猪草喂猪,因为过年只能吃猪。当时一个学期的学费是3.5元,但对于很多家庭来说还是难以承受,更何况所有的兄弟姐妹都在同一时间读书。虽然书学费没有按时交,但是爸爸会一点一点的赚点钱,最后把我们兄妹欠学校的书学费还清。有时候看到别的同学带着它去学校吃午饭,吃米饭做的“饭团”,就觉得自己拿的不过是“玉米包子”,和别人太不一样了。于是,当我回家问我妈要的时候,她说:“儿子,明天我妈给你做个饭团,你可以带去学校吃午饭。”果然,第二天,妈妈真的做了一些“饭团”放在火里烤了,分发给我们兄弟姐妹在学校吃。

1984年,中国改革开放的春风传遍了全中国。我也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大同中学。这是我“教师梦”的开始。公社派和村上派相比,差太远了。我决心好好学习,考个师范,然后回老家当老师,让更多的山区孩子通过读书走出大山。那时候,靠读书走出大山也是我的梦想。中学的时候都是住校,每个月给学校带30斤大米。学校统一做饭,每天给两毛钱吃菜。但我们也可以欣赏改革开放的春风。因为,在改革开放之前,即使是在农村中心学校读书,我的生活条件也比现在更加艰苦。

1988,终于考上了当时的邛崃师范。1991年师范毕业后,我匆匆回到家乡大同中华村教小学课程。就是我说一定要把课教好,让山里的孩子能考出好成绩。和我一样,走出大山是我的目标。于是我找人把脏乱的农村教学用房翻盖好,这是当务之急,并做了山村学校的未来规划。谁知社会发展太快,过了两年,所有的农村学习都停止了,在乡上村级学习的学生都转到了大同中心学校。我也调到了大同镇中心学校教书。当时我也收获了一个爱人,和同事郑和结婚,组成了一个美好的家庭。两年后,我有了可爱的儿子,也增加了家庭的幸福感。虽然我们家很普通,但是我们有一颗快乐的心。下班后的假期,我们一家人会去附近的古镇放松一下,重温一下生活的乐趣。我的五个兄弟姐妹,放弃了读书走出大山的想法,一直务农,外出打工赚钱养家。

在大同中心校,不缺像农村学校那样的老师,中心校的老师也足够多,各按常规年级教学。那时候老师多,竞争激烈。有的老师靠“停薪留职”下海经商,赚了不少钱。而我,却因为“教师梦”坚持了下来。那怎么才能让孩子的学习成绩上去呢?我摸索出一条路,就是让孩子喜欢我,这样孩子才会认真听讲,成绩才会好。这个方法起源于这样一个原则:当我学习的时候,我会认真听我喜欢的老师讲课。所以,这个方法真的很有效,所以我尽力让我的孩子喜欢我,我真的收到了很多收获。2001被评为成都市优秀教师,成为成都市名师“李海荣工作室”成员。然后通过邛崃市和成都联通香港老师的培训交流,在如何提高孩子的学习上获得了更多的经验,并把教学经验用在教育学生上,学生考得也不错。所以,被聘为小学五年六年级的班主任,让我更加有信心扎根在这个偏远的山区,也更加坚定了我一直从事教师工作的决心。付出,就会得到回报。在我29年的教学生涯中,我多次被评为陈向群优秀教师,其中包括成都市“爱心教师奖”。

回想我们的家史,从爷爷奶奶到父母,再到我的读书生涯,那些艰苦的岁月记忆犹新。现在想起来,心里有一种沧桑感。当初,我的“教师梦”是我坚定的信念。在中国* * *产党的领导下,在我们这一代人与有着“教师梦”的* * *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相信中国所有的孩子都能读好书,学好知识,长大后能用知识和技术报效祖国,改变中国,建设一个更加美好强大的中华民族。

走出大山的我,演绎了一段平凡的人生。我走出大山后,前后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几十年前,我们住在破旧的木屋里。如今,我们的房子成了邛崃市的一栋楼,还买了车。相比之下,据说这短短几十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我儿子也顺利完成了大学学业,找到了工作。在这个普通而和谐的家庭里,他讲述了我们这个普通家庭百年来的巨大变化。

作者/郎言应时,四川邛崃市人。他用几个笔名写了几百首诗歌、小说、散文、散文诗、古诗,2000多首歌词。笔名有:《狼烟诗影》、《田字》、《写诗的兄弟》、《温柔的剑》、《老板》、《风中孤影》、《风中流浪》等。作者的真实姓名暂时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