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期货合约规格的比较

2001,65438中国2月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内商品市场和金融市场开始与国际接轨,资本市场的各个行业,包括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都按照承诺逐步放开。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金融自由化和贸易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期货市场走向国际化势在必行。因此,在国际化背景下,国内期货参与者应对国外期货市场有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对国内外期货的合约规模、涨跌停板、交易时间、合约到期日、交易方式等进行了对比分析。

一、合同规模

期货合约的规模是指每个标准期货合约所包含的商品总量或指数期货每个指数点的价值。

表1国内外部分期货产品合约规模对比

从上表可以看出,国外期货合约的规模明显大于国内同类产品。这种设计,一是为了增加市场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商品定价权的归属;二是导致参与市场的投资者资金门槛较高,在一定程度上过滤了一部分小投资者进入市场,提高了市场个人投资者的抗风险能力。当然,为了给风险承受能力低的投资者提供投资渠道,增加交易所的收益,国外交易所都有迷你交易产品。

二、涨跌幅限制

涨跌停板制度是指期货合约在一个交易日内的成交价格不能低于或高于该合约前一交易日结算价基础上的某一价格区间。如果价格超过这个范围,将被视为无效,不能交易。比如国内外热门产品的价格如下表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我国期货产品的涨跌停板是按照比例设置的,所有产品都有涨跌停板设置。在国外期货市场(表3),除了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大豆和国内差不多,其他大部分热门品种都没有涨跌幅限制,大部分产品的涨跌幅限制都是以绝对数设定的。此外,和纽约商品交易所的原油一样,它也使用熔断机制来设定涨跌幅度,以控制风险。

合理的涨跌停板可以促进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发挥,降低市场价格波动风险,提高市场流动性,降低期货交易违约风险。

表3部分国外期货产品涨跌幅设置

第三,交易时间

期货的交易时间,即投资者可以参与期货产品交易的时间段,其他时间均为休市。

从上表可以看出,中国三大商品交易所的交易时间为3小时45分钟,而CICC的交易时间相对较长。从表5来看,香港恒生指数交易时间为5小时30分钟,美国的产品均在20小时以上。

国外产品通过交易时间的设定,将全球投资者紧密联系在一起,也将影响期货产品的全球因素无时无刻不反映在产品的价格上。此外,交易时间的翻倍使其在争夺定价权上更具优势。

表4国内期货交易所交易时间

表5国外部分热门产品的交易时间

四。合同到期日

国内期货合约只有一个到期日,即最后一个交易日。在国外期货市场,除了最后一个交易日,还有第一个通知日。最后交易日是指期货合约在交割月份进行交易的最后一个交易日。在这个交易日之后,未平仓合约必须按照规定进行实物或现金交割。首次通知日是指期货合约的卖方有权申请交割的第一个工作日。如果买方不想交货,他必须在第一个通知日期之前平仓。

表6国内期货产品最后交易日设置

表7国外期货产品最后交易日的设置

从表6和表7可以看出,国内外期货合约的月度设计基本一致,这说明国内外交易所都是根据产品的特点进行个性化服务相关行业的。

动词 (verb的缩写)交易方式

目前,国内期货投资者可以通过书面、电话、计算机、网上委托等方式发布交易指令:

(1)以书面形式发出交易指令;

(二)通过电话下达交易指令。

(三)通过计算机、网上委托等方式发布交易指令。

除了国外期货交易所提供的上述三种交易方式外,场内还可以有公开竞价方式。公开竞价通常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连续竞价制,即场内交易者在交易所的交易池内面对面公开竞价,以表达各自对买入或卖出合约的要求。这种竞价方式是期货交易的主流,欧美期货市场都采用。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会场气氛活跃,缺点是人员规模受会场限制。交易池中挤满了如此多的交易者,他们不得不用手势来帮助传递交易信息。这种方法的另一个缺点是场内交易者比场外交易者拥有更多的信息和时间优势。抢帽交易往往成为场内交易者的专利。

公开招标的另一种形式是日本的一价制。一口价系统把每个交易日分成几个区间,每个区间一个合约只有一个价格。首先,主持人对每笔交易进行竞价,场内交易员根据自己的竞价申报买卖数量。如果买的数量多于卖的数量,主人会报更高的价格。另一方面,报一个更低的价格,直到在某个价格上买卖双方的成交数量相等。

不及物动词结算系统

期货结算是最重要的风险控制手段之一。

我国目前采用的是一户一码,逐日盯市的制度,即日免债制度。做市制度是指在每个交易日结束后,交易所结算部首先计算当日各期货合约的结算价,计算各会员每笔交易的盈亏金额,以此调整会员的保证金账户,盈利记入账户,亏损记入账户。如果保证金账户内的信用额度低于保证金要求,交易所将通知会员限期缴纳追加保证金,达到初始保证金水平,否则无法参与下一个交易日的交易。

随着盯市制度的存在和每日结算制度的实施,当期货价格剧烈波动时,期货交易者可能面临相当大的负现金流风险。期货投资者必须计算满足每日结算条件可能需要的资金,并在整个投资期内设置相应的动态现金流准备金。对于交易者来说,提高了对资金流动性的要求,而对于市场来说,盯市制度有助于规避资金的信用风险。

本文以芝加哥商品交易所为例,介绍了国外的期货结算系统。

(1)会计制度

账户体系的设计遵循分户核算、分户管理的基本原则,头寸、资金、履约保证金需要按照分户核算、分户管理的原则在结算机构和结算会员层面进行核算和管理。在分户核算原则下,结算会员账户类别根据账户核算对象分为三类:结算会员自营业务账户(结算公司自营业务包括公司自营业务和全资子公司等非客户业务)、一般投资者业务账户和非结算会员业务账户。

(B)逐日盯市制度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不允许其结算会员累计持仓损失,实行严格的盯市制度。

(3)保证金制度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建立了初始保证金和维持保证金制度,为履约提供资金保障。

初始保证金是结算会员向客户收取的期初保证金。客户缴纳的保证金低于维持水平的,必须按照交易所的规定,将保证金补充到原保证金水平。此外,结算会员可以向客户收取高于交易所规定的最低保证金。维持保证金是结算会员向结算所支付的最低保证金水平。

保证金的水平因商品而异,随时根据市场情况进行调整,以反映价格变化率等因素的变化。在设定保证金水平时,清算所将参考当前和历史(通常包括短期、中期和长期数据)价格变化数据,维持保证金应至少足以覆盖上述天数内最大单日价格变化的95%。通常,实际保证金水平往往高于既定标准。

(D)使用SPAN系统确定差额水平。

芝加哥商业交易所使用标准投资组合风险分析系统(SPAN)来计算保证金。

SPAN系统主要用于衡量投资组合中所有头寸的综合风险。SPAN是以商品组合为基础计算保证金的,所以SPAN先把组合的头寸拆分成不同的商品组合,相同或相似标的物的产品视为一个商品组合。SPAN系统的参数文件主要包括六个参数:价格扫描区间、波动率扫描区间、同一商品不同月份间价差的风险值、交割月份的风险值、期权做空的最小风险值、商品组间套期保值风险的保证金扣除。

由此可见,国内外的期货结算体系有很大的不同。在账户管理中,一户一码和混码有不同的计算保证金水平的方法。随着SPAN系统的引入,交易所对风险的控制和管理更加高效,大大提高了投资者的资金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