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凯蒂控股投资有限公司的发展历程

1992年,时任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教师的陈奕龙,和几个年轻同事一起,在只有一张办公桌和三把办公椅、注册资金65438万元的情况下,创办了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凯蒂科技发展公司,任公司总经理。

1993期间,凯蒂自主研发的“燃煤电厂水力冲灰管道不停机清洗技术”公布,为中国电力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收获了第一桶金,完成了公司的原始资本积累。当时,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凯蒂科技发展公司吸收北京中联电力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投资,改制为武汉凯蒂电力有限公司

1995年4月,由世界银行贷款建设的中国最大火力发电厂宁波北仑电厂举行国际招标。凯蒂拿下唯一一个属于中国人的总承包项目——水处理岛项目,合同标的额超过18万元。凯蒂完成了第一次禅变,全面进入电厂水处理行业,开创了中国电厂水处理工程建设的EPC模式。

从65438到0999,武汉凯蒂电力股份有限公司a股在深交所上市交易,成功进入资本市场,实现了从产业运作到资本运作的跨越。

2001,凯蒂同时在武汉、天津、Xi、成都、沈阳四地举行全国人才招聘,6位国际脱硫专家加盟凯蒂成为员工,打破了人才的地域限制,实现了人才的国际化。

2002年,凯蒂引进的德国伍尔夫公司干法脱硫技术在广东恒运C厂成功实施,这是我国第一个200MW机组干法脱硫项目。该项目的成功实施,形成了我国电厂脱硫建设的EPC模式,实现了技术的国际化,打破了欧美国家和日本对我国脱硫技术的封锁,电厂脱硫建设成本由1.200元/KW降至450元/KW。减少环境污染投资成本2000亿元,加快了大气污染治理速度,为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做出了突出贡献。

2004年,凯蒂依靠自己的循环流化床技术,以EPC方式在河南叶县建设了蓝光环保电厂,并投入运行发电。凯蒂完成了自身的产业升级。

2006年,国际投资基金巨头摩根大通成功投资凯蒂脱硫业务,标志着凯蒂实现资本国际化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007年,凯蒂成功实现市场国际化,合同金额5亿美元:凯蒂作为中国唯一的环保公司,与日本三菱、法国阿尔斯通等国际顶级环保公司合作6亿港元;凯蒂自主研发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发电技术成功出口越南,标底价格2.78亿美元。

凯蒂十年来的发展,包括永无止境的清洁技术创新、电厂水处理工程建设EPC创新、脱硫EPC创新、能源系统EPC创新,形成了凯蒂的发展模式:以技术为先导,以项目管理为核心,充分发挥社会资源的作用和效率,促进项目投融资、项目建设和项目运营一体化,实现大型工程项目的系统集成;始终遵循“核心技术开发-核心技术市场转化-创造客户价值”的战略思路。