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与管理
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文化是构建企业内部环境的重要因素。只有让每一个员工树立正确的企业风险观念,才能真正实现内控风险管理。
国务院和财政部发布的相关政策条款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实现内控管理提供了标准、规范和参考。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铁建)是一个多功能的大型企业集团。在其发展过程中,为了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水平,降低企业风险,建立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和提高其内部控制管理水平。本文就加强内部控制管理、降低企业风险的相关事宜进行了简要论述,以期为今后的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内部控制管理;企业风险;铁路建设;内部控制系统
构建适合企业管理体系的内部控制制度是每个企业为了获得更好的发展而制定的内部控制政策。内部控制制度不仅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的风险管控能力和企业经营的整体质量。同时,也是实现企业转型升级的有效快捷方式。国务院和财政部发布的《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相关政策条款,为企业实施风险内控提供了重要参考。
1明确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中人员的职责和分工
在铁路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中,董事会是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主要负责部门,对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重要领导和工作的整体进展起到监督作用。在审议工作计划和预算时,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指导正常工作,而中层领导则肩负着执行内控制度的责任。为了加快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工作进度,内部控制工作必须有计划,责任要落实到人,分工要明确,工作目标和实现过程要详细,然后根据实际情况明确分工。有计划、有方向地开展工作,可以进一步加快工作进度。建立内控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即由领导组成的指挥组,按照领导级别划分管理层级?任命主要领导为组长,中层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人员集中讨论内控制度建设过程中的重大问题,然后进行决策。领导小组还应负责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可行性,并建立以战略规划部为主的规划部门;审计部门起到监督和评价的作用;其他部门是具体方案的实施部门。在工作过程中,要有计划、有计划、有方向地从高到低完成,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大力推进内控体系建设进度。
2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流程详情
任何工作的实施都必须有一个可行的方案作为工作的实际依据,总体方案是内控体系建设的第一步。结合中国铁路管理层级多、管理链条长、人员业务差异大等特点,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对流程人员进行分配安排,细化各环节工作内容和负责人,将计划和流程具体化,在有效时间内统一部署、分步实施、层层推进,使内部体系结构完整,工作计划得到科学有效的实施。工作流程是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关键,工作流程的设置将直接影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因此,在制定工作流程时,应结合中国铁路的实际情况,为工作中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提供可执行的解决方案。一个科学的工作流程可以协调全局,量化员工的任务,结合企业内部的实际情况建立工作步骤,保证内控体系建设的正常运行。
3全面构建内部控制体系
3.1企业级内控体系建设
企业层面的内控体系建设主要包括企业层面的控制机制建设和业务层面的风险评估。在构建企业层面的控制机制时,首先要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主要取决于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健全的企业管理结构和有序的工作程序在工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关部门规定,企业要建立自己应有的组织结构,有良好的管理制度和议事规则,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要科学规范。由此可见,人员结构对企业非常重要。基于此,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的组织结构可以为内部控制的建设和运行奠定良好的基础。加强员工内控风险管理文化培训。
培训的频率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可以以会议或专题讲座的形式对员工进行集体培训,特别是对相关负责人员,加强其对风险的认识。此外,相关部门还应制定相应的培训内容,将内控风险作为企业文化渗透到每一位员工的心中,从而为内控体系的建立奠定基础。同时,要全面建设内控体系,完善内控制度,以建立完善的企业内控规章制度体系为抓手,注重制度的安排和优化,加强对各项规章制度的评估,建立切实可行、协调一致的内控制度,并将相关制度以文件形式下发到各部门,形成现象级制度,确保企业在经营管理和各项活动中有章可循。
在具体工作中,要构建与企业经营理念相一致的信息系统,并将其与企业内部控制运作流程有机结合,实现信息的自动流动。高度互动的信息系统架构有助于减少人力和物力的消耗。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成立内控信息化领导小组,指导相关工作的顺利进行;组建强有力的项目团队,为信息系统建设提供有效的管理;设立相应的运营部门,认真落实系统建设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系统的作用,使内部控制系统与信息系统同步发展,从而提高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3.2企业风险评估
在建立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时,需要对企业进行一定的风险评估,有较强的风险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降低企业风险。在对企业进行风险评估时,应注重风险识别。识别风险时,有必要使用?目标、风险和控制?以企业的核心理念和战略目标为出发点,识别所有企业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同时,应结合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具体来说,首先要分析企业的外部环境,收集与风险相关的重要信息,从而识别目标风险和投资风险。
在评估风险时,我们应该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在具体工作中,首先要对风险进行初步的定性分析,可以通过问卷调查、专家意见、采访有经验人士等方式进行。关于定量分析,可以采用情景分析和敏感性分析。在综合分析的情况下,要考虑企业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根据结论判断风险状况和严重程度。同时,要根据外部环境的实际情况,对公司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风险评估,提高相关人员的风险意识,让他们理清思路,以便在风险出现时制定有效的对策和措施。另外,在绘制风险地图时,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提出可能存在的风险,并对风险进行由易到难的有效预测,尽可能保证风险在可控范围内。
3.3业务流程控制系统
在业务流程中构建内控体系的主要步骤有:创建流程体系框架?画流程图?详细描述一下过程?制作RCM矩阵。建立过程系统框架是系统建设的基础工作。制度框架的制定主要是以直观的形式展现企业的整体结构,让人们充分了解公司的架构。在细节的范畴里,要分层次描述。在这个过程中,负责人对公司的整体架构会有一个越来越清晰的认识。有经验的人能在制定过程中发现隐藏的风险,及时调整优化结构,有效降低存在的风险。在绘制流程图和描述环节时,要清楚了解企业的所有业务环节,包括涉及的岗位、人员、业务内容,展示相关细节,对每个流程有准确的隶属定位。在这个过程中,一旦发现问题,要立即进行调整和优化,将风险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绘制RCM矩阵时,有必要使用?目标、风险和控制?基于。目标识别的风险主要来源于业务,找出影响业务目标实现的风险因素并及时防控,可以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4结论
在加强内控管理、降低企业风险的工作中,要明确分配和量化工作,并在规定的有效时间内完成,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风险。因为内控管理与企业风险成反比,内控管理机制越完善,企业风险出现的可能性就越小。因此,在内控体系建设过程中,必须细化各个环节的工作计划和流程,提高内部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当企业中的每个人都有很高的风险防范意识时,那么每个岗位的员工都会有识别风险的能力。此外,还要定期对企业进行专业的风险预测,将一切可能的风险控制在可以解除的范围内。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为了使内部控制制度适用于任何环境,企业应根据社会环境和相关的外部环境调整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以降低企业的风险。
参考
【1】陆彬彬。中铁SS集团内部控制系统认知与组织绩效的相关性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2。
[2]王涛。中铁四局集团内部控制体系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2。
[3]马力。浅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J].铁路勘测,2012 (03): 87-91。
[4]王卓美。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防范企业风险[J].现代商业,2013 (05): 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